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貿易餘額與國際收支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貿易餘額與國際收支

最近更新時間: 07 April, 2020

 
展開

貿易餘額:一個國家是否能從國外賺到錢

貿易餘額又稱淨出口,經濟學上為了方便,常以 NX(Net Exports,即淨出口)符號代替。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也就是淨出口大於 0),出現貿易盈餘,經濟學上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淨出口小於 0),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而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而一國根據其貿易狀況,又大致可分成「貿易平衡」與「貿易失衡」兩種狀態。

  • 貿易平衡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貿易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政府的外貿政策,這種現象並不多。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使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將出口的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易赤字擴大時,等同利空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貿易盈餘時,則是利多該國貨幣。因此,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匯匯率相當重要的因素。

舉例來說,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正可說明貿易狀況與匯率間的牽連影響: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連年出現逆差,致使美國貿易收支的惡化。為了限制日本對美貿易的順差(日本對美出口大於進口),美國政府對日本施加壓力,迫使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產品減少價格價爭力)。而日本政府則千方百計防止日元升值過快,以便維持較有利的貿易狀況。

  • 貿易失衡

貿易失衡指的是貿易逆差或順差過大的現象,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出超),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逆差)。貿易逆差過大不是件好事很好理解,等於你這個國家的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但另一方面貿易順差過大其實也不是一國樂見的情況喔!

雖然貿易順差大意味著本國出口大幅大於進口,我在國際上光是靠貿易就賺了很多外人的錢,直覺上好像是件好事。但其實貿易順差愈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反而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這意味著國家的經濟增長對外依存度過高。另外,一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本幣發行也必然相應增加,從而產生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因大量賺得的外幣有大部分將會換成本幣);貿易順差將使外匯市場上對本國貨幣的需求求大於供給,本幣易受搶購衝擊而被迫升值,進而使出口處於不利的國際競爭地位。

貿易餘額與國際收支

談到一國的貿易,我們需要再多討論一個跟國際交換相關的概念:「國際收支」。貿易只是國際經濟交換的一種形式,而國際收支是國家之間的所有資金流動(貿易只是其中一環),包含貿易往來、資產移轉與金融投資等,具體而言國際收支帳又可分成經常帳、金融帳與資本帳(註一),而分類項目如下表所示。

根據上表定義,可以看到與貿易最相關的要屬經常帳。其實經常帳的數字通常與該國的貿易餘額相去不遠,實務上也常常以經常帳的盈餘/赤字作為分析該國貿易情況的依據。精確地說,經常帳的定義是:一國的淨出口、加上其在國際投資部位獲得的利息收入,再加上他國無償贈與的單邊移轉,便構成該國的經常帳(Current Account)。只是國際投資的利息收入與他國單邊移轉的數字通常占比甚微,所以才能以經常帳的數字代表一國的貿易狀況。一國的經常帳如果呈現盈餘,其對外淨資產便會增加;反之,若是出現經常帳赤字,則代表對外淨資產將減少。

台灣的貿易狀況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貿易型國家,因為地狹人稠的關係,而本身又不富含豐盛的天然資源,因此台灣透過大量的貿易活動,主要出口技術密集的科技產品作為重要的經濟來源。以 GDP 佔比的數字而言,光是淨出口的部分則有 10% 左右。一國的經濟產值,光是淨貿易收入就佔了 10%,其實是相當可觀的數字,我們可以進一步地看到下圖,台灣的進出口金額佔 GDP 的比重分別都超過 50%,而出口比重更是高達 70%。

另外下圖可以看到台灣在經常帳與淨出口的比較,從歷年走勢來看可以發現經常帳大致都是與淨出口接近貼合的狀況,這也印證我們前段所說的經常帳的構成主體主要以貿易餘額為主,故可以以經常帳的數字來表示一國的貿易情況。唯獨台灣在 1950~1960 年代經常帳有較明顯大於淨出口的狀況產生,這是因為當時台灣正好經歷美援時期,大量的美國資金援助台灣,其實就是構成經常帳組成之一的「他國無償贈與的單邊移轉」,也才使得當時台灣的經常帳數字要比淨出口要來得高上許多。

註一:金融帳為記載一經濟體對外的金融資產與負債的交易,根據投資的功能或種類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衍生金融商品與其他投資,各類投資均區分為資產(居民對非居民之債權)及負債(居民對非居民之債務);白話來講本國人購買外國股票視為金融帳的流出,而外國人購買本國股票則是金融帳的流入。資本帳則包括資本移轉及非生產性、非金融性資產(如商標、經銷權、網域名稱)的取得與處分。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處、吳聰敏《經濟學原理》、維基百科、股感網站、MBA智庫百科、每日頭條網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