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創投生機蓬勃,「獨角獸」搖籃!新加坡如何做到的?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創投生機蓬勃,「獨角獸」搖籃!新加坡如何做到的?

2022 年 2 月 1 日

 
展開

新加坡充滿活力的創投生態使其成為東南亞最受人矚目的「獨角獸樂園」。

新加坡,亞洲領先的金融、貿易、科技和創新樞紐,擁有東南亞近半數獨角獸,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樂園」。獨角獸崛起的背後是新加坡生機勃勃的初創生態和商業環境。從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到全球資本的密切關注,從為企業量身定制的創新平台,到層出不窮的創新活動,新加坡從各角度、全方位展示出了其充滿活力的創投環境。

東南亞獨角獸大盤點

2021年,東南亞獨角獸的誕生速度引發全球關注。以數字經濟快速增長的菲律賓為例,當地電子錢包 GCash 的母公司 Mynt 從 Warburg Pincus 和 Insight Partners 等投資機構獲得 3 億美元融資,估值突破 20 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之列。

Mynt 的獨角獸之路是東南亞創投生態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根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2021 年 10 月的報告,「獨角獸」一詞用來形容估值達 10 億美元,或者上一輪融資至少 8 億美元、業務勢頭強勁的公司,已在上市過程中的公司不包含在內。在此定義下,截至 2021 年 10 月,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東盟六國的獨角獸總數達到 35 家,僅 2021 年的前 10 個月就激增 19 家,而過去 8 年每年的增量從未超過 5 家。

2021年,東南亞獨角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離不開人口紅利、新增中產階級、網路普及和資本聚集的共同推動。

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為東南亞地區發展提供基礎。根據瑞信報告,東盟六國中 39%~65% 的人口平均年齡在 34 歲以下,而東盟六國總人口中約有 2.42 億(以印尼和菲律賓為首)將達 25 歲左右,迎來長達 15 年的勞動力紅利期。

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見證了購買力的提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測到 2030 年,70% 的東盟人口將成為中產階級,消費市場規模將成長為 4 兆美元,是 2019 年的 2 倍。隨著印尼和菲律賓在未來幾年步入「中等收入國家」(人均國民收入 4,046 美元及以上)行列,宏觀經濟效應將繼續。

網絡的普及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根據谷歌、淡馬錫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報告,東南亞擁有約 4.4 億互聯網用戶,佔總人口的75%,2021年互聯網用戶就增長近 4,000 萬。同時,瑞信報告指出,2020年東盟六國的智能手機滲透率均達到 100%,4G 滲透率也在 68%~135% 並將持續增長。將會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相關領域在東南亞的擴張。

活躍的投資交易使得東南亞創投熱度不減。根據瑞信報告數據,2020 年東盟六國有 405 起風投交易,金額達 82 億美元,約是 2015 年 16 億美元的 5 倍。目前,大量的投資活動聚集於新加坡和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最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熱門國家。

新加坡——獨角獸樂園

瑞信報告指出,35 家獨角獸中金融科技企業獨占鰲頭,佔全部數量的 26%。電子商務、物流分別以 20%、11% 的比例位列第二和第三。在這其中,有 15 家獨角獸在新加坡創立或把總部設在新加坡。2021年,東南亞新增的獨角獸中至少有 10 家擁有新加坡血液,大約佔新增總數的一半。

2021年躋身獨角獸行列的新加坡公司包括 AI 技術公司領創集團(Advance Intelligence Group)、網絡銷售平台 Carousell、二手車交易平台 Carro、電商平台 Moglix、物流公司 Ninja Van、科技創新情報服務平台 PatSnap、電競椅生產商 Secretlab 和跨境匯款平台 NIUM 等。

其中,科技創新情報服務平台 PatSnap 是新加坡本地初創企業,其創始人兼 CEO 張濟徽(Jeffrey Tiong)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 PatSnap,並於 2021 年 3/17 完成 3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成為新加坡備受矚目的又一家獨角獸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的造「獸」速度最快位居全球前列。根據英國網站「Money.co.uk」發布的獨角獸成長速度全球排名中,新加坡初創公司平均需要 6 年 11 個月成長為獨角獸,與美國和澳大利亞所用時間持平,僅次於中國、香港和日本。

毋庸置疑,新加坡已成為孕育獨角獸的一片沃土。

何以鑄就樂園?

