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破界時代,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到底要如何創新?
作者 新芽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破界時代,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到底要如何創新?

2017 年 2 月 5 日

 
展開

商業模式的三種類型

什麼是商業模式?十幾年前,《哈佛商業評論》有一名研究邁克爾•波特理論 (分析產業環境的結構化方法“五種競爭力量”,和通用的“三種競爭戰略) 的女編輯 Magretta 寫過一篇文章,談什麼是商業模式。

她把商業模式隱喻成一場戲。在這場戲中,有很多的相關利益者,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顧客、供應商、企業自身等等。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期望,這是他們參與其中的原因:“我”希望從這場戲中得到什麼? “我”的需求是什麼?對情節的安排,則是使所有角色的期望都能夠得到滿足方式和途徑。這種定義,既形象,又充滿了想像力。但是它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即使企業家清楚了這個定義,但仍然不知道如何操作。

破界時代,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到底要如何創新?

兩位教授認為,商業模式是相關利益者的交易結構、交易主體、交易規則、交易方式等,都是屬於商業模式的範疇。另一位教授則是強調,商業模式是創造價值的營運過程。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商業模式就是“價值”和“收入”的對稱結構。企業一方面要創造顧客價值,另一方面要獲取收入,這兩個要素關聯起來、配置起來的方式就是商業模式。

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之上,我把商業模式概括為三種類型:

一、價值鏈型

絕大多數企業的商業模式屬於這種類型。它是指企業為特定的目標市場(也可以稱之為細分市場)提供特定的價值,並因此獲取回報。價值的載體是產品或服務。價值是怎麼生成的呢?是依托企業的價值鏈、價值網路以及資源條件生成的。

價值鏈類型的商業模式中,“規模經濟”是最傳統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水泥、鋼材、有色金屬產品等差異產品屬於這種商業模式。在“規模經濟”模式下,誰的規模大,誰的效率高,誰就可能成為寡頭。 “規模經濟”行業最終都會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

而更多領域的商業模式則表現為差異化價值模式。這意味著,不同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不同的價值;由於價值的差異,可以獲得不同的回報。大部分消費品以及差異化的工業品,包括餐飲、酒店等服務企業都採用了這種模式。差異化價值模式,如果考慮顧客的細分需求,則可以呈現為差異化定制(規模化定制),甚至是個性化定制;如果考慮產品(服務)創新的速度和快速更替,則又有了“快時尚”的概念。

在規模化定制和個性化定制之間,還有一個“利基市場”模式。利基市場或翻譯為小眾市場,是指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和有優勢的企業所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

二、顧客資源型

這種商業模式比前面所說的“價值鏈型”稍顯複雜。在網路領域,這一模式較為普遍。顧客資源型是先透過某種價值以及某種途徑來累積顧客資源;當顧客資源積累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再為這些顧客提供延展的價值,並獲得回報。

企業在一開始獲取顧客資源的時候,是可以不計回報甚至是免費的。當資源積累起來之後,再去考慮流量變現或者收入實現。比如信用卡業務,銀行透過卡費減免或者優惠,積累更多的顧客資源,再拓展購物、旅遊、教育等服務項目,以從中獲取多元收入。

我們經常說的顧客資源型,實際上是兩段價值鏈。前面一段價值鏈是免費或者是低收費的,顧客資源積累起來之後的價值鏈才是收費的。而且後面可能還不止有一個價值鏈。當後面的多個價值鏈中,一部分價值鏈對外部開放,由多個主體營運,這時的商業模式就演變成了平台型的。

傳統行業中的企業往往積累了一​​些顧客資源(通常是會員),也可以基於此為顧客提供多重價值。這樣的話,這些企業在價值鏈商業模式基礎上,可拓展顧客資源型以及平台型商業模式。

三、平台型

平台型的商業模式,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我搭台,你唱戲”。搭台的獲取搭台的收益,唱戲的獲取唱戲的收益。

