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姐在《巴菲特啟示 | 美股回購 10 年最完整解析(上)》一文中向大家介紹了什麼是股票回購,為什麼股票回購廣受歡迎,以及中美回購制度差異。接下來,本文將重點圍繞美股,在全市場、產業和個股三個維度來解析股票回購,並深度解析為什麼股票回購能在美股市場生根發芽,並最終長成參天大樹。
一、逆天回購伴隨美股最長牛市
自 2009 年以來,美股一路長牛,而股票回購規模也伴隨著牛市一路高歌猛進,下面,美姐將從全市場、產業和個股三個角度入手,藉由股票回購,來聊聊三個有趣的問題:
一是美股這麼多年,幕後最大買家到底是誰?
二是美股形形色色那麼多產業,回購規模和產業股價表現是否有相關性?
三是在所有個股中,你是否知道誰最熱衷於買自己家的股票?
1、美股最大買家
2009 年以來,美國股市最大的買家就是上市公司本身。 2009 年一季度到 2018 年一季度,標普 500 指數成份上市公司回購總金額達到了 4.23 兆美元,而從美國聯準會的數據來看,截至 2017 年末,美國非金融企業累計購買了 3.37 兆美元的股票,大幅超過 ETF 和共同基金累計購買的 1.64 兆美元。所以,實際上 2009 年以來美股最大的買家就是上市公司本身。
而且,這一趨勢正在不斷強化。標普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的回購金額相對上一季度大幅增加,達到 1,891 億美元,創下美股有史以來最高的單季回購記錄。此外,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甚至預計,受稅改和公司強勁現金流提振,今年美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規模或將達到 1 兆美元,較 2017 年成長 46% 左右,將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美股回購規模自 2009 年以來便開始強勢成長,伴隨近 10 年長牛,一路高歌猛進。
自 2004 年以來,標普 500 成份股回購金額和標普 500 指數表現十分貼近,而且 2009 年之後,相比發放股利,標普 500 回購規模的成長速度顯然更快。
2、產業最大贏家
從美股產業上看,回購規模和產業漲幅呈明顯正相關關係。
2009 年一季度以來截至今年一季度,標普 500 指數按照 GICS 細分的 11 個子產業中,回購規模排名前三的產業分別是資訊技術、金融和非必需性消費品,累計回購金額分別達到了 9,782 億、7,463 億和 6,217 億美元。而公用事業、房地產和電信服務三個產業的回購金額較低,佔比均不到 1%。
這三個回購規模最大的產業股價表現如何呢?
數據顯示,2009 年以來截至今年 8 月末,資訊技術累計漲幅高居所有產業第一,非必需性消費品緊隨其後排名第二,金融板塊漲幅位列第五名。而回購金額墊底三個產業 2009 年以來漲幅同樣排名靠後:公用事業、房地產和電信服務漲幅排名分別為倒數第三、倒數第五和倒數第一。回購規模和產業漲幅的正相關關係一目了然。
3、個股最大玩家
從個股上看,回購最大玩家非蘋果(Apple, AAPL-US)公司莫屬,而且可以說它是優秀大盤藍籌股進行股票回購的經典案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複習一下 EPS 的基礎版簡化公式:
每股盈利(EPS)= 稅後淨利潤 / 在外流通普通股股數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2009 年到 2017 年間,公司 EPS 年化複合成長率達到驚人的 24.17%。其 EPS 的成長其實主要是得益於公司淨利潤的快速成長,2009 年到 2017 年的八年間,蘋果公司淨利潤年化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 21.73%。盈利的快速成長,輔以大手筆回購,蘋果公司在不斷提升其 EPS 的同時,也在不斷強化中小投資者的信心,最終實實在在的讓廣大股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
自 2009 年以來截至 2018 年 3 月底,蘋果公司累計股票回購金額達到 1,962 億美元,在這九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裡,蘋果公司股價漲幅達 14.4 倍,市值成長超過 10.2 倍。
觀察 2009 年以來回購排名前十的公司可以發現,這些公司皆為各產業的佼佼者,包括蘋果、微軟(Microsoft, MSFT-US)、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US)等,可以說都是大白馬;且前十大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和金融領域,這十家公司回購總金額共計 8,868 億美元。
二、美股回購新高的三大前提條件
1、堅實的制度土壤
股票回購最早就是起源於美國,始於 20 世紀 50 年代,興起於 20 世紀 80 年代,1982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首創股票回購的 “安全港” 規則,該規則對回購方式、時間、價格、數量等四個要件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如果回購滿足規定,那麼被認為是操縱市場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美國回購 “安全港” 規則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歐盟 2003 年通過的《關於回購計劃及安定操作豁免的規定》幾乎完全借鑒了美國法的相關規定。日本為防止股份回購中的操縱市場行為,於 2001 年根據《證券交易法》規定了回購及處分庫藏股時應遵守的要件及程式,其內容與美國的相關規定亦大同小異。
此後,在 2000 年和 2003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又先後製定和修改了 Rule 10b5-1 和 Regulation S-K 等法規,對自動交易計劃和實際回購數量的揭露進行了規定。
2、充沛的現金流
巴菲特認為股票回購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很多人覺得股票回購不是件好事,特別是對於想要用錢的企業。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目前美國企業跟個人投資者手裡都有足夠現金,最近幾年,我還沒有看到哪個有吸引力的項目因為缺錢而夭折的。”
數據同樣支撐巴老的論斷。
根據美銀美林統計,截至 2017 年底,美國企業光現金就坐擁超過 1 兆美元,其中 80% 在國外。且分佈極其集中,前 17 家公司擁有的現金超過總數的 80%,也就是說17家公司手握超過 8,000 億美元現金。
而且,稅改法案下調美國公司海外留存利潤稅率,更是使得公司有了大規模的增量資金可用於回購安排。稅改以前,美國跨國公司海外利潤匯回國內需要徵收 35% 的稅,所以一般這些公司都會把海外利潤留存在屬地;而稅改法案則對匯回的流動現金下調稅率至 15.5%,對匯回的非流動資產稅率下調到 8%。
3、優良的經營傳承
正如巴老所言,股票回購一方面企業擁有充沛的現金流可用,另一方面,回購節節攀升也不能擠壓企業的正常資本性支出,也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根據 Bloomberg 數據顯示,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的資本性支出自 2017 年三季度以來就已經開始持續攀升,到 2018 年二季度,這一數字已經超過 18%。
三、結論
國際慣例,最後梳理本文要點精華:
針對股票回購,在全市場、產業、和個股三個維度上看,我們發現了三件有趣的事情:一是美股近 10 年以來最大的幕后買家,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本身;二是各產業回購規模和股價漲幅明顯正相關,最大的幾個產業也正是漲幅最大的,其中就包括非必需性消費品產業;三是從個股上看,蘋果公司不僅是回購的最大玩家,而且也堪稱優質藍籌股的股票回購的經典案例。
美股逆天股票回購之所以能長久不衰,主要得益於以下三點:一是堅實的制度土壤,二是充沛的現金流,三是優良的經營傳承。而對比中國股票回購制度,前期我們在 “制度土壤” 上有所差距,這也是今年中國股票回購規模僅佔 A 股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 1%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好在制度創新正在進行,這一 “重大利多” 有望讓 A 股蓄勢待發。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