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碳權交易所來了!碳權是什麼?碳權概念股還可以買嗎?
作者 Ray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ay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碳權交易所來了!碳權是什麼?碳權概念股還可以買嗎?

2023 年 12 月 22 日

 
展開

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近日出現大幅度回檔,但有一個族群卻強勢上漲,那就是碳權概念股!因為日前小英總統提出將成立「碳交易平台」,將由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將共同出資成立「碳權交易所」,預計於 2023 年中設立登記,市場資金紛紛灌入碳權概念股,碳權話題升溫!究竟碳權是什麼?跟淨零碳排有關係?碳交易要如何運作?透過本文一探究竟!

編按:2023/12/22 更新,碳權交易來啦!台灣首批碳權交易於 12/22 開始,首日成交量來到 8 萬餘噸,總金額約 80 萬美元,共有 27 家企業參加,其中包括 14 家金控。

碳權是什麼?

碳權就是排碳的權利,根據全球淨零碳排的目標,政府會頒布法律,給予每年核准排放的碳量與減碳目標。如果企業或國家實際排放數量低於配發額度,就可以到市場買賣碳排放額度,成為一個新的金融商品。

碳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碳權運作方式

碳權的運作方式主要分成下面兩種:

  1. 總量管制與碳交易:政府會訂一個排放量上限,並根據不同產業,配給不同額度。假如企業的排放量超過額度,就可以到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權,彌補超額的排放。若企業排放量低於配發額度,多出的額度就會轉換成碳權,可到碳交易市場中拍賣,獲得利潤。
  2. 碳抵換:如果企業自己認為具有 ESG 責任並希望減少碳足跡,可以主動透過不同的減碳方法,向境內或是國際機構申請認證,即可獲得碳權。

碳權交易

人類的種種行為造成地球的環境問題,為了使得碳排放獲得控制,各國提出淨零碳排計畫,而碳權的實施其實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提高企業或國家的碳排放成本,以促進節能減碳。而碳市場的形成,就是讓有需要多排碳的組織到市場購買超額碳權,使得製造成本上升,之後企業就會想辦法減少排碳量,如此一來達到減碳的效果。 

碳權交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碳稅是什麼?

除了碳交易之外,基於污染者付費,各國訂定碳稅與碳費。首先先來談碳稅。碳稅是使用在排放二氧化碳所課徵的稅額。前面有提到,政府會依據不同產業或企業配發碳排額度,而碳稅是依排放量來課徵的環境稅,製造越多碳排量,就課越多稅,類似現在的雙北垃圾袋統一,當你製造越多垃圾就要準備越多垃圾袋(花越多錢)。而碳稅的價格明確,不會隨著碳交易的價格變動。但碳稅的缺點是稅率是各界協商的結果,若稅率訂立過低,很多企業根本不以為然,繼續排碳,就難以達到減碳效果。碳稅的收入就跟一般稅收一樣,都會收歸國有,用於社會福利或是基礎建設中等。

碳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碳費是什麼?

碳費是依照二氧化碳的排放來源所徵收的費用。台灣預計在 2024 年開始收取碳費,採取累進費率制,不會直接說一噸碳要收多少碳費,目的是向碳排量大的組織收取碳費,並將收到的款項匯入氣候基金,之後用於減碳科技研發或低碳事業開發等。首波將被徵收碳費的企業,是年排放量高於 2.5 萬公噸,共 289 家的碳排大戶,包括台積電( 2330-TW )、中鋼( 2002-TW )、中油、台塑( 1301-TW )等大企業。鄰近國家其實已經開始收取碳費,像日本每噸物預定徵收 2.61 元,新加坡則徵收 3.71 元。

課徵碳稅、碳費的最終目標都是希望達到淨零減碳,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然而就經濟學角度來看,台灣為出口為導向國家,美國及歐盟是我們重要的出口國,當歐美相繼推出碳稅相關法案時,若我們還不收取碳費,最後仍可能要繳費給他們。因此台灣應該要先建立碳稅、碳費制度,才有機會跟他國談判不重複徵收碳稅。

不過碳費和碳稅的選擇上,國內各有不同聲音。規劃「碳費先行」的財政部表示,為避免碳稅跟其他稅賦重複課徵,需要先釐清關係;而碳費相對單純,因此先徵收碳費,來補助地方政府、各部會企業等。

但支持課徵碳稅的一方認為,碳費制度無法確定是否能作為之後與他國談判的籌碼,且碳費必須專款專用,只能回饋到部分項目,無法廣泛使用,因此不如直接採用碳稅制度,更早與國際接軌。

淨零碳排

前面講了那麼多關於碳排放量的控管措施,究竟為什麼各國政府會開始那麼積極處理環境問題呢?其實是因為地球生病了。從 2020 年加州森林大火、 2021 年德州暴雪,到台灣近年頻頻缺水與淹水,證明氣候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

聯合國在疫情趨緩後,首次回歸面對面會議,各國領人齊聚一堂,共同面對疫情與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宣示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淨零碳排(Net Zero)指的是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要等於零。全球排放量約 55% 來自能源的製造和使用, 45% 則和資源開採和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因此要邁向淨零,無法只靠再生能源,必須同時採取相對應的減碳措施。

淨零碳排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再生能源有哪些?再生能源概念股整理!再生能源優缺點介紹!

