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俄羅斯經濟這麼差,為什麼不完全是普丁的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俄羅斯經濟這麼差,為什麼不完全是普丁的鍋?

2020 年 12 月 8 日

 
展開

拜登馬上就要上台了,你覺得誰最緊張?我個人覺得是普丁,這位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身的總統即將面臨的考驗並不比中國小。前陣子美國大選時,民調機構蓋洛普專門做了一項調查:民眾眼中誰是美國 “ 最大敵人 ” 。結果受訪共和黨人中, 31% 認為是中國,僅 9% 認為是俄羅斯;民主黨人中則完全相反, 12% 認為是中國, 43% 的人認為是俄羅斯。也就是說,那些給拜登投票的選民,認為俄羅斯是比中國更大的敵人。你想想,普丁能輕鬆起來嗎?

最近就有人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 2016 年川普當選,普丁兩個小時後就發出祝賀; 2020 年拜登獲勝,普丁整整 24 個小時後沒任何動靜。普丁曾經豪言壯語,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結果怎麼著,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俄羅斯終於成功地把自己建成了一個 “ 廣東 ” 。

▲數據來源:World Bank, Wikipedia.

別說什麼帝國了,能保住一個二流國家的地位就已非常不錯了。為什麼俄羅斯會越混越差?到底是普丁不行,還是這個國家不行? 70 多歲的拜登馬上就要入主白宮了,普丁大帝拿什麼跟人家鬥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下這個問題。

一、距離的暴政

但是版圖越擴大,邊界越長,對其產生潛在威脅的國家也就越多,更加深了恐懼感。在這種 “ 害怕被劫掠 ” 和 “ 害怕被包圍 ” 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羅斯的國民性格中出現了極強的集體主義精神。民族固然很團結,但無奈,上帝並不愛俄羅斯。因為這些個世紀,俄羅斯費了數十代人東征西討得來的土地,實在不適合發展經濟!

你看俄羅斯的海岸線如此遼闊,真正派得上用場的不凍港也就 4 個而已,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港、波羅的海的聖彼得堡港、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日本海的海參威港。光這個不凍港的劣勢,就足以把俄羅斯對外貿易的路堵死了。

其一,俄羅斯所有的不凍港,背後都沒有大江大河可以依靠,無法為身後的城市提供最低廉的運輸通道來融入全球產業鏈。而俄羅斯的幾個港口,不是孤港,不然就是背靠著拿不上檯面的小江小河。以至於這幾個不凍港的經濟腹地其實是很小的,產業的互動局限在非常窄的範圍內。換句話說,俄國的幾個不凍港,無法成為遼闊內陸與海外資源交換的樞紐節點。多少有點單打獨鬥的意思。

另外,你再看看這幾個不凍港的位置。聖彼得堡港到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莫斯科,直線 706 公里,相當於從上海到武漢。從塞瓦斯托波爾港到莫斯科,距離 1,947 公里,相當於從上海跑到青藏高原上的西寧。沿途這麼長的距離,基本要依賴於公路、鐵路運輸,你說物流成本有多高?莫斯科生產的輕工業產品,做出口市場還有價格優勢嗎?

地理因素不僅掐住 “ 外循環 ” 咽喉,俄羅斯的 “ 內循環 ” 也是一言難盡。俄羅斯太大了,想要建立一個完備的,讓內部市場統一起來的交通網路太難了。以高速公路為例。 2019 年,俄羅斯高速公路公路總長才 6,768 公里,跟美國 9.59 萬公里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水運方面,俄羅斯的內陸河也十分不可靠。在地圖上,俄羅斯的內部河網看起來挺密集,但實際上中看不中用。內陸河每年的封凍期都長達 4 ~ 6 個月。極端情況下,西伯利亞冬季氣溫可低至攝氏零下 50 度,河流的冰層厚度可達幾公尺。相形之下,美國真的是一個被上帝眷顧的國家。美國適於通航的內陸高等級河道總長超過四萬公里,比許多國家加起來都要多。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曾驚嘆:

