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什麼?台灣的優勢?亮點與挑戰?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何姸瑤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什麼?台灣的優勢?亮點與挑戰?

最近更新時間: 08 April, 2025

 
展開

當你擁有一筆資金時,你會選擇怎麼運用?是穩穩地放在銀行裡領利息,還是投入市場追求更高報酬?你是否曾想過,把這些選擇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來打理,讓專人為你打造量身訂做的投資組合?其實,資產管理不只是個人的理財選擇,更是一個國家能否吸引資金、壯大金融產業的關鍵。

金管會近期啟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就是要讓台灣在這場全球財富管理競賽中脫穎而出。這項政策不只是金融業的內部改革,更涉及整體經濟戰略。為什麼台灣要推動這個計畫?計畫有哪些具體措施?台灣有什麼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趕快跟著股感來認識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吧!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什麼?

在開始介紹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之前,股感想先帶你了解資產管理的基本概念,讓你能更深入認識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這項政策的背景、宗旨以及潛力,趕快往下看看吧!

資產管理是什麼?

資產管理(Asset Manegement, AM)是一項企業向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旨在透過協助管理、配置資金,最大化客戶的資產價值。首先,企業會先了解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資金運用目的、產業偏好等需求,再客製化一個報酬和波動率都符合需求的投資組合,並會持續追蹤、調整該投資組合。如果這樣講還是有點抽象,可以理解為資產管理企業代為管理客戶的資金,並試圖創造最符合客戶需求的投資組合。而常見的資產管理公司包括投信、投顧、保險公司等,舉例來說,貝萊德投信即為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更了解貝萊德投信,歡迎你閱讀這篇>>>貝萊德是如何崛起的?資產管理的巨人,一文帶你認識貝萊德!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宗旨

金管會於 2024 年 9 月 10 日召開「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與產業高峰論壇」,集結證交所、保險局、銀行等單位,首次公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內容。此計畫主要有兩大目標:「留財與引資並重」及「投資臺灣支持產業發展」。在這些目標下,金管會並定義了計畫的主要推動對象、機構,以下將圖示此計畫的範圍。簡單來說,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就是想推動台灣資產管理的發展,成立經濟特區,並向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看齊。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範圍

資料來源:金管會、作者自行整理;資料時間:2024/09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立背景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成立可溯源自政府與環境下的推動。首先,此計畫為賴清德總統競選時的其中一項政見。他在第三次政見發表會中提出金融業的數個問題點,除了此計畫,也提出普惠金融、投入公共建設幫助中小企業、成為金融科技發展中心等相關措施,顯示他對於金融業的看重。

而提及台灣的金融環境,可以從數個指標看出台灣的資產管理業極具潛力。首先,台灣的財富資產需求逐年攀升,且高資產客群的財富累積速度遠高於整體平均。根據中國信託銀行出版的《2024 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過去台灣整體高資產客群財富年複合成長率達 18%,而雖然未來成長將會放緩,但仍保持 9% 穩定成長,2027 年預計達 46 兆元新台幣。

台灣財富成長

資料來源:2024 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資料時間:2024/03

另外,經濟環境的穩定利多也是資產管理蓬勃發展的一個推手。根據主計處統計,2016 年至2023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 3.17%,上市櫃市值與家數也在不斷攀升。過去 10 年間,集中市場加權指數漲幅達 158%,上市櫃市值增長逾 47.8 兆元新台幣,顯示強大的經濟動能。而不只是回首過去,若要展望未來,台灣近年科技半導體業發展成功,將能持續帶動市場成長,且東南亞市場正在崛起,台灣在貿易上與其有密切關係,預計能持續受惠。

台灣經濟環境穩定利多

資料來源:金管會;資料時間:2024/09

雖然台灣的資產累積速度快、經濟環境好,有發展潛力,資產管理規模卻不如新加坡、香港。法規稅務上的限制、保守的金融產業導致台灣遲遲未發展吸引人的經濟特區。因此如何留住台灣本土財富,並試圖引進更多外資,便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核心目標。

台灣資產管理規模

資料來源:台灣銀行家雜誌;資料時間:2023/10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亮點政策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口號為「兩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期望透過法規鬆綁、經濟特區設立、跨部門合作等等,讓台灣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市場。股感將在以下章節帶你逐一深入瞭解金管會有哪些現行策略,以及政策會涉及哪些部門。