2020 年 7 月, Apple 宣布整個製造供應鏈要在 2030 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 IPCC(聯合國於 1988 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更積極的目標,同時,微軟(Microsoft, MSFT-US)串連 NIKE、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聯合利華、賓士汽車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產業的零碳轉型。

台灣因為九成以上都是中小企業,但這些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日趨重要,因此目前跨國大企業都提出減碳永續需求,台廠只能儘早轉型,正面迎擊。

而說到減碳,就不能不認識下面三個重要減碳名詞:

碳中和

碳中和是運用造林、節能減碳的方式降低全球「人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不同,淨零排放針對的是所有溫室氣體,目標更廣泛。

碳足跡

碳足跡是指一項服務或產品在生產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碳足跡可以進行量化評估,從而幫助人們識別和減少對氣候變化的貢獻。在台灣,有些食品的包裝上會標上碳標籤,來表示碳足跡。

負碳排

負碳排是指在減少溫室氣體時,進一步通過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當一個產品、企業或個人的碳足跡低於零,就是實現負碳排,即它們移除了比它們釋放的溫室氣體更多的二氧化碳。

負碳排通常包括以下策略:

  1. 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通過技術將二氧化碳氣體從產業排放源頭進行捕獲和儲存,例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發電廠等。
  2. 森林植被復原:透過森林保育、復育、擴建等方式,提高植被覆蓋率,促進植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
  3. 土地管理:改善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例如增加有機物質含量、改善土地排水、提高耕作效率等,來減少二氧化碳釋放,增加土地碳貯存量。

碳權交易平台

碳權交易平台是一種為碳權交易提供的網路平台,提供組織碳排放權的買賣、轉移和交易,碳權交易平台主要作用如下:

  • 提供碳排放權交易服務
  • 監管碳排放市場
  • 支持碳中和目標實現

目前全球有多個碳權交易平台,如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紐約商品交易所(NYSE)等,這些平台在全球碳排放市場中起著重要作用。

而台灣也在近期宣布要自己的碳交易平台,由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預計在今年的 7 、 8 月成立,成立碳權交易所有兩點考量,一是國內中小企業一直表達希望可以有碳權合作機會,但中小企業很難以個別公司去國外申請,因此由政府介入,幫忙中小企業供應鏈跟做 ESG。其次,希望藉由成立碳權交易所,加強國際合作。對內方面,目前規劃「減量額度交易」,也就是環保署會對每一企業設定一個減量目標,當碳排量低於該額度時,可將多餘的額度銷售,反之則要去購買碳權。

碳權概念股

近期大盤大跌,但有一個族群出量大漲數日,那就是碳權概念股,原因就是小英總統宣布成立碳交易平台。而這些碳權概念股主要是本身有大筆碳權或是能夠協助減碳的企業,像是造紙業、綠能、能源股等。

如果只看國內的發展,其實也只有新聞而已,雖然概念股已經開始領漲,但其實碳權交易所根本還沒設立,不如先來看看國外的例子:你有想過,特斯拉(Tesla, TSLA-US)除了賣車,還賣碳嗎?而且越賣越好?

特斯拉碳權收入

▲圖片來源:CarbonCredits.com

從上圖可以看到,特斯拉近五年碳權收益突飛猛進, 2020 年是一個分水嶺,碳權收入從 6 億美元一下子來到 15.8 億美元,增加 1.5 倍以上。特斯拉的碳權收入在 2018 年才 4.19 億美元, 2022 年竟然已經達到 17.8 億美元,兩者相差四倍之多,為什麼特斯拉有麼多碳權可以賣?主要是特斯拉是一個主動減碳的企業,他能從太陽能、儲能系統的銷售來擁有更多的碳權。而近期特斯拉加速充電樁的佈局,加上美國政策也開始加強乾淨能源,因此特斯拉未來擁有越來越多的碳權也不怕沒客戶買單,甚至可能受惠政策導致大家搶著要,如果從特斯拉長年的營運發展來看,碳權交易確實是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

碳權概念股在漲什麼?

回到台灣,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搞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但大家一定會納悶,為什麼這陣子是造紙產也漲不停,而不是那些能源產業?原因很簡單,舉造紙龍頭華紙( 1905-TW )為例,華紙目前在兩岸三地擁有大約三萬公頃的林木,這些資源就是可交易的碳權!而華紙的母公司「永豐餘( 1907-TW )」,自然就會跟著受惠。

華紙股價

永豐餘股價

▲圖片來源:Yahoo 股市

至於造紙大廠正隆( 1904-TW ),以廢棄物燃料替代燃煤、造紙廠運用沼氣發電、以及擁有最高效能的生質熱電系統和生質能鍋爐等,成為台灣首家取得國際碳權交易的企業。

正隆股價

▲圖片來源:Yahoo 股市

除此之外,近期有另一檔概念股大漲,市場上應該很多人不認識它-農林( 2913-TW ),農林同樣擁有大批林木資源,甚至也積極設置太陽能光電案場,光是屏東地區就規劃大約 400 頃,因此股價也順理成章開始啟動。而跟農林相關的股票則是三陽工業( 2206-TW )。三陽工業這幾年大買農林股票,甚至加入公司派營運,所以三陽工業近期的股價也跟著農林,出現「母以子貴」的現象。

農林股價

▲圖片來源:Yahoo 股市

碳權概念股結論

碳權的設立,對於環境面來說一定是有好處,但如果考量股市,近期大盤重挫,不管是權值股還是中小型股無一倖免,但剛好市場出現碳權交易的新聞,市場關注焦點轉往低成交量的冷門股,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但如果你是看到股票上漲才要追,那其實你比許多人都晚了一步,在大盤不好時追漲,必須付出代價,畢竟這種炒話題的個股,量縮很快,當價格不動甚至開始下殺,你就會進退兩難,因為你會認為等到碳交易平台成立時一定還會再次吸引資金,捨不得賣出股票,但其實這時候可以等價格回到合理位置,甚至回歸基本面,觀察這些概念股是否真的受惠於碳權交易,再來慢慢佈局,到時碳權交易所真的成立,或是因為碳權而挹注營收時,或許真的還有一段行情可以期待。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ay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