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談到:「對大多數的投資人來講,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多少,而是要去確定他們不知道的東西。」投資人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能力,然後在外面加一個「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能力圈,圈內的就是自己能力所能及的範圍,然後只投資位於自己能力圈內的股票。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敗敵人之前要先瞭解自己的能力。投資的世界是廣大無比,我們沒有辦法瞭解每一個產業,更不可能清楚每一家公司,如果貿然脫離自己的能力圈,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業,最後可能就賠錢出場。
巴菲特是堅守能力圈的最佳代表,1997 到 2000 年間,因為網路的蓬勃發展,許多投資人在科技股賺了好多錢,但是只有一個人沒有,那就是巴菲特。在眾多人的嘲笑與謾罵之中,巴菲特仍然堅持自己熟悉的民生必須產業,完全不投資新興的網路股。
結果大家應該都很清楚了,網路泡沫降臨,許多瘋狂的投機家都一一地被埋葬了,堅守能力圈的巴菲特成為最大的贏家。後來巴菲特說:「對於我不懂的產業,我就不會投入;不管任何時候,只要投機之風大盛,結局一定是回檔修正。」
投資股票多年,我也堅持投資自己熟悉的股票,所以我完全不碰生技股。台灣的生技產業有沒有賺錢,投資人似乎不怎麼重視;但是有沒有股價可以炒作,似乎反而更重要?
2015 年底,中裕(4147-TW) 上櫃後股價大漲,浩鼎(4174-TW) 也同時攻上 700 元以上的天價,大股東潤泰集團成了大贏家。那個時候是潤泰集團最風光的一刻,儘管這些生技公司都處於燒錢階段,浩鼎甚至是完全沒有營收,但是受惠於股價的飆漲,至少就貢獻了潤泰集團 1200 億元的帳面價值。
然而好景不常,2016 年初浩鼎爆發弊案,前中研院長翁啟惠、浩鼎董事長張念慈,遭士林地檢署依貪污罪起訴,浩鼎股價展開崩跌,潤泰集團也損失慘重。
禍不單行地,2016 年潤泰集團轉投資的南山人壽,因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 404 億,儘管潤泰新(9945-TW) 2015 年的 EPS 高達 6.46 元,但是公司卻沒有現金,導致 10 年來首度無法配息。而潤泰全(2915-TW) 也一樣受到牽連,2015 年的 EPS 達到 8.57 元,卻只能配發 1.6 元現金股利。
回到 2017 年,潤泰全宣布今年度不配發股利,小股東一陣譁然。2016 年潤泰全的 EPS 也高達 8.4 元,然而因為下列理由:1. 浩鼎、中裕的股價下跌,導致備供出售跌價損失 38 億元;2. 轉投資南山人壽認列未實現損失21億元;3. 轉投資中國高鑫,因人民幣貶值匯損達 18 億元。潤泰新一樣受到牽連,無法發出現金,只能配發 2 元的股票股利。
最近兩年的的潤泰雙雄,光看 EPS 都是大賺,儘管表面風光,但是卻幾乎無法配發出現金股利給小股東。投資人當初買進潤泰雙雄的股票,除了看上公司本業穩定獲利之外,還有中國大潤發這隻金雞母;只是集團領導人的雄心越來越大,跨足的產業越來越廣,風險也越來越高,已經不是我們一般投資人所能夠掌控的!
我也曾投資一些潤泰雙雄的股票,以往是看上他們獲利跟股利都很穩定,但是最近這2年的爭議不斷,像是:生技股備供出售跌價損失、人民幣匯損、壽險公司提列未實現損失…,看看這些稀奇古怪的專業名詞,已經脫離了我的能力圈,在無法預估未來發展的情況之下,我只能夠選擇出清股票了!
我投資股票向來堅持價值投資,一支股票的價值就是在於能夠提供給我多少的現金流,如果能夠穩定的配發現金給我,讓我持續買進更多的好公司,這樣的股票對我來說是最有價值的。在潤泰雙雄的投資過程,讓我重新學到「能力圈」這一堂課,集團負責人的佈局越來越龐大,但是卻讓我越來越看不清楚,我的決定就是回到自己的能力圈,把資金抽回來,然後重新投資在我自己熟悉的電子股跟金融股。
想要在股市賺錢其實不難,只要能夠找到賺錢的模式,然後一再地複製即可;例如買進好公司股票,領股利持續買進好公司,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成功。但是台灣股市有一千多檔股票,投資人最重要還是要知道自己「不懂什麼」,然後只在自己懂的股票中賺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