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140字限 還會是原來的Twitter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取消140字限 還會是原來的Twitter嗎?

2016 年 1 月 15 日

 
展開

親手創辦Twitter 的傑克·多西(Jack Dorsey),現在要把Twitter 給改了。連Twitter 都不要做微型網誌(微型部落格;microblog )了。據Recode報導,Twitter正考慮將輸​​入字符的限制從140放寬到1萬。而在Twitter最新的測試版資訊流中,他們將產品改成了頭140字顯示,要看更多需要點開的方式。

取消140字限-Twitter-
測試版發佈器的界面上,字數限制變成了10000字

不過,這可能是為了不大幅度改動現有的產品體驗的折衷做法,未必是它最終的形態。要看到Twitter新版變成什麼樣,我們要等到今年第一季末正式版本發布後才行。

但無論到時候會改成什麼樣子,放棄140字限這個事情其實已經意味著Twitter不再是以前那個微型網誌服務了。但有趣的是,這個只夠英文使用者們寫一兩句話的140字限制,以及它帶來的公開、短、快的信息傳播,也曾經是Twitter,以及微型網誌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炒紅的原因。140字帶來的資訊碎片化和人們注意力缺失的現象,也曾經被認為是新興媒體的最大趨勢。

而這個微型部落格的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了。可能很多人早就忘了,Twitter當初是為什麼要啟用140 字的限制。

140 字的限制是怎麼來的?

140 字是Twitter 創立之初的標誌性特徵。

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西在早期就一直這麼表達Twitter的本質:公開的短訊(這在其本月初的推文中亦有表述)。而短訊的創立之初,它的發明人Friedhelm Hillebrand就把文本限制在160個字符,因為他認為“ 這已經完全足夠了。”

這一點起初也被Twitter 借用過來。不過,為了讓你轉發別人訊息的時候給用戶ID 預留足夠空間,Twitter 又減少了20 個字符,所以就成了140 字了。

這個規則還說明了另外一條Twitter 的早期規則,就是每一條訊息都是平等的,轉發的推文後面加的評論和原推文是同一級別的訊息。這跟新浪微博這種把原文和評論分割成兩個不同的層級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更加像一句話新聞還有評論,更多是為了追踪訊息源頭。

有限的文字反而成就了Twitter 早期的成功

表面上看,140字是一種限制,但它反而激發了用戶的創造力,甚至,成為了新媒體的標誌。

得益於有限的文本,比起傳統的部落格而言,發條推文就要容易不少。同時,這也讓Twitter上內容更容易被閱讀。只要滾動鼠標滾輪或者滑動幾下營幕,不一會兒就能看完相當多的條目。再加上人人都能閱讀和發推,訊息的流動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快了。

2009年1月由用戶@jkrums發布的美國哈得遜河墜機事件推文和照片在Twitter上傳播。這也成了第一次由Twitter官方記錄超越傳統媒體的事件—至少在速度上是如此。

新聞媒體和社會名流都紛紛在Twitter上開設了帳號,包括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在2008年總統競選時期,就是用Twitter 作為和選民溝通的直接工具,拉近彼此距離。

取消140字限-Twitter-2
2012年歐巴馬連任後發出的推文

2009年,被稱之為“阿拉伯之春”事件爆發。而憑藉Twitter通過在人際網絡的快速傳播的能力,成為了推動這次阿拉伯社會運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這次運動也被人稱之為“Twitter革命”。社交媒體的影響力不再局限於線上,它是顯示生活的反映,同時也能夠強烈地影響世界的變化。

到了2 月,在一次戰略會議上,這家公司更是宣稱:“當我們有10 億用戶時,它就會成為世界的脈搏。”同年9月Twitter宣布它的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人。Twitter 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儘管從2009年開始,Twitter 在中國大陸推廣起來就有些費勁,但它仍在以另一種方式改變著這個國家裡人們的生活。例如中國人人網的狀態更新、QQ空間的說說,以及各式各樣以微型網誌為名的互聯網產品,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把文字輸入的數量限制在了140字,儘管他們也知道中文和英文的140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一個能寫一段話,一個只是一句話。

在2009年推出的新浪微博,其在中國影響力就不亞於Twitter。僅2012年,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620 萬,用戶發布條數就超過1億條。

但只要有用戶,就能變現了嗎?

