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算起,截止5月26日。美國股市納斯達克指數上漲4.1%,標普500指數下跌8.5%,而道瓊工業指數報酬最差,下跌12.4%。
在最近幾年,業界對於道瓊指數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那麽對於道瓊指數的詬病,是否公平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麽今年道瓊指數的報酬,比納斯達克和標普500差上不少?簡而言之,有這麽兩個原因:
首先,道瓊指數中有一檔重倉的股票,波音。在今年波音的股價大跌之前,它在道指中的權重占到9%左右(目前的權重為4%左右)。由於受到今年COVID疫情的影響,再加上之前737 MAX機型的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波音的股價。從年初算起,波音的股價下跌了55%左右,是道指報酬率不佳的「罪魁禍首」之一。
其次,今年表現出色的科技股,在道指中占比較低,甚至不被納入指數成員。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亞馬遜。亞馬遜是COVID疫情流行的大贏家,其股價從年初算起上漲了31%。然而,亞馬遜的股價目前高達2400多美元,這就給道指委員會出了一道難題。
目前道指中權重最大的股票是蘋果,股價在300多美元,權重占比為8.7%左右。由於道指的計算方式為價格加權,因此如果把亞馬遜納入道指的話,基於其價格為蘋果的8倍左右,亞馬遜的權重也會占到蘋果的8倍,也就是60%以上。這樣道瓊指數變成亞馬遜一家獨大,顯然是不可接受的。事實上蘋果和亞馬遜的市值差不多,都在1萬2千億美元左右。僅基於其股價不同而給予他們截然不同的權重,讓人感覺不太合理,這也凸顯了道指計算方式的缺陷。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應對這個問題,道指委員會乾脆把亞馬遜排除在外,因此道指也沒有享受到亞馬遜股價上漲帶來的好處。
由於上面提到的缺陷,業界對於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度。根據標普公司的統計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全世界以標普500指數作為基準的資產規模,總共大約有11.2萬億美元。相形之下,以道瓊斯指數為基準的資產規模,為315億美元左右,僅為前者的0.3%。目前追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基金規模,達到4.6萬億美元左右,是追蹤道瓊指數的指數基金規模(282億)的160多倍。所以事實上,道瓊斯指數對於市場的影響力,更多的在於其歷史和知名度,而非對於資金流動和交易量的真實影響。
道瓊指數面臨的窘境,告訴我們哪些重要的道理?
第一、想要通過選股戰勝市場,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道瓊指數包括30個股票成員,由指數委員會精心挑選,目標是選出能夠代表美國經濟基本面的30檔工業股票。哪些行業中的哪些股票,更能代表一個經濟體,其標準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如果一不小心發生判斷錯誤,就可能錯過給市場帶來巨變的行業和公司。
對於任何一個個人散戶投資者來說,我們自己選取的投資組合,一般也就十幾檔到二十檔股票左右。很少有人有精力和知識去仔細研究並跟蹤更多的股票。由於組合中的股票數量有限,因此任何一檔股票萬一發生像上文中提到的波音那樣的暴跌,就會嚴重拖累投資組合的報酬。在這個邏輯上,選股的股民和道瓊指數委員會面臨的挑戰,是類似的。
第二、價格加權指數有其明顯的缺陷
目前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價格加權指數,除了道瓊,就是日本的日經225指數,僅此而已。其他最有影響力的指數,不管是美國的標普500、納斯達克,或者是中國的滬深300,都是市值加權指數。如果絕大部分股票的價格都差不多,那麽價格加權指數和市值加權指數就區別不大。但是在現實中,不同公司的管理層會做不同選擇。以價格加權指數的標準來看,巴菲特的波克夏A股,由於其單價太高永遠不可能被納入指數。相同的原因也會排除像亞馬遜、谷歌這樣的高單價股票,這樣就可能因為錯誤的原因而排除正確的股票成員。
第三、從行業權重來看,道瓊斯指數的科技含量比較低,非科技以外的工業權重比較高
從年初算起,道瓊指數的報酬,比納斯達克指數差了16%左右。這個差別,凸顯了目前美國經濟在COVID疫情衝擊下不同行業之間的冰火兩重天。以谷歌、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科技企業,是疫情中的大贏家,完全不受失業潮和經濟衰退的影響,反而更加強大。但是在實體經濟中,受到疫情衝擊的行業和公司不計其數。以這個標準來看,道瓊指數由於其科技權重低,反而更能代表實體經濟。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波音,道指成分股如製造企業3M、媒體集團迪斯尼、石油企業雪佛龍等的股價都下跌不少,這可能才是美國實體經濟更真實的寫照。
道瓊指數,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股票指數。從查爾斯·道在1896年創立算起,距今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相比之下,在業界使用最廣泛的標普500指數,發行日期為1957年,比道指晚了50多年。毫不誇張的說,道瓊指數,見證了美國經濟和金融行業的歷史興衰。展望未來,道瓊指數能否繼續以前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
《雪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