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影片內容文字稿,文章可以快速閱讀,看影片則更有畫面感!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我們看到不少跟環保相關的投資議題像是電動車、再生能源、還有最近很紅的國泰ESG ETF 00878 。很顯然,「推廣環保」已經成為全球無論是政府或是企業的共同目標之一。這次就來聊聊,在這樣的環保趨勢下,台灣風電有哪些風電概念股,以及台灣為什麼可以發展風電的三個理由。
根據行政院 2017 年推出的綠能政策,預計要在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提升到 20% ,先不討論難度,但其中離岸風電是政府綠能政策中的主要之一。
若我們再對 2019 年的數據和 2025 年政府預估的風力發電量進行換算的話, 6 年之間風力發電總量需要成長 6 ~ 7 倍左右。如果能實現,這當中蘊藏的投資機會我想應該不小。
哪些概念股值得注意?
台灣的離岸風電概念股有哪些是比較值得注意的呢?從整體產業鏈來看,位居上游的零組件供應商算得上是目前國內業務量成長最為明顯的。
比如其中提供鋼材的中鋼( 2002-TW )、世紀鋼( 9958-TW )以及提供葉片樹脂的上緯等零組件原材料供應商,會是主要的受惠對象。以世紀鋼來說, 2019 年的營收成長來到 45% ,其中下游的知名風電大廠沃旭能源就佔了將近一半。
另外以鑄鐵業務起家的永冠KY在台灣正式開始推動離岸風電業務前,便是國際上具有相當規模的風機零組件鑄造商,主要的客戶不外乎知名國際大廠。在國內政策助攻下,一直都是以風機零組件為主,而且產品相當具有競爭力的永冠會有好機會嗎?除了上面提到的公司之外,台灣還有一些成功搶佔離岸風電商機的個股。
三個發展離岸風電的理由
接著,台灣發展離岸風電主要有三個理由,第一就是為了前面提到的環保。發展綠能毫無疑問的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有效降低氣候變化造成的天災。除此之外,在國際上許多科技巨頭也紛紛要求旗下供應商應該負起提升綠能使用率的責任,作為國際代工產業鏈核心的台灣,預計多少也會遭受這個趨勢影響吧。
第二就是能源自主。作為海島國家,天然資源的匱乏已是命中註定,台灣有超過 9 成的能源都是由國外進口,所以雖然火力發電的成本遠低於綠能,但考量到未來能源補給可能會受到國際政經局勢、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儘早發展屬於國內的能源事業,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
第三是台灣本身就具備發展離岸風電的潛力。根據報導,全球排名前 20 大最具開發潛力的離岸風場中有 16 位於台灣海峽內,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什麼有許多外商公司願意捧著資金前來台灣投資的原因。
不過發展離岸風電也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台灣海峽這個颱風三不五時就會來光顧一下的地方,要能夠長時間保持風機的完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相關維修或維運的成本對於想要在台灣經營風場的廠商來說,是一項需要考量的要素。
雖然政府在推動產業本土化和產業升級上相當努力,但是發展離岸風場的高技( 5439-TW )術門檻和前期高投入成本會讓許多台灣廠商望之卻步,所以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也是目前政府推動風電的其中一個主要挑戰,不容易。
以前政府在風電政策上採行「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開發的策略,主要邏輯是首先透過高額獎勵吸引少數意願較高的廠商來建造和運作“示範機組”,然後藉此向其他國內外廠商展示運轉的可行性,第二階段在透過公布潛力風場,開放國內外廠商進行招標。在前兩階段取得初步成果之後,目前政府已經正式進入第三階段,並在今年中推出了第三階段招標規則草案。
我來解釋一下,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主要差別在於評選廠商的方式有所改變。第二階段透過遴選和競標兩種方式來吸引具有技術的外商進來投資,藉此來有效推動技術轉移的進程,不過在進入第三階段後,評選廠商的方式就以先資格審查,再價格評比的方式,透過較完整的評選制度,讓外商能夠落實技術轉移的承諾外,也希望能夠逐步降低電價採購成本。
回到最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台灣真的有需要發展離岸風電嗎?以及最後真的有辦法實現國產化嗎?回顧台灣近期的發展,雖然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不錯,高附加價值的代工產業目前為止也還保有國際競爭力,但是我們究竟還能夠維持著這樣的情勢多久呢?
如果國內具有發展風電的良好先天條件下,能夠把握機會,讓台灣的傳統製造業完成產業升級,而且藉此培養高技術含量的人才,也是一條值得冒險試試看的道路吧。畢竟,當年發展半導體也不是沒有風險的吧。各位有什麼想法呢?期待高人來指點囉~
股感知識庫,我們下次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