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半夜肚子餓的時候,你覺得最令人感到幸福的深夜料理是什麼呢?相信有不少人的答案中一定都會包括「泡麵」這個選項吧!
事實上,愛吃泡麵的台灣人每年不僅可以吃掉高達新台幣 90 億元的泡麵產值,就連當年發明泡麵這項產品的人也是來自於台灣;倘若,我們從 1967 年誕生的生力麵開始算起,那麼台灣泡麵產業發展至今已有將近 50 多年的歷史,而舉凡統一肉燥麵、維力炸醬麵、味丹 A 排骨雞麵等 70 年代推出的傳統口味泡麵,除了是許多人記憶中無法抹滅的美味,同時也是暢銷至今的天王級產品。
雖然說,泡麵如今已從單純加入調味粉的食用方式,演變到有肉塊調理包、非麵條系列、大小不一的容量,以及來自於各國風味等具有多樣變化的選擇,但是這些傳統泡麵大廠不僅仍然屹立不搖,更不斷推出符合市場趨勢的產品,甚至在泡麵之外的領域發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統一以新廠迎接挑戰
以當年用肉燥麵影響生力麵獨霸地位的統一企業(1216-TW)來說,該公司在 80 年代陸續上市的當歸麵線、香菇肉羹麵、鮮蝦麵、蔥燒牛肉麵等產品,都曾經在市面上造成極大的迴響;隨後,為了推翻消費者認為吃泡麵不夠營養的印象,統一創新地推出了加入調理包的滿漢大餐系列,而為了符合男女性不同的飲食需求,該公司則分別提供來一客杯麵、阿 Q 桶麵等不同容量的泡麵。
這些因應顧客需求而推出的客製產品,不但讓統一企業的泡麵銷售長青不敗,迄今仍能每天賣出 100 多萬包泡麵商品,同時也使得傳統泡麵成為該公司獲利的重要來源之一。
據統計,統一麵長期以來皆在台灣泡麵市場擁有約五成市占率,雖說前兩年的食安風暴使得年產值百億元的泡麵市場驟減,連帶讓身處龍頭地位的統一受到不小影響,不過近期逐漸回溫的買氣已讓統一麵營收較 2015 年成長;同時,該集團更信心滿滿地宣佈斥資 180 億元的湖口園區已於 2016 年六月正式啟用,在一條龍的生產模式之下,未來每天都可生產 70 萬碗的泡麵以提供市場需求。
維力味丹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另一方面,以乾麵形式一炮而紅、每年銷售都可超過 600 萬包的維力炸醬麵,則可謂是泡麵界的經典不敗商品,其受歡迎的程度不僅讓維力食品得以單獨推出醬料罐頭,更是讓公司能夠搶下近二成泡麵市占率的重要功臣之一。
據了解,擁有 46 年歷史的維力食品曾經因投資失利造成財務危機,進而使得該公司必須將旗下的油品事業轉賣;然而,以「張君雅小妹妹」重新開拓市場的維力,不僅在鮮明且具創意的廣告下再度創造事業高峰,同時也在 2007 年引進「富爸爸」統一入股,使得雙方得以在各自的通路優勢和製造優勢下創造綜效,並讓維力食品的營運開始擺脫負債並蒸蒸日上。
與維力食品同樣擁有二成左右市占率的味丹企業,其營運重心則大多在於味精事業;據了解,以味精產品起家的味丹,自 60 年代開始便從事於味精產品的生產及銷售,並於 70 年代陸續將銷售區域拓展越南、中國和東南亞等地,目前則躋身為全球三大味精廠商之一。
在 1973 年投入泡麵事業以來,味丹即以味味 A 排骨雞麵、味味一品、隨緣素魷魚羹麵等傳統泡麵抓住了不少台灣民眾的胃,近期則在民眾對於食品安全意識高漲的趨勢下,陸續開發出符合健康需求的非油炸麵系列。此外,在味精和泡麵之外,味丹也將經營觸角多元延伸至飲料、生技保健食品、酒類及飲料代理等方面,並在 2003 年以味丹國際(02317-HK)名稱在香港掛牌上市,將經營眼光放至東協乃至全球區域。
隨著泡麵市場漸趨成熟,再加上超商鮮食以及來自韓國、日本等世界各地泡麵的挑戰,使得台灣本土的泡麵似乎也不得不面臨轉型的需求,朝著食材豐富多元、調味儘量少油少鹽的方向邁進;然而,不論泡麵產品如何演變進化,本土泡麵在台灣民眾心中的地位似乎無法輕易被取代,市場上更有不少忠實消費者始終擁護老牌泡麵所帶來的飄香味和滿足感,或許,這其中或多或少也隱含著大家對於傳統飲食記憶的那份懷念和堅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