只要有用戶,變現只是遲早事情。這曾經是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伯和Twitter創始人艾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的觀點。

威廉姆斯在任CEO時就宣稱:“當你知道Twitter是一個把訊息和流量導向大眾的工具時,就會意識到這是個大生意了。”像許多互聯網產品一樣,Twitter是一個首先關注用戶數量的公司,並認為有了足夠的用戶,營收的問題自然就能解決。

但威廉姆斯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打響。2008年,馬克·祖克伯找來了桑德伯格負責Facebook的廣告業務,公司兩年後開始有廣告盈利。而還在做媒體平台Twitter,早期對廣告謹慎得很的威廉姆斯,則被看不到賺錢前景的董事會給攆走了。

而後的四年裡,CEO的職位就一直由前首席營運長迪克·科斯特羅(Dick Costolo)擔任,因為以前是個喜劇演員,他把Twitter也做成了跟各種電視劇和電視台合作的“第二螢幕”產品了。

科斯特羅還簽下了ESPN、MTV、尼克國際兒童頻道以及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 TWX-US)旗下的TNT、TBS 和CNN,多個電視台。到了2015 年10 月,Twitter 又上線了Moments 功能,想把Twitter 編輯團隊和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Buzzfeed、NASA 等機構的內容直接以圖文、影片混合的形式推送給用戶。

但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Twitter想要掙錢和上市。除了和有線電視合作,Twitter 開始允許廣告主使用圖片和影片廣告了,自己還推出了廣告平台。

2012年,硬生生做了兩年“第二螢幕”的Twitter,帶著他們不太牢靠的廣告平台,終於上市了。

顧著做第二屏的Twitter,這些年賭的產品都沒起來

但層出不窮的社群產品也在這幾年間崛起,2010年創辦的方形圖片社群網路Instagram,到閱後即焚的Snapchat,他們用更加便捷的方式讓人們傳遞信息。

2013 年Facebook 旗下的Instagram 加入全局的私訊功能;2014 年,該公司又以190 億美元將Whatsapp 收購。同時新晉的閱後即焚聊天應用也在那一年月活躍用戶數破億,且估值超過百億。2012 年在中國崛起的微信,一年之內用戶數就破億了。資本市場和普通用戶的注意力在轉移。同時,這些應用也創造了新的產品形態。例如,這些在手機上的即時通訊應用還可以發送照片、貼紙表情、音頻、影片,甚至可以用語音、影片直接聊天。

成了第二個螢幕工具的Twitter依然堅持著它短訊理念,直到2013 年底才支持圖片發送—進入了彩色訊息階段。

在中國微博也開始過時了,儘管他們一直都很積極地做廣告,還嘗試了各種和Facebook 類似個人主頁模式。

後來連Facebook也學起了微信,開始轉型專門推廣自家的Messenger,並於上周用戶數突破8億。而Snapchat閱後即焚的玩法,還吸引了Burberry這樣的品牌開啟了線上發表會。

當然,Twitter還是一直在努力,只是沒成功。2013年初,小影片應用Vine上線。這後來也推動了Instagram和微信等產品加入了這一功能,並帶動了小影片相關的創業潮。到了2015年初,影片直播應用Periscope上線,和比它早一步的Meerkat一起火紅,並被認為是影片版的Twitter。

但至今這兩類應用的影響範圍還十分有限。遠達不到讓大部分人每天都要拍個小影片,做個直播的地步。因為要想做出優質的影片和直播吸引觀眾,製作成本上要比140字的文本高多了。可以說,這是一個給線上紅人和媒體準備的工具,而絕不是普通用戶。

而到今年,Twitter全面開放私訊功能,允許任何人都可以相互發送信息,而無需彼此關注也是在2015年4月才發生的事情。但這似乎已經有些遲緩了Twitter和當初那個追求簡單的產品已經漸行漸遠。

從讓傳統媒體顫抖的新媒體形式,到媒體公司附屬品

產品思路上猶豫不決的背後,是Twitter 公司在人事上的動盪。

2008 年,一手打造Twitter 的傑克·多西就從CEO 的崗位下台,另一位創始人艾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s )繼任。兩年後,他也離開了Twitter 轉而去創建了後來的知名部落格平台Medium。2010年迪克·科斯特羅上台做CEO之後,Twitter內部走掉一批高層主管,創始人之一的比茲·斯通(Biz Stone)也在2011 年選擇了離職。

Twitter流量變現的道路也不好走。不管是資訊流廣告,還是在推薦的關注列表裡添加付費對象,都沒能給它的營收和股價帶來漂亮的數字。畢竟140字很難達到豐富的廣告效果。

更嚴重的問題是,Twitter上每月活躍的用戶一直不見漲,至今才只有Facebook 上的1/5。而2015 年5 月,其股價再一次跌破發行價後就再也沒有升回來。

面對如此窘境,曾今被視為是以“公民記者”顛覆媒體的Twitter,最終選擇了和媒體妥協。連最有特色的140 字都可以改,未來會改的不知道是什麼呢?作為對這一方案的回應,Twitter 的股價又創下了新低。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封面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Jack_Dorsey_03.jpg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好奇心日報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好奇心日報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