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單個的億萬富翁沒意見,但不喜歡億萬富翁俱樂部。
最新出爐的一項消費者調查顯示,當從個人角度而不是群體角度看待最富有的 1% 的人時,億萬富翁們實際上並沒有那麽招人討厭。雖然人人都在談論超級富豪在財富不平等問題上扮演的角色,但實際上,當涉及到屬於社會上層的億萬富翁的個人時,人們還是相當寬容的。
以上是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由八項獨立研究組成,研究對象是 2,800 名參與者。核心結論是:人們對單個的億萬富翁沒意見,但不喜歡億萬富翁俱樂部。
“ 成功攀登到經濟階梯頂端的個人可能要歸因於這個人的創造力、遠見和努力” 該研究的作者總結提到,成功的 “ 有錢人 ”、“ 1% 的富人 ” 或 “ 經濟菁英 ” 這類群體更有可能讓人聯想到特權和對這類群體有利的社會結構等問題。
例如其中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想到 “ 1% 的富人群體 ” 支付更高的稅率時,他們更願意支持財富稅,而當他們想要單個的富人支付更高稅率時,他們就不太願意支持財富稅。換句話說,可以向富人這個群體征稅,但向特斯拉(Tesla, TSLA-US)創辦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亞馬遜(Amazon, AMZN-US)前執行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或微軟(Microsoft, MSFT-US)創辦人兼慈善家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受人喜愛的億萬富翁個人徵稅就算了吧。
“ 我們如何表達和交流關於不平等的資訊很重要。談論 ‘ 1% 這個群體 ’ 會得到不同的反應,而不是通過談論那個高級俱樂部中的某個人來個性化它,”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傑西.沃克(Jesse Walker)在一份聲明中說。
他還說:“ 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注意如何自己是怎樣對有關富人和不平等的新聞做出反應的,這些資訊呈現給我們的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態度,甚至影響我們的政策偏好,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例如:報告中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對 CEO 相對於普通員工應該掙多少錢的態度非常鮮明,這取決於資訊如何包裝和呈現給他們。
一組參與研究的人看到的資訊是:美國最大的 350 家公司的 CEO 薪水相對於普通員工薪水,從 1995 年的 48 倍成長到現在的 372 倍。另一組人看到的則是個別公司的資訊:安富利集團(Avnetd)CEO 的薪水也從 1995 年的 48 倍成長到了現在的 372 倍。
雖然兩組參與者都認為 CEO 的薪水不應該比普通員工高那麽多,但看到安富利集團 CEO 薪資的人卻認為這明顯偏高倍的數是可以接受的。研究人員由此得出結論:當看到的是 CEO 個人薪資、而非整個 CEO 群體的薪資時,人們 “ 更能容忍 CEO 的高薪以由此帶來的收入不平等加劇問題 ”。
該報告中的另一項研究著眼於媒體是如何改變人們對財富和不平等等問題的看法的。研究人員向兩組人展示不同的《富比士》(Forbes)雜誌億萬富翁的封面,其中一組人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7 個人照片放在一起的封面(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偏見,比爾.蓋茲和奧普拉.溫弗瑞等大眾更熟悉的面孔被換成了知名度不那麽高的億萬富翁),另一組人看到的則是只放上了 7 位億萬富翁中一位的照片的封面。
在閱讀了封面上的億萬富翁的簡要介紹後,參與者被問及他們怎麽看這個人、給他們是否值得擁有這麽多財富打分,參與者還被問到他們認為這些人是如何獲得財富的。看到單個億萬富翁照片封面的參與者更願意把其獲得的財富歸功於這個人的才華和努力,看到七人一組照片封面的參與者則不這麽看。
沃克說:“ 當七個人都出現在封面上時,參與我們研究的人顯然比只看到一個人的照片時更不喜歡富翁這個概念。” 看到七人一組照片封面的參與者也更有可能支持推出財富稅。
“ 我們如何看待最富有的人——作為一個群體或個人——似乎甚至會影響我們的政策偏好,” 沃克說。
就在這項新研究出爐的同一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發布了一份報告,對富人與普通人之間日益擴大的財務差距進行深入研究。最富有的 1% 擁有的財富和最貧窮的 90% 加起來一樣多,2001~2016 年,最富有的人的財富激增了 49%,從 770 萬美元增至 1150 萬美元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