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熱的共享經濟代表公司Uber風頭無二,一邊是在與中國監管機構鬥法,一邊是瘋狂的融資和飆升的估值。近日Uber再次計劃融資15至20億美元,新一輪融資對公司的估值將為500億美元或更高,如果此輪融資成功,成立6年來,Uber累計融資將超過50億美元。Uber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價值、獲風投資助的新創公司,能與之媲美的只有Facebook在上市前曾達到的500億美元估值。在旅遊O2O中,行和住是兩大塊,另一個共享經濟的代表是住宿領域的顛覆者,Airbnb,今年3月份傳出其正在進行10億美元的融資,彼時估值已然超過200億美元。
在矽谷價值達到10億美元的科技新創公司被稱為“獨角獸”(unicorn)。它是傳說中具有神話色彩的罕見動物。而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被彭博財經稱之為decacorn(十角獸),這樣的公司包括Dropbox、Pinterest、Flipkart等。矽谷科企業史上,達到百億美元量級的Airbab用了5年,Uber用了6年,Linkin 用了10年,而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整整用了32年。如今的Airbnb估值僅次於擁有88年曆史的萬豪(Marriott International)和108歲高齡的希爾頓酒店。我毫不懷疑科技的力量給這些公司帶來的巨大變革能力,但同時也對其隱含的泡沫感到擔憂。
一、Uber、Airbnb高估值帶來的泡沫隱憂
共享經濟的熱潮讓資本瘋狂追捧,2008年的次貸危機讓美國遭受重創,尤其是後來蔓延到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實體行業,資本的投資熱度受到巨大遏制。而共享經濟的崛起恰恰是次貸危機最為嚴重的2008年、2009年,這兩年中分別誕生了Airbnb與Uber。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什麼是共享經濟:共享經濟一般指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將閒置或未充分使用的資源(包括時間、空間、物體)等就近向需求者提供及時服務,互聯網平台對供需進行資源組織和調度管理,形成事實上的產品品牌,在法律意義上則以平台上的服務供應方,個人以獨立承包商身份向需求方提供服務,平台收取服務佣金。
當然共享經濟也被稱為合作消費2C(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有所謂的3P特徵(People、Planet、Profit),既為需求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people),又通過共享的形式節省了地球上的資源(Planet),還為企業與獨立承包商們賺得可觀的利潤(Profit),實現了3P的完美統一。
這樣完美的共享經濟(節省資源、環保、各方獲利)毫不例外的誕生於全球創新中心矽谷。而飢渴已久的資本就像閉關多日的吸血鬼發現了一場大饑荒後倖存下來的“獵物”,不過在吸血之前,需要繼續投入把它養肥一些。而這樣的“獵物”中的兩個明星就是提供租用車服務的Uber和提供家庭旅店服務的Airbnb、當然這樣的“獵物”在美國還有一打,形態各異,燕瘦環肥。(當然用吸血鬼和獵物來比喻資本與產業的關係不一定恰當,它們的關係複雜而微妙)。而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再次跟著矽谷發熱,資本的熱度穿透大西洋直達這片創業熱土。
這當然並非壞事,Uber對標的各類租車公司包括:易到用車、滴滴快的專車、AA租車、一號專車等等;而Airbnb的對標包括除了初具規模的小豬短租、死掉的愛日租還有大大小小近30多個其他各樣短租O2O公司。瘋狂的是半年內這些公司都得到了資本的支持,雖然大多處於天使階段,但可以窺見資本的狂熱,值得警惕的是泛Airbnb模式的蔓延,如美甲共享經濟的河狸家、美食分享的覓食,辦公場地共享的ServOffice,無一例外,腦袋上都打著xx行業的Airbnb。這個現象值得資本和創業者警惕,不要為了炒概念而炒概念,要回歸商業本質,最簡單的就是看供需兩端是否嚴重失衡?當然共享經濟的崛起本身就代表著新舊勢力的博弈,關鍵是如何看待這種博弈以及博弈後擠出多少泡沫?