搭台很簡單。我在讀書期間,經常去劇院看演出。劇院和演出團體的關係,就是搭台與唱戲的關係,它們各有各的收入。在平台上,可以有多個顧客群,多個顧客群就構成了相關市場,也叫多邊市場。其中最典型的多邊市場型當屬機場。機場有兩個核心顧客群體,一個是航空公司,一個是乘客。

這兩種客戶又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顧客群體,比如商家、廣告公司、提供油品的公司、提供食物的公司、物流服務公司等。線上多邊市場平台的典型是淘寶。從邏輯上來說,從一個顧客群開始,然後把其他顧客群吸引過來,從少到多,最終也會形成一個多邊平台。

平台型商業模式種類很多,線上線下都有。常見的類型有基礎設施平台,比如高速公路,它提供收費服務,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車在跑,這些就是唱戲的。電信夜提供了通訊服務,這是搭台。而有人在上面搭載了通訊軟體,還有很多的應用和服務,包括音樂影片、訂餐廳、訂房、地圖導航等等,它們都是唱戲的。電信業不甘於成為純粹的管道平台,也試圖做一些應用服務,那就相當於自己的車跑在自己的路上。

現實生活中,商業設施也是一個大的平台類型。比如購物中心等。它們搭建了商業平台,但自己並不直接售賣產品,而是由別人來賣。此外,線下的社區型平台我們也很熟悉,比如住宅小區。提供物業管理的企業是搭台的,其中的小區住戶、商戶就是唱戲的。

我們現在談到平台型,通常會講到網路平台。其中,最常見的是電子商務平台。阿里的天貓是一個平台、蘋果(Apple, AAPL-US)手機的 App Store 也是一個平台。還有社交網路、網上社區平台,比如微信等。它們往往能夠吸引不同數量級的有共同需要或者愛好的人群,以及為社群提供服務的多種商業主體,構建了多層次、立體、生態化的大舞台。

此外,還有一些功能型的軟體和訊息服務平台。比如微軟(Microsoft, MSFT-US)的操作系統是一個平台,微軟也是一個平台型的企業。 IBM 的中間軟體被應用於各個行業,由各個行業的專業服務機構繼續進行客戶化開發,所以中間軟體就是一個平台。

商業模式創新的三個層次

商業模式創新,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層面的創新,即對即對商業模式最基本問題解決方案的創新;二是營運模式層面的創新,這裡涉及收入模式的創新;三是結構層面的創新,主要指將多個商業模式單元組合起來的平台化創新。

一、基礎層面的商業模式創新

第一,創新顧客。透過重新定義顧客,尋找新的市場空間。這實際上就是管理學講到的“破壞性創新”,指過去高高在上的產品進入到了平民市場。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原來屬於下里巴人的產品,進入了高階市場,比如一些農牧產品。

第二,創新顧客價值。創新的主要方向是價值的延伸(跨界)和嬗變。當然也包括價值的全新創造——目前這種情形較為罕見。

第三,創新價值網路。也就是創新顧客價值的生成和創造機制,以及顧客價值的源泉。在網路以及工業4.0時代,價值網路的創新方向是使之變得更加柔性、更加敏捷、更加開放。

這個層面的商業模式創新,人們已經很熟悉了。今天我重點講下面的兩個層面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營運模式層面的商業模式創新

營運模式層面的商業模式創新,是在前面所講的基礎層面的商業模式的前提下,對經營方式以及收入方式的創新。顧客未變、價值未變、價值鏈的價值網路未變,但交易結構和交易方式變了。

1. 從產品模式到營運模式。我們經常看到的 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EPC(合約能源管理)以及 PPP(政府和私人資本合作)模式,多屬於營運模式。

舉一個例子。環保設備企業如果向發電廠銷售脫硫脫硝設備,價格很昂貴。但是有一項國家政策使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可能,即國家以每度電幾分錢的形式,向硫硝排放合格的電廠提供環保補助。環保設備企業常常免費向發電廠提供設備及服務,收入來源是國家的環保補助。這意味著發電廠將一部分營運收益轉移給了環保設備的服務供應商。在餘熱發電、餘熱利用方面,很多企業都是從賣設備、賣產品轉向了透過營運獲取收入。