“ 這些(美國內陸)河流中最知名的有密蘇里和、俄亥俄河、阿肯色河、田納西河,當然少不了偉大的密西西比河,這些河道都以對角線的形式橫穿美國大陸,而不是以垂直的南北向流淌,把整個國家編織成了一個天然的地理整體。 ”

如果河運沒法比,能修鐵路也行。可是俄羅斯的鐵路,修得太少了,總長度明顯小於中國和歐美。這可能跟修建費用有關。同樣是一公里的鐵路成本,在美國由 2,060 個人承擔,而在俄羅斯,則只有 1,678 個人承擔。由於邊際成本過高,這鐵路啊,誰修誰賠。結論已經很清楚了:俄羅斯對外、對內的地理距離,使得經濟運作成本居高不下。想到這裡,我甚至有點替伊凡四世感到慶幸。要是他活到現在,還不得被人罵慘,這拿的都是什麼地啊?

二、 “ 大 ” “ 小 ” 之爭

別看俄羅斯國土面積全球第一,說出去老氣了。其實人家有苦說不出,俄國 1.4 億的人口規模,僅僅跟墨西哥差不多。但是這一億多人口,卻要管理一個美國加一個巴西那樣大的國家,根本就不夠用。所以,俄羅斯跟中國一樣,長期陷入了一種城鎮發展策略的迷茫。

前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Alexei Kudrin)非常堅持大都市主義—— “ 如果俄羅斯這個國家想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發展並且創造我們最大的城市集群:這包括一個一千五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再加上 5 個衛星城市…… ”

普丁老大哥則對小市鎮滿懷真情。在 2018 年的總統演說中,普丁說: “ 俄羅斯擁有廣闊的領土,國家的活力不能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大都會。大城市必須將它們的能量散發出去,從而支持全國各區域的平衡、和諧發展。 ” 他還提到,要為小城鎮增加醫院數量,保障小城鎮的網路和自來水供應,並更新小城鎮的基礎設施。

作為國家元首,想要平衡無可厚非。如果這些居民都集中在一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十個城市就可以組成俄羅斯聯邦了。剩下的很多地方就會成為無人之地,跟火星一樣荒蕪。可現實的殘酷在於,小城市並不能帶來多少經濟利益,最後只能是讓大城市給小城市輸血,非常的不划算。論中小城市對經濟的貢獻度,俄羅斯遠遠低於歐洲和美國。在人口密度極低的情況下,想讓中小城市成為經濟成長引擎,可能只會事倍功半。

經濟地理學早就給出了明確結論:要想發展經濟,必須要有人口的聚集,一來可以讓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提高生產效率,二來可以加強人際交往和資訊共享。

對於有保密特性的軍工產業,在荒蕪的西伯利亞選一個地方,聚一小部分人搞研發,尚且可以應付。但是如果想讓知識、技術外溢到輕工業和創新企業,就不得不透過與城市人口的集聚來形成大量緊密的人際網路。

庫德林指出,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創造了俄羅斯 27% 的 GDP ;而美國兩個最大的城市只創造了全國 13% 的 GDP ,歐洲兩個最大城市只佔了歐洲 9% 的 GDP 。俄羅斯也就這兩個大城市還有集聚的效應。剩下的數不清的城鎮,共同分割七成的 GDP ,你可以想像這些城市的規模有多大?如果高級的城市集群無法實現,資源流動就達不到一定的密度。沒有高頻率的流動,創新產業就會受阻。創新受阻,經濟就發展不起來。簡而言之,俄羅斯還是人口太少了,根本就駕馭不瞭如此龐大的國家。當年斯拉夫的祖先哥薩克人擴張得有多爽,今天的後代就有多痛苦。

三、創新產業不足

近二十年來,俄羅斯經濟成長並不亮眼,甚至兩度出現了負成長。為什麼,俄羅斯沒有表現出經濟韌性呢?答案很簡單,就是俄國的經濟結構太畸形了。自然地理造成的國際貿易劣勢、城市政策導致的創新能力不足,都意味著:俄羅斯被長期困在傳統的產業結構裡。俄羅斯有一句俗語:一流人才搞軍工,二流人才搞石油,三流人才搞汽車。

