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不要被騙了,成功人士也會精疲力竭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不要被騙了,成功人士也會精疲力竭

2020 年 10 月 16 日

 
展開

在公開資訊的塑造中,人們熟知的成功人士,似乎總與精力充沛分不開:

  • 曾擔任百度(Baidu, BIDU-US)總裁兼COO、微軟(Microsoft, MSFT-US)執行副總裁、雅虎(母公司 Verizon,VZ-US)執行副總裁、現奇績創壇CEO陸奇,以一天只睡四小時聞名;
  •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 24 小時輾轉兩個國家、三座城市、飛行 6000 公里的日程表曾在網路引起熱議;
  • 騰訊( 00700-HK )創辦人馬化騰凌晨秒回郵件的事蹟被廣為傳頌,而凌晨秒回資訊似乎已經成為網路巨頭的標配。

 

凡此種種,都給普通人一種暗示:精力充沛、玩命工作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樣的結論固然沒錯,畢竟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要復製成功人士們的工作狀態似乎並非易事。而細究一步,成功人士究竟是如何保持持續、高效工作狀態的,更值得好奇。

成功人士會精疲力竭嗎?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疲憊和失落的?

圍繞這兩個問題,曾為多位因成功而導致疲勞的高級管理人士和產業領袖擔任諮詢顧問的臨床心理學家史蒂文·貝格拉斯博士,在《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一書中闡明了美國精英精疲力竭症狀產生的原因以及調整這種疲倦的方法論。從內容來看,書名的“疲勞”並未完全準確的概括史蒂文·貝格拉斯想要闡述的內容,事實上,用職業倦怠感來指稱應該是更為恰當的說法。

僅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只針對成功人士,但事實上,對於每一個個體而言,如何面對生活、工作中的疲憊,如何與壓力共舞是普遍話題。畢竟,同款成功難常有,而同款疲憊、倦怠卻總是那麼如影隨形。而對於這個芸芸眾生都會面臨的日常困惑,這本書也許能給出一些啟示。

成功像失敗一樣,使人失去很多選擇

回到開頭提出的疑問:成功人士會精疲力竭嗎?答案是肯定的,儘管在公開資訊中成功人士們總是精神奕奕、效率驚人,但成功人士也是人,而且已取得的成功往往還會成為他們的枷鎖。

在《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一書中,貝格拉斯首先闡明的一個觀點是:成功並不完全等同於幸福,成功人士也面臨著成功後的巨大壓力。結合過往的諮詢經歷,史蒂文·貝格拉斯總結了成功為何能帶來痛苦的原因:

  • 沒有通過有意圖的、需要技巧的或追求目標的行為,例如通過繼承財產或天生美貌而獲得的成功會帶來沉重的心理期望。
  • 沒有顯著的、清晰的處理這些期望的機制,人們會由於不能實現目標而去努力逃避難堪或羞恥的感覺。

簡單來說就是,成功固然美好,但成功也是包袱。基於此,貝格拉斯提出了“自我設限”理論。所謂自我設限是指,成功的結果會引發外界對成功人士的期待,由於害怕自己難以達到期望,成功人士嘗試通過貶低自己來迴避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設限的人往往會藉助工具,如酒精、藥品、手銬、鎖鍊等幫助自己實現心理目標。而一旦結果受到了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自我設限者就能為自己的失敗找到藉口。

這個理論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鮮見。比如近年來,屢有名校學生因打遊戲導致學業荒蕪被退學的新聞傳出,在這些案例中,過往的成功(考上名校)給部分學生帶來了滿足外界期待的心理負擔,於是藉助工具(打遊戲),自我設限,進而為自己階段性的失敗找到藉口。

貝格拉斯認為,NBA明星麥可.喬丹是一個典型的自我設限者。 1993 年秋季,喬丹退出職業籃球隊,喬丹對外稱,決定退役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人原因,主要是由於他的父親在這一年早些時候被謀殺所帶來的痛苦造成的。但在貝格拉斯看來,極度成功後帶來的職業疲倦感讓喬丹自我設限,也是其終結職業生涯的重要原因。

 

理解自我設限出現的原因,需要先理解成功光鮮一面的里層,簡單來說,成功在帶來短暫的鮮花和掌聲後,給人帶來更多的是壓力。當一個人取得過一定水平的成功,這個水平就成為了一條底線——不好的成績期望總可以向上提高,但良好的期望卻是不會向下調整的。

成功的歷史提高了成就的壓力,因此,喬丹在帶領芝加哥公牛隊獲得了連續三次冠軍後,很容易處於一種會失去一切而不會得到任何回饋的困境,一旦他不能達到或超過自己曾取得過的成功,那麼喬丹的心理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提出過一個公式:自尊心=成功/抱負(等同於上文提到的期望),這說明了不明確的極高期望會挫傷自尊心。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喬丹在事業高峰時決定退役是明智的,因為他此前的非凡成就所帶來的壓力一定會威脅到他的自尊心。

貝格拉斯博士還認為,那些只能帶來很少或一點獎賞的重複性任務,缺少正向壓力,即來自刺激性的環境或挑戰的“好的壓力”。對喬丹而言,當他期望著第四次冠軍時,職業籃球就已經變成了一種單調的工作。當一個人追求成功時,他需要投入熱情;而當他保持成功的時候,成功標誌著一種失去——挑戰、目的或靈感的失去。