不僅環保領域,其它很多行業都有這樣的案例。比如,在共享經濟時代,就有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了這樣的嘗試:與某個地級城市建立合作關係,把這個城市現有的柴油公車全部更新為新能源公車。但企業並不賣車,而是以此換取公交系統的營運權以及相關的收入。當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公車比較便宜。同時,由企業投資,建設相應的充電樁設備,可以獲取充電收入。

2. 從交易模式到關係模式。大部分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簡單的交易模式,尤其是在商品領域。比如,顧客需要什麼,就到商場裡買回來,買完之後,交易就結束了。但是現在,企業可以把交易過程延長,甚至可以延長到顧客的整個生命週期,使他成為終身顧客。這時候,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作就不再是簡單的交易模式,而是變成了一種關係模式。

這種關係模式,放到現在的語境下,也就是比較熱門的社群模式。比如我作為一名顧客,到商場去買一件衣服。本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交易就完成了。但現在,服裝店給我免費辦一張卡,使我變成它的會員,然後會給我積分,讓我用積分兌換禮品。我也可以介紹一些朋友成它的為會員。同時,商家還會組織一些會員活動,比如品酒會、看電影等等,增進與會員的交往、增加粘度。這樣,一個社群就形成了。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用這種模式建立社群,進行市場的平面擴張和深度挖掘,深挖顧客這眼“井”,保證永遠都有“水”汲取上來。社群規模大了,內部連接多了,自組織機制形成了,還可以衍生出一些讓客戶自己“唱戲”的其它平台型的服務項目和商業模式。

3. 從分散服務模式到雲端服務模式。什麼是分散服務模式?就是提供一單一單、一件一件、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服務。針對每個企業提供特定的軟體,有小型的財務軟體,也有大型的ERP系統。現在,這兩個企業都在轉型,要成為雲端服務的提供商。雲端服務,即企業在雲端端建立一個資源池,資源池裡多種企業軟體,有工具、有數據、有技術,還有培訓教材等等,總而言之,就是企業軟體解決方案的集成。哪個企業有軟體需要,就可以租賃下載使用權。如此,軟體企業的運行方式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未來,在教育、醫療等領域,雲端服務將成為主流的營運模式和形態。

4. 從封閉模式到嵌入模式。最近,曾經投資給阿里的日本軟銀集團,用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收購了英國 ARM 軟體公司,收購金額是 243 英磅。如此大手筆的原因是什麼呢?

ARM 是芯片行業的知名企業,主要設計芯片的基礎架構。 ARM 的盈利模式是嵌入式的,它將芯片設計方案嵌入到其它眾多的芯片以及軟體中去,比如高通(Qualcomm, QCOM-US)的手機芯片。它所賺取的是知識產權費用。

ARM 和傳統芯片企業不同,不是把產品、產業封閉起來,完成芯片的設計、加工、封裝、銷售等所有的環節,而是將 IP(智慧財產權)嵌入到寬闊的領域。這是一個非常優異的收入模式。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將這種企業模式視作基於平台型軟體產品的平台模式。

我們管理諮詢行業也有嵌入式模式。很多朋友說,做管理諮詢是非常苦的。我做了二十年,不是寫文章,就是寫報告,的確非常痛苦,並且還很枯燥。但是我們有一個商業模式叫嵌入式,就是用管理方案去換股份。我的一些同行,已經開始了這種嵌入模式的嘗試,嵌入到十幾、二十幾家企業,為企業提供管理支持。我想,這應該是管理諮詢服務的一種未來。

三、平台化創新

對於非常渴望做平台、熱衷於研究平台的人來說,最想問的可能是:還有沒有機會做平台?換句話說,還有哪些類型的平台可以嘗試?下面,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1. 基於顧客資源以及顧客社區,吸引其它服務主體參與的平台。以商學院為例,高階企業家資源是未來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如果把 EMBA、MBA 以及總裁班學員資源整合起來,就有可能以此為基礎,形成複合型、平台型的商業模式。比如引進有關服務機構,拓展服務內容等。這種平台化創新對服裝、餐飲、旅遊、零售等許多傳統行業、企業來說,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2. 基於內部自組織、分佈式創新和運作的平台。比如,有人創辦一所學校,並對所有的系主任說,你們可以任意創建內部學院,只要你們能夠面向市場、招來生源。那麼,在這所學校的內部,可能就會有好幾十個學院競相成長。這時,這所學校就變成了一個內部創業的平台。與此類似的,谷歌(Alphabet, GOOGL-US)也帶有這樣的意味。海爾等很多企業都在做著這樣的嘗試。這種平台化創新,比較適合於創意和內容產業,如影視、遊戲、出版、設計等。