國防工業自不必多說,是蘇聯的強項,冷戰的遺產。目前,俄羅斯的國防工業總共僱員 250 萬~ 300 萬人,提供的崗位佔所有製造業的 20% 。我們甚至可以說,以核武器為代表的軍事工業,是唯一可以讓俄羅斯在世界大國中刷刷存在感的東西。

說到能源。以前有人告訴我,俄羅斯經濟被石油綁架,陷入了 “ 資源詛咒 ” ,我還半信半疑——直到我收集了俄羅斯 GDP 和國際原油年均價的數據後,我都驚呆了。俄學者指出,在 2000 年後的幾輪經濟成長中,油氣收入對俄經濟成長的貢獻達 1 / 2 ~ 1 / 3 。

這幾年,俄羅斯出口籃子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所佔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最主要的外匯來源。世界銀行統計, 2013 年,碳和能源礦物佔俄羅斯出口總量的 70% , 2017 年為 59% ;到了 2019 年,這一比重降至 54.4% 。賣賣石油就能躺著賺錢,誰還去培訓熟練的技術工人,誰還想著搞搞技術創新。它直接造成了兩個後遺症。

  1. 第一,原材料出口的發展模式不斷地擠壓製造業,使得俄羅斯的加工工業處於持續衰退狀態,目前僅佔俄羅斯 GDP 的 16% ,這甚至比蘇聯時期的 40% ~ 45% 還要低。汽車工業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縮影,俄羅斯汽車業出口額的比重非常小, 2018 年約為 1.4% ,聊勝於無。
  2. 第二,與傳統產業的穩固優勢相比,俄羅斯的創新產業不知道被甩了幾條街。一份 2017 年的研究顯示,與領先的歐盟國家相比,俄羅斯在創新產業的人員、資金投入都有較大差距。

與全球的創新企業相比,俄羅斯的劣勢更加明顯:在普華永道發布的 1,000 家 “ 全球創新 ” 企業榜單中, 2018 年,俄羅斯只有Gazprom一家企業入圍。(沒錯,它是能源企業)

幾年前在烏鎮召開的 “ 第二屆世界網路大會 ” 上,梅德韋傑夫曾經驕傲地宣稱, 2014 年,俄羅斯網路經濟總量達 11.8 兆盧布,佔 GDP 的 16% 。但是這個數據,要謹慎看待。因為,俄羅斯資訊通訊產業產品在出口結構中還是微不足道: 2018 年僅佔 2.18% ;同年,美國的總出口中, 7.28% 是資訊通訊產業產品。俄羅斯的產業轉型之路,可謂艱難又漫長。

雖然說俄羅斯的軍用科技很發達,位列全球前端陣營。但是軍用產品講究的是安全性和穩定性問題,而民用產品講究的是物美價廉,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導致軍工科技想要外溢出來其實是很難的。我打個比方,政府可以不惜一切代價,耗費巨資研製出一台性能甚高的運輸機,讓世界各國都流口水,可是一旦商業化,這台飛機可能會因為造價太貴而根本沒有航空公司敢買。例如你的燃油消耗率太高,同樣的行程距離下,運輸成本高出一截;又例如你飛行的噪音太大了,無法被普通乘客接受。又例如,你的起落架壽命過短,沒有達到安全起落一萬次的標準……。

在戰場上這些都不是事,軍方就沒打算讓一台飛機飛一萬次,能活過一兩次戰鬥就不錯了。而且只要能甩開敵方飛機,誰還管噪音大不大啊。為了攻克這些問題,你可能會使用特別的技術和材料,最終導致你商業化後的飛機,造價就是比波音(Boeing, BA-US)這種民用高手要貴。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軍工大國並不代表科技強國。

四、結語

戰鬥民族就是戰鬥民族,俄羅斯一會跟歐洲對著幹,一會收復克里米亞,一會又去中東刷存在感。擴張主義基因的彰顯,換來的是競爭對手的封鎖。這些年來的經濟制裁,已經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肉眼可見的影響。而經濟越差就越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就越想對外揮舞拳頭,感覺就像陷入一個死循環。如果能見到普京,我真想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下:哥們,經濟這麼差,也不完全是你的鍋。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