二、新經濟形態與舊勢力的博弈
目前,Uber已在全球50多個個國家的260多個城市運作。自2014年進入中國以來,Uber目前已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北京等10多個城市初步佈局。而Airbnb在全球190個國家的3.4萬座城市提供服務。共享經濟的新勢力勢頭強勁。
而新經濟形態與舊勢力的博弈以住宿業為分析對象更為清晰。矽谷著名投資人和創業家彼得蒂爾投資了Airbnb,而沒有投資Uber,他給出的解是:“住房環境的特點,讓壟斷顯得更自然。因為在一個城市中,出租五百種不同的房子,他們都各不相同。也許在一個社區里三十所房子裡,有三所房子適合你帶著狗一起居住,有一所的價格非常便宜,那麼有五百種房子的公司,一定能戰勝只有五十種的,因為每所房子都是不一樣的,而消費者需要這種不同。但如果是一家有五百輛車的租車公司,將會面臨來自只有五十輛車的公司的競爭,因為所有的車都一樣。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他們並不關心車的來源”。
彼得蒂爾的觀點部分解釋了租車領域競爭激烈的原因,相類似商業模式間競爭的慘烈程度遠大於住宿領域(不包括酒店和OTA,特指共享經濟在線短租O2O)。所以在共享經濟短租住宿領域的競爭更多是新舊模式間的競爭。所以Airbnb估值如此之高是因為一部分的市場份額正在從酒店流向Airbnb。根據波士頓大學最新研究顯示,Airbnb的房源供應量每增加10%,會導致同地區酒店房間收入下降0.35%。在Airbnb房源量最高的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地區,酒店收入已經下滑了13%。
美國旅遊新聞網站Skift文章分析,1月紐約市的平均入住率下降了4.7個百分點,下降到了68%。2009-2014年,紐約的酒店房間供應每年僅僅增加4%。但是Airbnb的房源增加了197%,如果綜合起來,整個市場的房屋供應量增加了12%。巴萊克銀行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稱,Airbnb的預定量現在約為每年3700萬間夜,預定量呈良好增長趨勢,巴克萊預計Airbnb在未來12個月內規模將翻一番,未來兩年內將有可能增長至1.29億間夜,這也就意味著Airbnb將超過了洲際酒店的規模。
新經濟形態與舊勢力之間的博弈在一方強勁增長、估值飆升,另一方因循守舊、產品老化、服務落後的背景下需要考量的是“突破性”,檢驗一方“泡沫指數”與檢驗另一方的“瀕死指數”意義相似,共享經濟的紅利是否仍在取決於新事物的成長性和舊勢力的自我革新能力,所以探討共享經濟的突破點就有了現實操作的指導意義。
三、共享經濟突破點在哪?
1、 與傳統服務差異化更明顯
對Uber和其它租車公司來說其殺手鐧有兩個:閒置資源的再利用和效率的最大化。Uber基於計算機算法系統的準確快速派單是吸引更大社會閒置車輛資源入住的方法之一。而對Airbnb來說,還衍生出了“社交性旅遊服務”。房東與個人之間個性化交往產生了更好的服務體驗,這也是Airbnb所引以為傲的“人情味”所產生的吸引力。
2、 利用其效率,增加社會閒置資源的存量
Airbnb 以驚人的速度在全世界擴展,這得益於這種新穎的、方便、性價比高的租房方式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改變,多樣化、個性化住宿、出行需求的提升,這樣的共享經濟平台社會閒置資源仍將繼續增加。資本對Uber和Airbnb的期望也在於此,通過資本放大其增長速度和空間,形成對社會閒置資源的更大範圍的覆蓋進而奪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得到超額回報。
3、 學會對話溝通,做好利益平衡
伴隨著共享經濟成長的煩惱是其與監管機構的關係,實際更是與背後各方利益的關係及其平衡。如與當地租車公司利益之間的平衡;考慮本地房屋租賃市場與家庭酒店短租市場的平衡;出租人與房屋業主的利益平衡;出租人與小區住戶利益平衡;酒店業與網絡家庭酒店業競爭環境平衡等多方面。
4、 完善供需兩端服務保障體系
目前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不管是Uber、Airbnb,都仍在面臨供需兩端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問題,這需要徵信體系引入、保險體系建立、索賠投訴體系完善,溝通機制健全,而所有這一切是其商業模式得以確立的基礎,供需兩端的保障是其善用互聯網效率和技術紅利的延伸。
5、善用社會資源
對於一些大型熱門事件, Airbnb的模式優勢明顯。例如:對奧運會、世界杯這樣的大事件,由於外來者大量湧入,酒店承載能力有限,通過對城市居民閒置房間的分享,入住者與物業擁有者均可實現獲益。即將於2016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巴西方面已經確定了三家在線房屋租賃服務公司為奧運會提供客房資源,Airbnb赫然在列。而英國政府已經鼓勵公務員出差住Airbnb。年度巴菲特股東大會召開之際公開表揚Airbnb無疑也是最好的社會營銷資源。
回到開題的問題“共享經濟的紅利會泡沫嗎?”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文章內,而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新經濟與舊勢力勢必水火不容,此消彼長嗎?我看未必,O2O的內在核心與共享經濟有異曲同工之處,融合協同帶來的將是一杯冰爽的啤酒,而不是即刻破碎的泡沫。(作者劉照慧,逐鹿網特約作者,北京執惠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網易科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