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ETF 越發當道,大家都漸漸喜歡上這種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哲學。 特別是今年的美股表現不錯, 當家的道瓊工業指數和標準普爾 500 指數,漲幅都將近 10%。
也就是說,就算我們不會選股, 今年只要乖乖抱緊大盤指數 ETF (道瓊工業指數 ETF:DIA,標準普爾 500 指數 ETF:SPY) 就可以獲利將近 10% (截至 8/30)。
這兩大指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簡單說來,標準普爾 500 指數跟「台灣加權股價指數」類似,都是用市值作為計算的權重基準。 也就是「市值越大、佔指數的比重越高」。(市值 = 股價 x 發行股數)。
而「道瓊工業指數」則是用股價作為計算的權重基準。畢竟這是一檔相當老牌的指數,當初只是很單純的把三十檔道瓊成份股的「股價相加再除以30」,就得出了道瓊工業指數了。
隨著一百多年的時間過去,經過股票分割等因素的調整,道瓊工業指數的分母也已不是 30 了。 目前是0.15左右。 而如果我們把「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各產業漲跌幅拉出來一看就會發現,年初至今,
科技類股遙遙領先,上漲了 20%,幾乎是大盤的一倍!
健康照護類股、公用事業類股也領先大盤,有 15% 左右的水準,「非民生必需品」、「工業類股」、「原物料類股」則跟大盤漲幅差不多,表現尚可。
「民生必需品」、「金融類股」今年則略遜大盤,既然都是「民生必需品」了, 那跟景氣的關聯就不大了,所以股市再暢旺跟它的關聯也不高 ; 而「金融類股」自從金融海嘯捅了個大婁子後,就受到全世界政府(和人民)拿放大鏡在檢視著, 具體的作為就是「加強監管」。
去年川普當選,雖然宣稱要鬆綁監管,但法條這種東西不是川普嘴巴說說就能成真的。 目前依結果看來,金融類股還有段路要走…..。而去年表現不錯的能源類股今年則衰弱許多,甚至還下跌了 16%。
如果大家還記得,去年年初時油價因為 OPEC 組織和美國頁岩油業者的戰爭, 一度跌到了20美元左右。
當時,雖然真的逼倒了一波頁岩油業者,但是未能盡殲, 現在美國的頁岩油仍然在和OPEC搶市佔率中。
OPEC 進退維谷,一想要減產刺激油價、頁岩油業者就來增產搶市佔率;二想要增產降低油價剿滅敵人,卻又不能降低太多免得損害到自己的利益。因此,油價就在那不上不下的擺盪著…..。
或許有朋友會問,既然頁岩油業者搶了市佔率,為什麼能源類股還跌這麼多?
因為,佔能源類股高比重的,是那些大型的國際石油巨獸,像是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US)、雪弗龍(Chevron Corporation, CVX-US)等等, 它們市值大,佔指數的比重高。也因為它們是老牌能源公司, 所以新開發的頁岩油業務對營收的助益比重不高。因此,整個能源類股還是提振不上去。
那麼,看來應該單獨持有「科技類股 ETF」囉?
或許,這會讓有些投資朋友恐懼,因為感覺上「持有單一產業」總比持有大盤危險一些。 那沒關係,我們可以選擇「納斯達克100指數」, 這個指數,挑出了「那斯達克證交所」中前百大市值的上市公司, 不管是美國本土還是非美國公司。 然後再用市值加權來組成這個指數。
它比標準普爾500指數更聚焦,它沒有金融、能源等類股;卻也不像「科技類股ETF」那麼集中於單一產業, 它除了科技大廠如 Apple (股票代號:AAPL)、微軟(Microsoft, MSFT-US) (股票代號:MSFT)外 ; 也有媒體巨擘 Comcast (股票代號:CMCSA)、 生技大廠安進(Amgen, AMGN-US) Amgen (股票代號:AMGN)、和傳統零售通路 Costco (股票代號:COST) 等, 更加多元。
扣除掉能源類股後的 Nasdaq 100,表現更是搶眼。 今年漲幅達 19.5%,而且持股更分散、沒有集中在單一產業的風險。
以下為那斯達克指數的成分權重給讀者參考: 有些公司並不是你認知上的科技類股,你找的出來是哪幾檔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