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了!
會員專屬好禮都在這

立即前往
任務中心
台電股東會!為何台電會虧損?該如何應對?
作者 唐庚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唐庚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台電股東會!為何台電會虧損?該如何應對?

2024 年 6 月 26 日

 
展開

週五(6/21),臺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在羅斯福路舉辦 2024 年股東會。會上,有股東拉起白布條,要求董事長曾文生辭職,原因是台電至去年(2023 年)年底累積虧損近 4000 億元。相當於臺北市兩年的總預算。

為何台電會虧損?台電接下來會如何應對?本文將一一為您解答。

台電股東會 0626 內文圖1

資料來源:臺灣電力公司

台電股東會內容:虧損擴大

根據台電今年春天發布的財務報表,台電的累積虧損(稱作「保留盈餘」)是 – 3826 億元新台幣。有鑒於近兩年(2022 年、2023 年)的當年虧損分別是 – 2223 億– 1977 億,意味著媒體報導的「台電虧損」完全是這兩年的累積。

台電經營層在今年股東會上表示:

今年股東臨時會通過增資 1,001 億元私募案,採私募普通股方式由經濟部認足⋯⋯烏俄戰爭造成國際燃料價格大漲,導致台電前兩年燃料支出均高達 6,000 億元以上。

換句話說,對於虧損擴大的現實,台電的理由是開銷上升;解決辦法則是向直屬上級單位尋求注資。

根據當年財務報表製成
2022 年當年虧損 – 2223 億元新臺幣
2022 年累積虧損 – 2061 億元新臺幣
2023 年當年虧損 – 1977 億元新臺幣
2023 年累積虧損 – 3826 億元新臺幣

台電股東會 0626 內文圖2

資料來源:臺灣電力公司

台電股東會 0626 內文圖3

資料來源:臺灣電力公司

彌補虧損:增資、發債、漲電價

根據電業法第五條第一項的規範,僅有一家公司可以壟斷全臺灣的輸電、配電:

輸配電業應為國營,以一家為限,其業務範圍涵蓋全國。

這家公司,就是台電。

因此,如果中央政府不修改此法,開放輸電、配電給民間業者,那麼台電將繼續壟斷電力輸配電產業。但是,在任何一個國家,「電」都是國家安全的一環:沒有穩定供電,人民無法出行、通訊無法進行、產業無法運轉、警消醫無法執勤。因此,按照邏輯,台電曾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會一直是一個壟斷臺灣供電的國營公司。

換句話說,由於國家安全在先,台電將會一直壟斷;由於台電一直壟斷,台電就無須面對普通企業會面臨的競爭問題;由於無須面對競爭,台電的財務部門就沒有龐大的壓力;由於台電沒有財務壓力,台電就會一直虧損。

台電在 2023 年股東會上表示:

為求穩健經營以貫徹穩定供電使命⋯⋯增資台電 1,500 億元投入電力建設,以及挹注特別預算 500 億元等綜合性方式;此外,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今年 4 月起平均電價調幅 11 %,預計今年電費收入可增加約 600 億元⋯⋯同時密切掌握國際燃料價格走勢並善用採購策略元⋯⋯。

同樣的話,台電也在今年股東會上重申:

⋯⋯將積極爭取政府撥補 1,000 億元,而這 1,000 億元實為補貼全民⋯⋯台電亦將透過燃料採購策略精進、轉投資、資產重估及今年電價調整收入等多元方式⋯⋯中止連兩年虧損情況⋯⋯。

然而,台電經營層表示的「爭取政府支持」、「密切掌握國際燃料價格」、「降低燃料成本」、「積極爭取政府撥補」、「燃料採購策略精進」、「強化財務營運績效」都是包裝後的語言。

「密切掌握國際燃料價格」,並不能幫助中華民國「降低燃料成本」,因為我們仰賴進口的燃料,屬於賣方市場裡的弱勢買方;「強化財務營運績效」的結果,是這兩年的當年虧損總額相當於兩年的臺北市政府總預算;至於「爭取政府支持」與「積極爭取政府撥補」,我們必須承認,是經濟部向下撥款,而不是台電向上求款,因為經濟部面對行政院、總統府的壓力,必須執行上級單位的命令,儘速向下撥款。甚至,很有可能是行政院或總統府跳過二級單位經濟部,直接指揮台電。歡迎來到臺北。

但是,作為人民,我們不能、也不該怪罪台電經營層。就像前台電董事長在 2012 年接受天下訪問雜誌時表示:

台電不只是國有,還是國營公司⋯⋯但是國營,有很多包袱⋯⋯受採購法管制,很難做最專業有效的營運⋯⋯第一,電價不能反映成本⋯⋯我不曉得供應商會不會擔心,台電的履約問題。大家相信,政府會在那邊撐著,可是,這終究不是辦法⋯⋯我們是借錢來彌補虧損,彌補電力建設所需要的支出⋯⋯電價多年來沒有合理化,售價都低於成本⋯⋯。

十多年過去了,台電還是面臨同樣問題。原因只有一個:台電不是普通公司,它是經部台電局,一個扎扎實實的國家單位。

假若中央政府制定總預算時,多撥預算給國防部、內政部,少撥預算給經濟部,將會影響到台電的增資與發債,那麼,就只剩下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在今年三月底已經用過了:漲電價。

當時,我在文章提到:

由於台電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是經濟部持有的國營企業,因此會採取和市場機制相悖的政策⋯⋯有鑑於經濟部已使用過增資手法,台電只剩下唯一一個選擇:漲價。

只有增資、發債、漲電價能夠填補台電虧損。如果增資、發債受到其它因素干擾,就只剩下漲電價。漲電價的直接結果是臺灣人的可支配所得減少。

這就是國家安全的代價。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唐庚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