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的豬肉價格一直在漲。2019 年 3 月第一週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 12.91 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 2.1%;到了5 月 3 日,全國生豬平均價格已經超過 15 元/公斤,兩個月漲 17%,比去年同期漲價超過 30%。
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撲殺感染了非洲豬瘟的生豬所導致的豬隻數量、豬肉產量下降。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19 年第一季度供應屠宰的豬有 1.88 億頭,與上期相比減少 5.1%;豬肉產量 1,463 萬噸,與上期相比減少 5.2%。而根據招商證券(600999-CN)測算,在非洲豬瘟後,目前可以生豬的母豬數量,與上期相比下降了 14%。
豬肉的生產、供給減少了,但中國是豬肉的消費大國,需求並不會減少。需求彈性小,是豬肉、薑、蒜等農產品的特點,這意味著在供給上哪怕只有小幅波動,市場價格也會發生劇烈變化。例如 2007 年,國內生豬供給減少 8%,全年豬肉價格上漲了 65%;2011 年供給減少 0.5%,價格上漲了 46%;2016 年供給減少 3.3%,價格上漲 22%。
國內生產減少但需求不減少,因此不得不從美國和歐盟加大豬肉進口量。如此一來,國內的豬肉漲價趨勢開始蔓延到全球甚至其它肉類。根據彭博社的報導,2019 年 3 月份,西班牙培根漲價 20%,德國豬肘漲價 17%;而在第一季度,澳洲出口中國牛肉數量與上期相比成長 67%。
但是,雖然豬肉價格漲得快,但國內養豬公司的日子暫時不太好過。養豬產業有一個 “豬週期”,當豬肉價格上漲了,養母豬的人就多了,母豬產子,小豬長大進入市場增加了供應,價格開始下跌,產能開始出清,供應變少,豬肉價格重新上漲。整個價格漲跌週期大約是 4 年。
2006 年以來,國內豬價已經歷了完整的兩輪週期,分別是 2006 年 4 月~2010 年 4 月,以及 2010 年 5 月到 2014 年 4 月,週期都在 4 年左右。然後從 2014 年 5 月開始到 2016 年 5 月,豬價又經歷了一輪上漲,然後開始下跌。
目前這一輪週期,到 2018 年底、2019 年初處於谷底。國內最大的養豬企業——溫氏股份(300498-CN)的淨利潤從 2016 年的 118 億下滑到 67 億,到了 2018 年,溫氏股份的淨利潤幾乎再次腰斬,下滑到 40 億左右;而在 2019 年第一季度,溫氏股份直接虧損 4.6 億。更慘的還有雛鷹農牧(002477-CN),這家養豬公司從 2018 年開始不斷爆出現金流緊張、股票質押被平倉、用豬肉來 “肉償” 5 億元貸款等消息,2018 年虧損 38 億,2019 年第一季度虧損 11 億。
一般來說,大部分週期產業的觸底標誌,就是連像溫氏股份這樣的產業龍頭企業都出現連續的季度虧損。這也意味著,產能非常分散、前十大養豬企業的市佔率總計只有 6.78% 的養豬產業,有望開始整合。
只不過,豬週期觸底、肉價反彈,對養豬產業是否極泰來,對通膨壓力可能就是百上加斤。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 數據中,最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是油價,一個是豬價。不巧的是,油價、豬價 2019 年第一季度都大幅反彈,使得 3 月份 CPI 與上期相比成長 2.3%。按照以往的政策節奏,如果 CPI 繼續上升,為了彌補物價上漲給存款人帶來的實際損失,銀行可能會提高利率吸引存款,這對於正重新鼓勵放貸刺激生產的中國經濟來說,可能不是好事。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