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的確會被市場當下的情況影響。在股市上漲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相當地快樂,相信在股價下降的時候我們會買得更多。但是當低價的時候真的來臨,我們就會開始驚慌失措。投資人應該學習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控管你的情緒”。要怎麼控管情緒呢?或許你可以從這三個簡單的步驟開始。
常常閱讀我所寫的文章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大多數我所說的有關投資的事情,都來自於某幾位特定的大師,像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和詹姆斯・蒙蒂爾(James Montier)等等。在SimoleonSense.com當中,有一份年代久遠的蒙帝爾訪談,每次讀這篇文章,都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受。在這次的訪談中,蒙蒂爾被問到,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難克制自己的情緒,以下是他的回答:
“我希望我知道原因。但是所有的證據都指出了我們的確會被市場當下的情況影響。在股市上漲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相當地快樂,相信在股價下降的時候我們會買得更多。但是當低價的時候真的來臨,我們就會開始驚慌失措。投資人應該學習的最有價值的事情是控管你的情緒”。
要學習掌控你的情緒的第一步是要好好的了解它。我們應該要先知道什麼是情緒差異(empathy gap)。根據韋氏字典的解釋,情緒差異指的是人們並未正確的理解或預測他們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而產生的認知偏誤。就像當你很餓的時候,你會說你餓得像能夠吃下一頭牛一樣,但是當你吃了一點點東西之後,你就不會想要再吃了。
就像蒙蒂爾所說的,在投資之中,也是一樣:我們知道只有在股票達到想要的價格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或是買進更多我們已經有的股票)。除了股價重創之外,也會因為名嘴所說的話,或景氣的變化,讓你從想要買進變成賣出股票。這裡有一個簡單的例子:誰會想要在10倍本益比的時候買進寶僑(Procter & Gamble, PG-US)(Procter & Gamble, PG)呢?有許多人(包括我)都說不管當時的景氣如何,如果寶僑的本益比只有10倍的話,都會想要買進。但是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都有這個機會能夠作到,但是就算這樣的情況到來了,我還是沒有買進。
事後看來,這的確是一個錯誤。知道錯誤是不夠的。要怎麼樣才能夠讓它不再發生呢?我認為下列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在作投資的決策時,能夠避免受到當下的情緒所影響。
- 確認清單—我相當地支持使用確認清單。我的確認清單隨著時間的經過,收集了越來越多過去自己或其他價值投資者所犯下的錯誤而變得越來越長。對我來說,因為以下的這兩個原因,使得確認清單顯得更加地重要。第一,如果我沒有把東西寫下來的話,大部份的事情我會很容易忘記,因此這對我來說相當地重要。第二,確認清單可以強迫你記得要作一些相當無聊的事情,像是重看一次公司過去10年來的財務數據、評估潛在的威脅等等。這些工作能夠讓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讓你靜下心來思考這個投資的想法是否值得作為一個長期投資的標的。
- 投資日誌—除了確認清單之外,投資日誌也是一個很好的事後學習的工具。你需要記錄你持有這檔股票的原因,如果事情真正的發展和想像中不一樣,你必須督促自己重新評估你的想法。
- “不管如何都必須買進”的清單—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傳奇投資人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他會事先將股票的限價單設定在遠低於目前市價的價格,這就能夠強迫他買進(這也表示他手上必須有一些現金),如果股價真的達到了這個價格,坦伯頓認為,此時市場也達到最悲觀的時刻了。是時候應該拋開你的情緒,大膽買進。
這是很重要的:坦伯頓並不是把這些記載在紙上,而是設定限價單。這樣才能夠將情緒拋諸腦後。對個人投資者來說,也應該要遵守這樣的紀律—如果你已經有想要買進的股票清單,那麼你應該在股價達到自己設定的價格仍保持正面的態度,不管為什麼會有這個機會,你都應該進行交易。這會讓你審慎的思考,究竟要不要把這間公司放進必須買進的清單之中。
這三個工具有相同的特點,他們都需要在冷靜的情況下分析,在動蕩不安時才會採取行動。絕大多數的人在讀到這裡的時候可能會說“對,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然後又繼續用他們原本的方式。只有時間能夠證明誰會是那些能夠克制自己情緒,在低價時買進股票的聰明投資者。(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