3. 基於分散資源,進行資源整合、交易撮合、顧客體驗創新以及過程控制等的平台。這類平台的代表就是滴滴快車。它把分散的資源,出租車或者私家車進行整合和交易撮合,提供新的顧客體驗。並且,顧客體驗、消費的過程還可以控制,司機提供的服務不好,客戶賴帳,平台都可以監督。繼民居、民宿、汽車、自行車等物質形態的分散資源之後,未來可整合的資源大都是人力資源和知識資源。

4. 基於產業聯盟、產業協作體,提供多種服務的平台。這樣的平台目前處於萌芽階段,但未來具有巨大的前景。比如上海鋼聯(6581-TW),可以面向所有的鋼鐵企業提供交易服務,提供基礎的電子商務服務;也可以把客戶聯合起來,形成一個中國鋼鐵聯盟,基於這個共同體,提供訊息(數據)、培訓、供應鏈金融等等一系列的服務。除鋼鐵行業外,化工、陶瓷、包裝、機電等許多領域,產業聯盟的服務平台剛剛興起。

5. 更加垂直細分領域的 B2B、B2C 平台。首先是 B2C。比如,有人專門做一個面向  1995 後的電子商務平台。這是按年齡劃分的目標客戶群。還可以按照其它方面,找出更加垂直細分的市場。

其次是 B2B。儘管剛剛起步,但是未來大有可為。最近競爭比較激烈的是化工原材料和塑膠材料 B2B 平台,因為這類產品沒有太多的售後服務,包裝與物流也比較方便。紡織、食品原料等也會成為“重頭戲”。再往後,就是機電設備類產品。

6. 整合各類訊息、數據、內容、應用的各類軟體平台。平台型的、入口型的軟體,總體來說越來越難以出現了,但還是有可能產生。繼瀏覽器、搜尋網站和內容導航、地圖等平台軟體之後,一些內容軟體、服務軟體(產品載體為APP或網站等)也開始有了平台性質。像滴滴打車、京東商城等,將來都會平台化。

商業模式創新的辯證法

最後,我們對商業模式創新作一個小結,其實就是四個字:兵無定法。裡面蘊含著辯證法。有人做高階,就有人做低階。第一天,我們在一個米其林評級的高級餐廳就餐;第二天則去了路邊的大食堂。它所提供的菜品都是現炒現賣,價格也非常便宜。就商業而言,這些模式都是成立的,不能認為哪個更高級一些。商業模式只有成與敗,只存在有效和無效,沒有高與低。

同樣,有人做封閉式,就有人做開放式。蘋果手機是封閉式的,操作系統自成一套,它並不比開放模式差。所以,管理學界、企業界也不妨反思一下,並不能說開放是唯一有益的方式,也並不是什麼都適用於開放。

還有,有人做快模式,就有人做慢模式。比如全球快時尚品牌 Zara,每週都會上新的品種;而有的品牌一年就推出較少的幾款,也獲得了成功。有的企業願意做“多”,品種極其豐富,而有的則專注於一個或幾個產品。有的企業採取了複雜的商業模式,不經過專業的講解,專家都很難看懂,有的則特別簡單。

就交易和體驗模式而言,有線上的,就有線下的,還會有 O2O 模式。有 B2C 的,就有 B2B 的,還會有 C2B 的以及更加複雜的結構……

在自由的、無邊界的市場經濟大平台上,商業模式的創新恰如萬木生長,爭奇鬥豔! “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新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企業護城河 我所理解的競爭優勢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新芽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新芽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