誰給成功織就了套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負面作用並不比失敗小——它同樣會使人失去很多選擇。因此,如何處理由成功帶來的問題,也顯得非常重要。在貝格拉斯看來,社會文化是成功人士面臨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

在探究職業倦怠的起源時,貝格拉斯發現,性別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決定因素。

書中介紹,美國 20 世紀 60 年代的一些研究發現,性別差異決定了成功的雄心和方向。大部分情況下,男性希望成功,而女性害怕失敗、恐懼成功。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進一步發現,女孩子傾向表達自己遇到工作中不順時的害怕,男孩子則被鼓勵去控制自己的恐懼和消極情感。

這種控制情緒的男性氣概還表現在有權勢的精明人抵制接受再教育。他們“行為極端具備防禦性,而防禦性鼓勵個人將他行為的前提、推論和結論私人化,並避免被真正獨立、客觀的方式測試以避免感覺軟弱無能”。簡單來說就是成功人士害怕暴露自己的無能而盡可能地避免任何維度的對能力的客觀測試。

無法表達所謂的女性情緒,代價是慘重的,這直接導致了女性更擅長處理因簡單的失敗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因為她們會轉向其他人求助、建立心理聯繫,因此增加自己的社會支持、解決自己的問題。而男性出於防禦本能會將失敗的責任歸咎於他人,於是失去了自我調整進而獲得長期成功的機會。

除了男女性別文化的影響,漫長時間沉澱下的本土文化也在打磨美利堅民族對成功的偏見。

班傑明.富蘭克林有一些對美國人影響深遠的名言,例如,“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和“自助者天助”,他的本意是為了強調工作的精神意義,但很快就被理解為勸告人們做更多的工作。許多人逐漸相信,上天明顯偏愛那些積極追求事業的人,而當人們討厭自己的工作,或者失去生產力的時候,他們就“癱瘓”了。

性別差異與文化氛圍共同為成功人士們設置了強大的壓力值,面對這兩個看似堅不可摧的外因,我們還有解決由成功帶來的壓力的可能嗎?對此,貝格拉斯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如果能做出正確的改變,一切為時未晚。在試圖找到解法之前,讓我們先設身處地的去還原一下被成功捆綁的人們的真正處境。

焦慮的成功人士往往處在兩難境地:繼續從事早已駕馭的工作,忍受成功帶來的壓力和疲倦;抑或接受更高程度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有可能破壞當前的個人榮譽。事實上,成功人士必須不斷在兩個選項之間做出選擇,以使得在控制局面和需求刺激間達到平衡,但可惜的是其中許多人把這過渡期的挑戰視為威脅,進而選擇逃避挑戰。而一旦有了迴避挑戰的思維,在貝格拉斯看來,就無異於“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實是在碌碌無為地等死”。

改變的關鍵,是打破人們對失敗的恐懼。

持續成功的秘訣:擁抱失敗

喬治.蕭伯納認為:“一個人承認的失敗越多,他就越值得尊敬。”蕭伯納的話道出了如何破解成功之後倦怠感的關鍵,而這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的觀點也逐漸被美國的企業界人士接受。道理很好懂,關鍵怎麼做。在書中,貝格拉斯給出了以下幾種解決方法。

1. 首先是敢於分享

據《紐約時報》中一篇文章的介紹,現在許多冒險投資商和獵頭公司都更傾向於任用那些曾經經歷過職業失敗的經理人。因為許多事實都證實:失敗,這個曾經被認為是無能標誌的行為,如今越來越值得被人們接受。同樣的,一個願意承認失敗歷史的人會非常懂得怎樣減少失敗的代價。

正視這些可能的失敗使得成功人士具備成為導師或顧問的能力,因為這表明他們接受傳授新事物時的曲線式前進方式。同時,向別人提供指導等同於建立了活的資產:如果你的計劃、眼光、才智吸引到了人們並因此得到了欣賞和讚譽,那麼當這些人接受了你的指導並成功後,就會帶領更多人接受你的觀點,這樣就擴大了你的影響力——而且這些影響是永恆的。

因此培養新人也有益於導師本人——自我滿足感,心理承受力的提升使人能夠更好地處理面臨的壓力,這在退休的精英中尤為明顯。而且建立與他人之間的紐帶能夠把對成功的追求從對金錢的佔有中解脫出來,去關注自己心靈上真正喜歡的事。

2. 其次是接受幫助

很多時候,成功人士還會陷入自我懷疑,比如認為自己的成功依仗於幸運,因而可能會出於掩飾和心虛而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這個時候,不妨求助於心理醫生,去找尋感到不安的深層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途徑。

亞里斯多曾提出這樣的挑戰:選擇在合適的時候,向合適的人,為了合適的事情,以合適的方式大發雷霆。這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但確是能盡快從心理失衡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跳出精疲力竭症怪圈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貝格拉斯博士基於《 60 Minutes》節目提出了“ 60 分鐘”治療法,即讓人們在 60 分鐘內用自己的靈感來找到解決辦法,喚醒內心深處的力量。具體針對職業抑鬱,他鼓勵人們追求全新的事業,重燃生命之火。

著名藝術家安迪.沃荷爾說過:在明天,每個人都能成名 15 分鐘。成功確實沒有那麼容易,卻也不像想像的那樣遙不可及。最重要的是,無論成功與否,如果遭遇職業倦怠,不要小瞧這句老話:不要懼怕失敗,一切為時未晚。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