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財富自由」是假議題?除了金錢,人生還能把握什麼?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追求「財富自由」是假議題?除了金錢,人生還能把握什麼?

2022 年 2 月 4 日

 
展開

看到有人在討論財富自由,本肥也有一些想法:

財富自由到底需要多少錢?我大學的時候就算過了,就算是以現在往回推 12 年平均:中華電信( 2412-TW )的平均年配息依然有 4.9% 、台灣 50(0050-TW)有 3%(還沒算每年約 8.6% 的資本利得)、高股息 4.9%、其他什麼花仙子( 1730-TW ) 5.7% 、中保 4.8% 、玉山金( 2884-TW ) 5.8% ……零零總總,自己組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扣一扣配息要繳的費用,總可以弄出一個將近 4.5% 的配息投資組合吧?

接著,依照衛服部公告的 110 年中低收入審核標準,在臺北市的「中低收入戶」的門檻是 25,241 元/月,用這數字可以算出,只要存有台幣 673 萬的現金,並現在買進這一堆殖利率偏高的股票,就可以每年躺著領 30 萬、 相當每月躺領 25K ,然後過上無優無欲的生活。有時候會多、有時候少,就自己控制花費調整至 25K。別看 25K 這數字低,它比公告的最低生活費還多了將近 8,000 塊呢!

那對於這輩子立志就是要躺著賺的人,是不是只要到達了這個 673 萬的存款數字、就能夠當個 Fire 族,把老闆 Fire 了呢?不是的,這邊要提到一個詞叫做「效用」。

效用隱含著人們對於收入支出的邊際效應,舉例來說像我這種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如果中發票塊、我會很高興,但是對於郭台銘中獎 1,000 萬可能都無感…..甚至懶得兌。效用影響著我們對於金錢的快樂感;越有錢、需要得到固定一單位快樂的金額則越高。數學還不錯的人可以想像一下根號的函數圖,橫軸是金額、縱軸是滿意度,就有點像那樣。

所以,當努力工作幾十年,終於有了 673 萬、你不會甘於過一個月只能支出 25K 的生活的,所以只好繼續工作,往一個月能支出五萬為目標前進,等到了一個月可以躺著領五萬的時候,又想著十萬…..
總歸回來,我們的人生到底追求什麼?追求財富?追求自由?追求財富帶來的自由?其實都不是,應是追求將每一天過得滿意、過得開心、過得快樂。

簡單來說,「財富自由」只是假議題,人的慾望會隨著財富的成長而膨脹,所以永遠沒有填飽的那一天;我們不該追求這個沒有盡頭的目標,取而代之的,應該專注如何讓自己過好「當下」。

為了賺更多錢而做著一份不喜愛的工作、為了賺更多錢而持股著自己睡得不安穩的超大部位……這些都是壓力,雖然壓力會讓人進步,但同時也會造成我們離生活最後的目標—幸福與快樂—越離越遠。
整篇寫起來有點雞湯,但這就是我的近期感觸。最近賠得有點多,有點胡言亂語,也是寫給自己的,請包涵 QQ

快過年了,祝福大家歡欣喜樂

股海筋肉人》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