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的某一天,我作為家長志願者參加孩子學校舉行的體育達標測試。我分配到的任務是給學生的跳繩測試數個數。
現場的氣勢還挺大,在籃球場上我們家長排成了三個長排,都坐在小矮凳上, 一對一式的面朝一個個學生。學生們個個神情緊張,擺好架勢,只等體育老師一聲哨響,近兩個班的學生一起開動,一時間塵土飛揚。
測完一批又測一批,我前後數了十幾個學生。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六年級的女生,跳完怯生生地問我多少下,我說 196 下。一分鐘跳 196 下,我心想這已是非常好的成績。沒想到這女生馬上似要哭出來,哀求我說,能不能幫她寫成 200 ,不然班主任會批評。我心一軟,就寫上了 200 下,女生開心地蹦了起來。
又遇到一個五年級的男生,個頭不高,身材有點瘦,皮膚有點黑,穿著一身足球的球衣球褲,蹬一雙足球鞋,身板很直,小腿看著也很結實。他一分鐘跳了 240 個,一氣呵成,是我見過的最快的跳繩速度。這個男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顯然他平日里沒少踢足球,他的體魄足夠地健康而有活力,他有非常好的爆發揮效果和耐力。一個小足球隊員,在跳繩這件事上簡直是維度縮減攻擊。
然後我就開始跳繩這件事。由於跳繩是達標體測項目和期中考項目,所以中國的學生普遍從一年級就開始練跳繩,至少要跳 9 年,而且很多學校要求是每天都要跳繩。可是它的意義到底在哪兒?
其實,每一種體育運動都有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效果,跳繩當然也不例外。可是體育運動有這麽多種類,跳繩相比之下總是顯得單調和枯燥了點,它的動作太單一,它也沒有什麼趣味性,甚至也沒什麼技巧性。這麽多學生,日復一日地、年復一年地練跳繩,這真的是一種特別好的體育教育嗎?
如果一個孩子他可以從事多樣化的體育活動,或者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體育項目,只要把身體練得健康強壯了,心肺能力強大了,哪怕只是偶爾練一下跳繩,他的跳繩成績難道會差嗎?相反,如果孩子只是練跳繩,練仰臥起坐,這些單一化的運動,難道最終的結果就一定會好嗎?
甚至曾有一位運動專家告訴我,跳繩太多,如果動作方式不當,也可能對孩子造成損傷。跳繩時盡量不要在硬質地面上,最好是在跳繩墊或者塑膠跑道上跳,對孩子的骨骼等保護好一點,如果在硬質地面上,這麽多次的跳躍和落地,對身體的衝擊力還是蠻大的。我當時聽到這番話很驚訝,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身邊也沒有家長和老師意識到這個問題,真是讓人害怕。
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體育運動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身體的健康,還可以磨礪意志,如果是團體運動還可以培養協作精神。與此同時,早已有很多研究表明,運動還有益於大腦,有助於消除負面情緒,因此在身心兩方面都很有好處。
“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
可是,如果我們是以 “ 期中考拿分 ” 這個目標去看待體育這件事,那麽前面所講的所有運動的意義就會一下子塌陷了。如果只是為了在期中考中拿分而天天跳十年,那麽原本意義豐饒的體育就變成了一個單維度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機械、沒有生趣的東西。在一種為了完成 KPI 才去運動的過程中,孩子能真正地愛上運動嗎?孩子能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嗎?孩子能在各種球類運動中學會團隊合作的真諦嗎?
遺憾的是,這種圍繞 KPI 打轉的現實,豈只有跳繩這件事?
人生下來就是有好奇心、求知欲的,人學習知識、渴求知識可以說是引以為傲的天性。可是,在今天,當學習只是為了分數的年代裡,學習這件本該特別引人入勝、激動人心的事情,也早已經扭曲得面目全非。有些孩子學得特別痛苦,有多少孩子深受抑郁的折磨?
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人生,把自己孩子的人生,都綁在了所謂的 KPI 上。
KPI 是什麼?KPI 只是一種手段,KPI 是我們實現某些價值的工具,而絕不是目的。可是現在,我們都已經把 KPI 當成了目的,我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優化和提升 KPI,而忽略了人本身,忽略了本該豐富的、豐饒的我們自己。
人是不應該被如此量化的,更不應該是量化的奴隸。人本應是數字的主人,不是數字提線的木偶。
在一個企業裡,出於管理的需要,KPI 當然是保證產出、提升效率的必須。但即便如此,它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一個企業只是為了 KPI 而努力,而忽視了它所追求的價值和使命,那麽早晚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人生而為人,與機器的區別是,人能夠理解意義,人願意去追尋某一種意義。而意義是無法被量化的。
意義有時候只是一瞬間的感動,或者一種來自遠方的認可,或者一種發自心底的共鳴。意義來自理解、承諾和希望,或者通往某種光明未來的敘事。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人,以 KPI 的方式來管理自己,來塑造自己的生活。
他想像著應該要掙多少錢,要獲得多麽龐大的財富;他想像著要構建多麽廣袤的人脈,獲得什麼樣的社會地位;他想像著要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考上 “ 985 ”(中國頂大的代名詞),要拿高薪資,要出人頭地……
總而言之,他竭盡全力地去構造自己的名聲、財富、權力和奢侈。可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了,這些表面光鮮耀眼的東西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被錘得粉碎。
凡是能用數字表達的東西都不能代表你自己。
身高、體重、三圍、體脂、血壓、存款、房產等等,都只是你很小的一個側面,但都不是你。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地不同,可是數字卻常常雷同。那些能讓你與其他所有人區分開的東西,那些其他人都無法與你比較的東西,才是真正的你。
可如果我們的漫漫人生,是圍繞 KPI 而度過的,那該是一件多麽遺憾的事。這必定是一種坍縮的、單維的、沈悶的、矛盾重重的生活。最後,或許你收獲了一串期望中的數字,卻留下了一個連你自己都看不清面目的自己。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