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喜愛喝飲料,如果仔細觀察飲料成分標示,一定會發現原料中有果糖這個食品添加物,可別看它不起眼,台榮(1220-TW)的主要獲利來源就靠它,也是台灣三家果糖大廠之一。
歷史沿革
台榮成立於 1969 年,當時與「日本農產工業株式會社」合作在高雄路竹生產飼料,後來在 1988 年跨足玉米澱粉事業,初期在雲林虎尾生產澱粉加工後之果糖為主,直到 1999 年又新建澱粉廠,可自行提供生產果糖之原料。目前台榮母公司就以飼料、澱粉、果糖三大事業為主軸。
另外,公司還在 1982 年時轉投資成立禾榮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產加工買賣,早期在台灣屏東設有烤鰻加工廠,後來因中國養殖漁業興起,遂將工廠遷至廣東順德(2351-TW);而後期因為鰻苗成本上升、日本消費習慣改變等因素,在 2016 年 Q4 時將廣東順德之股權處分掉,集團已淡出烤鰻事業。截至 2018 年底,台榮持有禾榮 36.66% 的股權(併入合併報表編製)。
營運概況
台榮 2018 的產品組合以飼料佔 34.92% 最大,澱粉、果糖接近 24% 次之,其餘海產貿易佔約 17%,另外其他則是旗下另一家轉投資公司新——將軍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租賃業務,因此要了解台榮的營運狀況,就必須將各個部門分開觀察。
飼料的主要原料為進口玉米、大豆粕和魚粉,經加工後提供國內養殖業所用。種類可分為畜產與水產兩種,其中前者台榮出貨以彰化、高雄、屏東地區為主,後者則以雲嘉南、高屏為主要區域,雖然佔台榮整體營收比重有三成之多,但相對於國內其他大廠如大成(1210-TW)、卜蜂(1215-TW)等,營收規模仍有一段差距。以 2018 年來說,台榮飼料營收為 9.6 億、大成 377.7 億、卜蜂 130.7 億。
玉米澱粉是從國外進口玉米原料,加工製作成澱粉,主要用途有兩類:食品業與工業。食品業可用做添加物的加工原料,例如果糖;工業則以造紙業為主,用做造紙原料。台灣的玉米澱粉需求穩定,台榮囊括約 75% 的市場,要特別注意的是相關替代品(樹薯澱粉、小麥澱粉)的使用及玉米原料的採購價格會影響營收獲利。
果糖的原料是澱粉,至於是何者澱粉其實並沒有一定,在台榮理所當然的是用玉米澱粉所生產,產品主要提供飲料業、糕餅業等食品加工廠作為甜味添加劑使用。台灣以環泰(4207-TW)、台榮、豐年豐和三家廠商為主,囊括全台約 95% 的市場,台榮年報中則提到其約佔整體市場 33% 的份額。比較有趣的是三家廠商剛好分據北中南(依前述提及順序),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維持穩定的客戶需求。
禾榮產業目前以海產貿易為主,例如挪威的鮭魚、鯖魚及柳葉魚等,曾經有過青果事業部,切入進口高級水果市場,但已在 2015 年 8 月底裁撤。烤鰻事業則也在售出廣東順德後淡出,對公司來講也少了一個拖油瓶,在處分前已連續虧損 3 年,處分後馬上重返獲利,對母公司獲利亦有所貢獻。
營運策略
從上述觀察可以了解到原物料採購成本對公司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三個部門都會用到的玉米,進口國家以美國、巴西為主,另外飼料部門所用的魚粉則以南美洲的智利、秘魯為主。公司透過密切注意相關原物料行情波動,以及提高原料生產效率來因應。
另一個隱憂則是公司獲利主力的果糖、玉米澱粉市場很穩定,代表營收要大幅成長的可能性不大,但近來健康意識抬頭,含糖飲料慢慢有下滑的趨勢,也影響到果糖的使用量,玉米澱粉在工業領域也遭受小麥澱粉的競爭,都讓終端需求有所減少。
因此台榮採取開發新產品的因應方式,在既有產品的延伸上,以玉米澱粉的衍生副產品為主,新品項的開發則以 2018 年底在法說會上揭露的酒精原料進展最快,因為其原料也是來自玉米,對公司來說在成本的控管上比較容易,不過目前尚未正式投產,仍在評估階段。
結語
台榮屬於傳統食品加工製造業的一員,在主要獲利業務面臨國內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一方面固守基本的獲利,一方面積極尋求新產品的可能。2019 年集團也即將邁入下一個 50 年,大家可關注他們有沒有什麼新的改變。
資料來源:台榮財報、大成財報、卜蜂財報、工商時報、鉅亨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