資料來源:金管會、以下章節提及資料;資料時間:2024/09
金管會政策總整理
子計畫名稱 相關單位 政策方向 亮點政策
壯大資產管理計畫 交通部、國發會、財政部、央行 擴大外商資產管理規模、設立資產管理特區 設立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普惠永續融合計畫 財政部、勞動部、教育部 推動永續綠色金融、提升全民資產管理素養 推動個人投資儲蓄專戶 TISA
財富管理促進計畫 證期局、財政部、銀行、私募基金、創投 放鬆資產管理業務門檻、引進更多資產管理機構 修法降低銀行開辦高資產管理業務門檻
資金投入公建計畫 保險局、財政部、國發會、經濟部 降低投資公建門檻、改善不動產相關商品 調降透過基金投資公建的風險係數
擴大投資台灣計畫 證期局、證券相關單位、創投、私募基金 壯大資本市場、改善金融商品、支持創投與新創 開放基金型 REITs

壯大資產管理計畫

此部分目前最重要的政策為在高雄推動資產管理專區。作為台灣首個專區,金管會預計將高雄作為示範性試點,成功後再推進至台灣其他地區。而根據金管會,資產管理專區的具體規劃主要由地方政府提供行政與租金誘因,並由金管會透過政策工具,鼓勵國內外金融業者進駐於專區內,形成境內境外資產管理專業生態圈聚落,提供投資人一站式服務。以下列出專區相關資訊,若想知道詳細規範,歡迎至金管會查詢。

資料來源:金管會工商時報;資料時間:2025/01
高雄資產管理專區
時程規劃 2025 年 3 月發布試辦規定,4 月開放遞件申請,7 月正式營運
服務對象 高資產客戶及境外客戶
租金優惠 前 2 年免租金,第 3、4 年打 6 折,第 5、6 年打 8 折(待定)




計畫亮點
擴大 OBU 業務範圍,提升海外資產操作靈活度
開放高資產客戶信託投資未上市商品,簡化流程
強化資產活化運用,推動質押放款服務
銀行可協助專屬客戶處理跨境開戶與交易指示
提供家族辦公室整合服務,連結集團資源
參與業者 北富銀、國泰世華銀、中信銀、玉山銀、上海商銀、華南銀、一銀、兆豐銀、合庫銀、元大銀、滙豐銀、星展銀、聯邦銀、渣打銀、中信投信、統一證

此專區已於 2024 年 12 月 6 日正式啟動,預計最快 2025 年 7 月可開始營運,目前已有 16 家金融機構簽署意向書,表達合作意願。作為台灣創新的金融模式,並可平衡南北發展,投資人可密切關注高雄資產管理專區的後續發展!

普惠永續融合計畫

此計畫主要亮點為個人投資儲蓄專戶 TISA(Taiwan Individual Saving Account)的推動。事實上,TISA 話題已持續約 7、8 年,惟稅務優惠方面金管會一直沒有與財政部達成共識。不過好消息是,這次金管會選擇先從沒有新增稅賦優惠開始,一步一步推動計畫,投資人最快有望 2025 年就開辦 TISA 帳戶!除此之外,金管會也將持續鼓勵更多永續債券的發行,並預計結合政大、中山、金融研訓院等機構,開設資產管理相關課程以培育人才。

💡想更了解 TISA 帳戶,歡迎你閱讀這篇>>>個人儲蓄帳戶是什麼?跟一般民眾有什麼關係?實施後影響?

財富管理促進計畫

該部分主要透過放鬆監管以促進產業發展。2024 年 12 月 26 日,金管會宣布修正「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部分條文草案,其中最大亮點為刪除銀行辦理資產管理規模門檻:金錢信託資產流通餘額 1,500 億元以上、理財客戶可投資總規模 3,000 億元以上、總資產 3,000 萬元以上高資產客戶總投資規模 1,000 億元以上。

另外,自財富 2.0 計畫推動以來,截至 2024 年底有 12 家銀行獲准辦理高資產財管業務。而 2025 年 1 月 7 日,金管會宣布渣打銀行成為第 13 家通過計畫之銀行,且尚有民營銀行審核中,顯示政府正逐步放鬆開辦門檻。除了放鬆監管,財富管理促進計畫中也包括推動家族辦公室、鼓勵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OBU 成為具資產管理功能的海外銀行 OAMU 等措施。

資金投入公建計畫

金管會於 2024 年 9 月 12 日宣布調降透過基金投資公建的風險係數(Risk-Based Capital, RBC)。在過去,根據與國發會合作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基金中的資金投資公建有較高的風險係數。舉例來說,過去以基金投資公建風險係數為 10.18%,這代表資產管理業在投資公建時,須保留至少 10.18% 的自有資本在帳上。但在 1.28% 的基礎下,基金更容易流進公建,能多元化投資標的,也為公建開闢新的資金來源。以下以表格呈現調降係數前後差異:

資料來源:行政院;資料時間:2024/12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調整風險係數
  調降前 調降後
直接投資公建 1.28% 1.28%
以基金投資公建 10.18% 1.28%

擴大投資台灣計畫

金管會正在修正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部分條文,並將更名證券與不動產投資信託及證券投資顧問法。其中最大看點為跟進日本、新加坡、香港,開放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REIT)以基金方式上架,預計推出 7 檔基金,累積規模達 450 億元。KPMG 指出,台灣過去的 REITs 以信託架構發行,市值僅有約 700 億,佔台灣股市價值 0.12%,遠低於其他國家。

台灣過去信託型 REITs 標的主要為商辦大樓,收入來源單一且報酬不高。且因爲只有信託業(在台灣符合法規的信託業只有銀行)能發行,銀行又通常沒有專業不動產管理機構,因此必須委外管理 REITs,造成權責不明,管理不積極。

若改以基金架構發行,則須由不動產投信事業或持證照的投信發行,並由銀行保管資金。此外,基金型 REITs 的募集或修改程序也較簡易,因此標的能夠更彈性多元,隨市場調整投資組合,維持一定收益水準。

資料來源:行政院KPMG、作者自行整理 ;資料時間:2024/12
不動產投資信託上架方式
  原條文 修正條文
發行架構 信託架構 信託+基金架構
架構內涵 銀行和受益人簽訂信託契約,委任不動產管理機構管理 REITs 不動產投信和銀行簽訂信託契約,像受益人發行受益憑證
標的選擇 商辦大樓 商辦大樓、醫院、工廠、飯店等
靈活度

除了 REITs 發行架構的改良,相關政策還包括放寬證券商、投信事業轉投資或受託管理之私募基金銷售管道,並鼓勵公司多揭露資訊、舉辦法說會,更推動投資人關係(IR ESG)議合平台以改善台灣金融環境,期盼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困難與限制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計畫,可以說是政府機構總動員。從上文來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目前政策偏向「留財」,或許中後期將會出現更多「引資」措施。金管會也曾承認台灣在稅務、制度、語言方面贏不過香港、新加坡,此計畫並非為了成為新加坡第二,而是深耕台灣,打造具台灣地方特色的資產管理中心。以下將詳細說明稅務、匯率、語言如何成為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潛在阻力。而是否能將這些問題破解,還有待政府與民間機構更多改革。

稅務制度

在所有稅務中,企業最在意的莫過於營業所得稅。台灣目前台灣目前企業所得稅為 20%;相比之下,香港企業所得稅為 16.5%;新加坡為 17%。故在稅務方面,台灣並沒有強大的競爭力。

外匯政策

台灣市場高度仰賴出口,佔總 GDP 逾 60%,因此匯率對台灣經濟至關重要。以出口為重的經濟結構導致外匯管制相對嚴格,在政府干預外匯的情況下,外資可能因長期的弱勢台幣而出現匯損,壓縮獲利空間,因而降低外資入台的慾望。另外,由於台灣市場小,任何大筆資金進出都有可能影響整體市場運作,因此政府也會加以監管,間接提高外資進入門檻。

從央行就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所提出的書面報告來看,有兩項要點:「涉及資產管理業務之資金進出目前已相當開放自由」、「未涉及新臺幣匯率之外匯商品,央行均持開放態度」。而針對外界質疑央行對匯率過於保守,央行則強調資產管理多以外幣進行交易,不需著重於新台幣匯率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若匯率震盪,將會影響全國經濟。由此可見,央行對於匯率仍採保守立場。

語言限制

以目前的全球趨勢來看,英文仍然是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因此,可以推斷若要創造友善外資的金融環境,人均英語水準必須夠高。然而,台灣人的英語水準明顯不及新加坡、香港。根據 EF 國際文教機構調查全球城市英語程度排名,在超過 400 個城市與地區中,2021 年台北為第 62 名;新加坡為第 6 名;香港為第 45 名。雖然在所有地區中台北名次靠前,但距離成為金融中心還有一段距離。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重點整理

  •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由金管會所主政的政策,主要有留財引資、改善台灣金融環境兩大策略
  • 亮點政策包括: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個人投資儲蓄專戶 TISA、降低銀行開辦高資產管理業務門檻、降低基金投資風險係數、推動基金型 REITs 等
  • 計畫困境包括:稅務制度、外匯政策、語言限制等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何姸瑤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