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金融市場最為關注的非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會議,會議決議調升基準利率一碼至0.25%~0.50%,正式結束維持七年接近零利率的利率環境。決策宣布後美股反應美國經濟發展佳的訊息,未如預料受到影響,反而有利空出盡的感覺,股市在不確定性消失後出現反彈,但週四、週五受到能源價格持續下滑及各國央行政策分歧影響,市場氣氛轉趨觀望,美股因而連跌兩日,各類金融資產價格也多數下跌。
在前一個禮拜的分析中有提及本週焦點為聯準會的貨幣決策,從聯邦利率期貨反推出來的升息機率高達80%可知道金融市場已將即將升息的預期反應在資產價值上,在美國各項經濟指標維持復甦且金融市場具有高度預期的狀況下,我們原先判斷升息的可能性就很大,而葉倫在會後記者會的宣示也符合各界的預期,包括:
- 重申美國經濟復甦趨勢不變,房市與就業等面向表現仍十分良好。
- 通膨長期仍可達到2%的目標,油價的拖累只是短期因素。
- 從委員們對未來的利率預期可知,未來聯準會升息步伐預期將較九月時預測要更為緩慢,2016年預期升息四碼至1.375%,長期預期則為3.5%。
總體來說,美國正式宣告邁入升息循環,但各國經濟發展狀況不一,也表示未來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存在過去一致性的行為,預期將導致匯率與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而比較令金融市場意外的是台灣央行連續兩季降息,原先各研究機構認為若美國宣告升息,實際上效果也等同於其他國家宣布降息,因此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央行並不需要進一步宣布降息,但週四下午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卻意外宣布重貼現率降息半碼至1.625%,貨幣政策基調由「適度寬鬆」轉為「寬鬆」,隔日台債市場各天期債券殖利率出現明顯下滑,顯示國內資金仍十分寬鬆,預料短期間台灣貨幣寬鬆環境將維持不變。
央行降息理由為國際經濟表現不如預期,且台灣國內經濟狀況嚴峻,出口持續衰退、PMI連續五個月低於擴張區間、民間投資意願保守等,在內外動能皆疲弱的狀況下,全年GDP預期成長僅1.06%,因此需要更寬鬆的貨幣環境來支撐經濟成長動能。但筆者解讀上較為負面,九月央行降息後台灣出口仍維持兩位數的衰退幅度,表示出口動能並無法藉由降息引導貨幣貶值來改善,主要是出口衰退的原因為全球需求不振,而非商品競爭力不足,從亞洲國家出口多數都呈現衰退的狀況便可知一斑,而台灣央行在美國升息的當日宣布降息半碼某種程度上反映台灣經濟疲弱的狀況超乎央行預期之外,降息除了可以提振投資人信心外,目前尚無法判斷有其他大的實質效用。
其他經濟數據公佈方面,本週主要集中在採購經理人指數、房市及CPI相關。採購經理人指數大致仍維持非製造業優於製造業的現象,歐元區12月製造業PMI初值從52.8升至53.1,創20個月最高水平、服務業PMI初值則從54.2降至53.9,從歐洲各國狀況來看大致呈現相同現象,製造業續跌的狀況略有改善,而服務業受到恐攻影響出現下滑,但筆者認為此為短期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歐元區消費依舊位於復甦軌道上。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第二個月下跌,由52.8跌至51.3,創2012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不過仍處於擴張區間之上。
美國房市數據表現強勁,11月新屋開工年增10.5%,優於預期的年增6.6%;11月營建許可月增率11%,大幅優於預期的-1.0%,且上修前值從4.1%至5.1%。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則較不如預期,11月工業生產月減0.6%,遜於預期的-0.2%,創三年多來最大跌幅;工業生產年減1.2%、創2009年12月(年減2.8%)以來最差紀錄,且產能利用率持續下跌,11月從前期的77.5%下滑至僅77%,其中公用事業產能利用率大跌至74.5%、創1972年開始統計以來新低紀錄,顯示美國製造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短期內油價未止穩加上全球經濟趨緩對商品需求降低等都將持續壓抑製造業表現。
總結來說,近期金融市場資訊繁雜,投資人並未反映經濟數據的變化,主要關注焦點仍在(1)各國央行利率決策、(2)能源價格及(3)匯率波動上,而美國升息之後正式開啟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各走各的路的時代,未來資產價值與匯率的波動程度勢必加劇,2016年看起來將是難以操作的一年,筆者認為,在投資上優先以控管風險為前提會是較為合適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