在這系列文章當中的第三部份,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是投資人難以避免的陷阱和偏誤。行為財務學顯示,投資和個人的行為息息相關,投資人可能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接下來我會介紹一些投資人常遇到的情感上的陷阱,讓你能夠辨認出這些圈套,避免在未來的投資路途當中再次中箭落馬。
討論重點
- 正面的陷阱和偏誤
- 負面的陷阱和偏誤
- 如何避免這些圈套
正面的陷阱和偏誤
為了讓讀者容易理解,我將心理的和情感的陷阱分成兩個部份。正面的陷阱和偏誤會談論到樂觀正面的想法,而負面的陷阱和偏誤則談論到一些比較負面的想法。
“世上所存在的問題就是聰明的人時常心存懷疑,而愚昧的人則過度自信”—Charles Bukowski
過度自信:這可能是最危險的情緒表現。但白說,我們很容易地相信我們比實際上還要聰明、還要有能力。雖然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對投資人來說,如果認為自已相當擅長選股,是非常危險的心態。研究顯示,當我們說對一件事情有九成的把握時,實際上只有七成的把握。與其說你有聰明才智,能夠從股市當中萬中選一,不如把時間花在練習價值投資法並基於公司的基本面和價值來選擇股票。
錨定效應:人們會傾向於參考過去的股票價格,即使這和目前能夠作的決策一點關係也沒有。投資人時常會過於在意目前的績效以及過去所支付的股票價格。當人們參考過去的價格來評價或者是分析一間公司時,可能會基於情感而非分析來買進或持有股票。
確認偏誤:結合過度自信和錨定效應的風險或者是選擇性的過濾資訊來支持原先的假設稱之為確認偏誤。舉例來說,投資人可能會尋找資料來支持他們買進股票的理由,而非找尋資料來證明他們可能有思慮上的疏失。這樣的行為會使我們改變買進股票的理由。這樣是相當危險的,我們應該要避免主觀地看待我們的決策。
選擇性的記憶:選擇性記憶指的是對過去存有不正確的記憶,選擇性記得一些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或加深我們想像的回憶,這可能會導致過度地自信。這對我們來說是致命的缺點,因為這表示我們無法從錯誤中學習,這是投資當中最可怕的一件事。
負面的陷阱和偏誤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負面的偏誤有哪一些。
風險規避:先前在投資中的心理學(2)展望理論當中,你已經知道大部份的人都是風險規避者。但在這裡我們要討論的是我們會過度地專注造成損失的投資。當我們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或者是公司的情況開始惡化,卻可能因為賣出會帶來的傷痛和懊悔而遲遲無法作出決策。就像展望理論曾經提到過的,損失帶給我們的傷痛遠大於獲利所帶給我們的快樂。這可能會使我們長抱股市當中的“輸家”。
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另一個我們厭惡風險的原因。特別是在股價很難恢復到過去的水位的時候,投資人會對過去的成本過於執著。無法忽略沉沒成本會使我們在未來的評估有一些失誤,作出不良的投資決策。即使公司的營運狀況不良或者是基本面開始惡化,投資人仍長期抱持著同一檔股票,無法抹去沉沒成本所造成的影響。
設限:自我設限的偏差指的是當我們試圖以一些原因來解釋任何可能造成未來的績效落後時,很可能找一些不是事實的理由,這與過度自信正好相反。例如運動員在一場大型比賽前說他背痛,這樣他就有了比賽表現不好的理由了。這對投資人來說也是相同的道理。為了避免把股票績效表現不好的情況歸究在投資流程中的不足,有些人會說在買股票之前他沒有確實作好功課。
“投資者僅為了打平而持有他們實際上不想要的股票,所損失的金額可能比因為其他單一理由而持有股票的金額來得高”—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
如何避免這些思維
行為財務學對所有的投資人有著深遠地影響。我們所有的人都至少犯過上述的至少一項偏差或其他不理性的行為。了解並識別這些偏差能夠讓你較不易受到這些偏誤的影響。
這些情感和心理上的陷阱讓你猶豫彷徨,成為了你投資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因此應該要利用價值投資的方法作為工具並以實際的情況作為決策的依據。你必須要構建一個流程,聚焦在企業的基本面、基於企業的價值來作決策,並將情緒拋諸腦後,並記得要時常觀察自己是否有落入這些偏差或陷阱之中。
結論
- 我們時常有過度自信的情況,認為我們比實際上還要聰明、還要有能力,因此陷入了一些正面的陷阱和偏誤之中,特別是在選股時更是明顯。
- 我們因為與生俱來的本能,會想要規避損失,因此而踏入負面的陷阱和偏誤之中,這可能會讓我們長期持有股市當中的“輸家”。
- 應該要實行價值投資法並聚焦在基本面和公司的價值,並將情緒拋諸腦後。(譯者/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