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有兩大因素會使維持營收成長變得困難,第一點是企業在每個階段所需的營收會越來越高,從而越難實現。第二點是公司的成功會吸引其它業者的關注,因而導致的競爭加劇會是成長的絆腳石。
我知道大家都想舉以下這兩間公司來推翻我上述所說的,蘋果(Apple, AAPL-US) (Apple,AAPL) 和 Google。但首先要注意到,即便是這些突破限制的成功案例,它們也會隨著時間而成長率下滑。
事實上,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討論 Google 的營收成長,儘管成長率依舊穩定,但在過去十年內也持續下滑中。
第二點,你可以說出這幾個高度成長型公司的名字,這就表示你所談到的是例外案例而不是通則。你現在所觀察的公司,有可能會是下一間例外的公司嗎?當然有可能,但你會希望把自己在做估值中的公司當成例外嗎,至少我自己是不會,因為想要完全的定價一間公司,你必須接受在未來遇到意外壞事的可能。
Metrick 和 Yasuda 在他們關於風險投資的書中,對高成長公司的持續成長做了深入研究。他們觀察剛 IPO 的公司與其所在產業中其它公司的平均營收成長率,並追蹤隨後的幾年。
看到上面圖表,IPO 的公司中,營收成長率屬於“中位數”的公司,比起其它已經上市一年後的公司高出 15%,兩年後下降至 8%,三年後下降至 5%, 5 年後則會回歸至產業平均。簡單來說,典型高成長的公司其高成長率在上市後大約 4 到 5 年內會消失。即使是熱門的 IPO 公司(營收成長排名前 75 中位數),5 年後成長率也會急劇下降。
鑑於這一證據表明,企業的成長會快速放緩,我們如何解釋分析師在估值時,估算未來 10 至 15 年會有 50% 的年均成長率呢?
我認為,問題出在“百分比錯覺”,分析師認為,如果成長率保持不變,他們的成長假設就不會改變。然而,企業在第 1 年達成 25% 的成長率會比在第 9 年達成 25% 成長率來得容易許多。最佳的方法是將成長率轉換為實際營收,考慮公司在營運方面必須賺多少錢來達成成長率。
當評價零售公司時,假設該公司將會開設 300 間新店,並會在 10 年獲得 25% 的成長率 (而非在第 1 年達成 30% 的成長率 ) ,這可能會導致你對該成長率做重新評估。
我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電子表單:將百分比成長率轉換成每個時期的營收變化。可以自我練習一下,把任何想要評價的年輕成長型公司,以目前的營收為基礎,並嘗試帶入不同的複合成長率。複利的力量仍令我相當驚嘆!(編譯/Rose)
《Musings on Market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