根據 Starupblink 發布的 2021 年全球初創生態排名,新加坡位列東南亞第 1,全球排名第 10,較 2020 年的全球第 16 名提升了 6 名,是 55,000 多家初創企業的所在地。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簡稱 EDB 經發局)大中華區副司長黃靜雯告訴《36 氪出海》,新加坡本土市場較小,來到這裡的初創企業看重的並不是市場規模,而是以國際視野來打造產品、制定發展戰略,並做出落地新加坡的決定。

在這片只有 500 多萬人口的土地上,新加坡建構了愈發完善的初創生態系統,打造優質的棲息環境,藉此衍生全球化的機遇,吸引人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新加坡政府、資本、創新平台等各方力量匯聚,獨角獸得以大放異彩。

  • 新加坡政府推出財政撥款計劃,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和人才教育。

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推出的「研究、創新與企業 2025 計劃」,從 2021 年開始,每年將 GDP 的 1% 投資於科研創新,總計 250 億新幣,成為 30 年來最大科研撥款。2021 年新加坡政府頒布的預算編列顯示,這筆預算撥款中,73 億新幣(29%)用來提升學術和研究機構的科研能力,足見新加坡對人才和教育的重視。

  • 新加坡是全球最活躍的投資樞紐之一,在這裡,企業自誕生便享有天生的資本「流量」。

CNBC 報導統計指出,新加坡約有 150 個風險投資基金,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約 100 億美元資金的支持。Jungle Ventures、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Golden Gate Ventures 等投資機構將總部或區域辦公室設立於新加坡,而 EDBI 與 SGInnovate 等帶有政府部門性質的投資機構則主要由新加坡政府成立,為創業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2021年,因為疫情擠壓與科技趨勢推動,新加坡的風險創投額劇增至 225 億新幣,共達成了 303 個投資交易,吸引投資總額共計 165 億美元,比 2020 年所吸引的投資(52 億美元)高了 2 倍以上,交易量也比 2020 年的 149 個多出一倍。

  • 為了進一步構建創新生態,新加坡政府還大力建設創新平台,幫助企業持續成長。

為了縮小學術研究和商業化之間的差距,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簡稱 IMDA)推行了開放式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簡稱 OIP)。OIP 集合了企業和政府的需求,讓科技企業有機會與業界及其他技術提供商就多學科和復雜問題展開合作創新。此外,IMDA 推出 SG:D Spark 計劃,幫助科技產品公司定位市場需求,提供資訊、法務、傳播、市場營銷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通過該認證計劃的企業可獲得當地政府和本土企業的優先考量。

2021 年 5 月,EDB 經發局推出了總值 1,000 萬新幣的企業創發平台(Corporate Venture Launchpad),旨在協助大型和成熟企業開發原有核心業務以外的新增長業務。企業能在該平台上與創業工作室(Venture Studio)合作,以分階的形式在6個月內孵化商業新點子,讓企業能以初創公司的速度和靈敏度來推出新業務。

  • 新加坡與全球連接,促進創新,並為初創企業提供擁抱國際市場的平台。

在空間位置上,新加坡是眾所周知的航空航運的交通樞紐,能讓企業有效地覆蓋區域市場。在數字化方面上,截至 2021 年 12 月,新加坡已經和韓國完成數碼經濟協定談判,這是新加坡第 4 個數碼經濟協定,可以將其理解為數字經濟時代的自由貿易協定。疫情加速了世界的數字化轉型,數碼經濟協定將幫助企業在後疫情時代取得先機。

2021 年 5 月,新加坡正式加入橫跨歐美、非洲和亞洲 47 個國家的尤里卡網絡(Eureka Network)。尤里卡網絡成立於 1985 年,至今已促成 7,000 多個國際合作,推動的政府與私人投資額約 780 億新幣。全球夥伴可以通過該網絡接入新加坡的創新生態,新加坡本土公司也能憑藉該網絡尋找更多創新合作項目。

立足於蓬勃發展的新加坡創新生態,黃靜雯向我們介紹了對於未來的思考:

「過去兩年來,人類見證了全球的極端挑戰,比如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這些挑戰迫使人類重新思考我們要如何創造可持續的創新和商業模式。」

「新加坡會繼續為關鍵領域打造活力的商業與創新生態,比如智能製造、數碼科技、大健康等等。同時,我們也會探索新興趨勢,比如元宇宙。然而,歸根結底,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商業、科技與創新,為全世界創造更加可持續、對社會更加有積極影響的系統和解決方案,這才是我們要認真思索的事情。我們繼續歡迎志同道合的企業前來新加坡成立你的國際和創新基地,與新加坡攜手共同創新,實現國際化的夢想。」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