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永續投資:企業的危機或轉機?
作者 Kang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ang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永續投資:企業的危機或轉機?

2017 年 3 月 15 日

 
展開

追求進步 (Progress) 一直是人類的趨向,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現代化的革命就方興未艾、持續至今。許多人頌揚便利的生活、舒適清潔的環境與愈來愈有所自覺的社會規範,相信我們如同搭上特快車一樣急速奔馳在通往進步未來的軌道上。

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另一些人以批判的視角看待近兩百多年來的文明進程,因為在我們舒適的生活圈以外,資源幾近枯竭、環境持續惡化、許多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而未能享受到現代化進步的果實。不禁讓人發出質疑:人類真的正在進步嗎?還是因為追求私利而加速破壞了一切?而這樣的情景還能持續多少年?

投資人的力量:永續投資興起

「永續投資」可以視為資本主義的一種制度內修補機制。因為追求自利所造成的負面外部性,一向被視為市場運作邏輯中的缺陷,但永續投資的行為卻將眼光拉高到企業所處的環境與社會,使業界「不只關注到企業本身的盈利」,紛紛進行整合性的考量。

作為一種跳脫傳統侷限的投資方法,它不僅關注基本的財務分析,也整合了環境 (Environment)、社會 (Society) 及公司治理  (Governance) 等三大面向進行選股與資產管理。取這三個英文字的字母開頭,就是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的「ESG 治理原則」,也是永續投資的基礎。

永續投資(2)永續投資:企業的危機或轉機-04

近代永續投資的概念最早始於歐美環境運動風雲水起、反戰與和平訴求的 1960 年代,其後美國、英國、荷蘭等國紛紛跟進,推出反戰爭財、強調勞工權益或符合金融倫理的工具或基金供投資人選擇。

永續投資的發展如今已來到 21 兆的規模,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事實上,根據近期由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評論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與波士頓顧問集團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合作進行的調查發現,有 90% 受訪者支持永續投資,僅有約 10% 的投資者對永續投資抱持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

「我們發現他們購買具有可持續性特性的產品,比起一般商品的興趣高達兩倍之多。年輕人們對於永續投資的興趣也很高,約有 84% 的受訪者持肯定態度。」全球知名投資機構 Morgan Stanley 的永續投資部門執行長 Andrey Choi 是根據 2014 年底做的調查所說。

她指的「他們」是現年約 20-34 歲的千禧世代,這群青年正在摸索著如何築砌起由他們主導的世界,他們的想法也代表了某種程度的未來趨勢。而為什麼「可持續性」的投資理念越來越成為新世代的主流價值?

「天然資源短缺、氣候變遷、環境惡化…越來越難以生存的世界。」

從這幾年氣候異常與各地災害頻率及幅度屢創新高的事實來看,相信現在應該沒有人會說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編造的謊言了吧?這個並非遠在天邊的事,而是正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就在每天進行的日常生活裡。

尤其對於需要原料、需要基本水電或者相關企業來說,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不能找到「可持續性」發展之道的企業所承擔的負荷將日漸沈重,對於大肆耗費資源的產業來說,末日已然不遠。

「成本越來越高,企業必須正面回應。」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1900 至 2010 年的麥肯錫大宗商品價格指數):

永續投資(2)永續投資:企業的危機或轉機-05

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反映了原油、鐵礦石與鋼等大宗原材料的供需狀況,如果以上圖一百年左右的長期波動來看,可以發現進入 21 世紀以後,大宗商品價格大致上呈現上升、而且是陡增的趨勢,完全抵消了整個 20 世紀的實際價格下滑。

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就是原物料逐漸稀缺,企業在這些有限資源以至殆盡的條件下,要如何從原先重度依賴這些原物料的狀態之中掙脫泥淖,便是每一家企業能否存活下去的關鍵因素。企業本身的內部成本因為資源短缺而持續上升,直接切中企業經營的利害,而轉向再生能源、可持續性產品的研發似乎是一條可行之道。

誰的危機?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倚賴的科技產品,有許多已經面臨了原料稀缺的危機。例如手機的基本成分裡就包含了至少 60 種元素,儘管使用的量很少、但是對設備的功能來說卻不可或缺,其中包括銅、鋁、鐵以及像是「稀土元素」這樣不常見的材料。

根據 BBC 中文報導,生產了全世界約 90% 稀土材料的中國日前才表示其稀土資源將在 15 至 20 年間枯竭。屆時,價格肯定會蹭蹭抬升,企業必須積極尋覓或者研發可持續性的替代材料,否則將陷入生產危機。

誰的轉機?

而危機,對於另外一種企業卻恰恰好是崛起的契機。這些企業抱持著「可持續性」的觀念,積極突破現有技術與材料,試圖創造可與環境共生的產品。近年來聲勢水漲船高的特斯拉(Tesla, TSLA-US),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特斯拉所生產的電動車,以電力取代惡名昭彰的石油,其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板,目標是讓每個家庭都能使用太陽能電力。

雖然我們還未能肯定特斯拉絕對能夠一帆風順,但是持續改良的技術已經使得可持續性的汽車不再只是口號,主打平價的 Model 3(約台幣 115 萬)更是狠狠堵住了懷疑論者的嘴,不再猛力抨擊他們的商業可行性,值得投資人與企業參考。

「在財報上被隱藏的外部成本,越來越高。」

根據聯合國調查估計,光是在 2008 年一年之間,就有高達 6.6 兆美元因環境損害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約佔了當年全球經濟價值的 11%。並且預測在 2050 年時,這個成本將高達 28.6 兆,佔當時 GDP 的 18%,天然災害的損失,亦將持續增加。也就是企業每賺 100 元,就有將近 1/5 拿來抵禦環境災害,這樣的損益比,值得嗎?

外部成本也逐漸引起大眾察覺,使得企業必須耗費更大心力來建置生產環境。例如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工業,在許多國家尋找設廠場址越形困難,經常必須面對當地人的抵禦聲浪,反對的聲音已不再侷限於環保團體微弱的呼聲、而是大眾與媒體輿論群起攻伐。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設廠以後,空氣、水都遭受污染,人們甚至因此致病,這除了使得人們越來越嫌惡高污染產業,更迫使政府訂定相關法規,要求企業負起相關責任。這使得企業不但增加了找尋基地的困難度、耗費大量組織成本,更必須花上大把鈔票投入淨化汙染與相關損害賠償。

因此許多企業逐漸關注其可能造成的外部效果,並透過將外部成本納入財報、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與 CSR 報告書等,試圖回應此趨勢,並提出替代能源、替代原料的解決方案。

這些都屬於 ESG 概念其中一塊重要的核心:環境 (Environment) 面向的考量。如何從環境面下手關注企業的可持續性?正是本篇文的主旨,接下來,我將繼續介紹 ESG 的另外兩大核心:社會 (Society) 與公司治理 (Governance) 的內涵。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ang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