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創業燒光千萬元、差點賣了房!我如何熬過「地獄般」的日子?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創業燒光千萬元、差點賣了房!我如何熬過「地獄般」的日子?

2022 年 2 月 28 日

 
展開

沒有心靈雞湯,只有血淚的結晶與真實的運用。

本來沒打算寫這篇的,但看了很多社團討論因為疫情而嚴重影響生意,就想或許自己的一些經驗會有幫助。

創業 15 年間,我不只一次面臨生意不好,但都沒有太大感覺頂多是覺得煩,反正最後都能找到方式解決,會讓我有如同地獄的日子就代表問題真的是太大、太難,那段極其慘烈的日子(3 年多)是什麼樣情況就不詳細說了,總之電視上那些被錢追著跑、燒光幾千萬、負債累累、晚上會流淚、房子差點賣掉等(仲介都已經帶幾組人來看房),那些我以為只在電視裡才會發生的事,基本上全都經歷過一遍,每次都以為地獄般的日子已經到底了就還有一層,好不容易到了第十八層,心裡想終於… 然後就發現,原來童話故事是騙人的(光良是先知),還有第十九、第二十層… 也因為這段經歷,讓我從原本很推薦大家創業,到後來勸人如果沒有必要,能不創業就不要吧。

這篇其實不好寫,因為產業類別、通路型態、規模等的不同都會影響應對的策略,所以我就以自己怎麼面對當時的情況、會做什麼、怎麼想出解決方案、心理調適等方面分享,也是這些東西最終讓我活了下來,雖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但應該有一些東西能觸發點靈感。

確認最差的情況是什麼

「未知」是最可怕的,會延伸出很多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所以先想清楚最差是什麼情況,至少心理有個底,像是真的倒了會欠多少錢、工作要多久能還清、員工怎麼談、家人的恐慌如何安撫等,知道了最差會是怎麼樣,就會有總死而復生的感覺,比較好去想接下來的事,而不是存在於恐懼之中。

另外,如果思考後資金、時間限制真的落差太大,其實放棄也是一種選擇,放棄並不代表失敗,甚至是更有勇氣的事,這些創業經歷絕對能為自己長久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價值,有創業過的人看事情的角度會很不同,像我們meepShop 現在的 CSO(策略長)、CTO(技術長)都曾開過店和公司,溝通和討論都能站在更多的角度思考。

現金流表,一切都要用數字寫下來、算出來不能模糊

這是最痛苦的,因為要面對現實,但調整和思考策略的前提是,必需要明確了解現況、盤點資源才有辦法進行。這裡主要是現金流表的製作,我說的不是專業會計的表格,其實比較像損益+現金流,基本每個月的各項收入、支出,不用到很細但主要的收支都要寫(用T字,左邊支出右邊收入,然後有總結當月現金)。

請務必要用 Google 試算表或 excel,因為這是「滾動式」現金流表會一直變動,也就是一月的某些開支,會影響下面 11 個月每月的現金結餘,要寫的不只是當月而是今年一年和近 6 個月,例如 2021 寫好一整年,但到了 8 月我就會再先寫到 2022 年 2、3 月。

完成後再另外再製作一個營收變動表,會有一列 1~12 個月預估的營收,剛才每月現金流表中的營收就從這裡代入,這個營收變動表有三列分別為最差、普通、最好,然後正常營收會落在普通,需要看最差就 copy 整列貼上去,就能直接看到調整後每個月現金多少、正或負,這麼做主要是保持樂觀和不忘悲觀,不用一直看最慘的情況但至少心裡會有個底;同時也可以隨時做調整,例如原本 3 月預估在普通但情況有好轉,就可以再分別調整三種情況的水位,知道資金缺口是多少、現況的改動如何影響後面的結果,就能進行策略上的研擬。

另外,我的一個習慣會把支出多寫一點,像薪資、零用金、水電之類,寫上壓力雖然更大,但也因此會想出更多對策,有時如果快轉不過去,也會有一些要付的錢比預期少,就能解救一下。

弄現金流表應該是老闆基本的工作,但後來發現其實很多人沒有這個習慣,像以前我做菜市場時的老闆,只有做收入帳每天看一堆現金進來就以為賺很多,最後我離開後沒幾年就聽說倒了。

範例:「滾動式現金流表」緊急趕出,表單如果有問題再麻煩上 FB「Mr. JK 粉絲團」通知我囉。

現金流轉呀轉

公司出問題可以追究一堆源頭的原因,市場、團隊、銷售等,但最後會倒通常就是現金流斷了,所以我在想策略時多半會先以現金流的損益平衡為主,現金流的策略主要有幾個方向。

開源

  • 持續性收入:這個是比較核心要解決的問題,不論開拓新的通路、調整目標客戶、業外收入、代銷、換產品品項等,新方式不一定剛開始可以很多,但有時這補一點那補一點,加起來也算是一個持續性收入。
  • 一次性收入:外包、接案、包套、讓人貼牌賣等,想得到的就先寫上去評估看看,運用一些閒置的能量也有助整體士氣的維持;有時會有大筆收入的機會,但也要小心估評會耗費過多資源而加速死亡。

節流

  • 外包:可以考慮把一些非核心競爭力的事務外包,例如我們實驗商店的進出貨工作,都是配合第三方倉儲,雖然通常整體費用比自己處理貴,但如果去計算很多隱藏成本(hire耗費時間、人員教育、穩定性等、衰退時的人事成本),還有能保持營運的彈性(成長和衰退),其實是蠻划算的,除了一些產業毛利太低、產品物件不適合(像東西太大),多數應該都是能用的。
  • 效能最大化:思考整個工作流程有什麼能優化的,拿掉人員身上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替換高價值的事;又或是像廣告支出只留轉單最強,而不是擴大品牌力。

幾個重點,不要先想砍人自己做,除非這樣就能活下去,因為老闆要把全部時間去想怎麼救回來。另外我會把主要心力放在開源和資金獲得上,節流的部份會思考的是效能的提升而不是砍這砍那,因為很多時候節流省不到太多,過度的限縮反而打擊整體提升營運的量能,當然一樣,如果真的節了什麼會活下來,那還是以活下來為主就節吧。

支出可延後,疏困多注意

主要就是想什麼費用是可以延的,這個那個晚 1 、 2 個月,就變出點活水的空間,但都記得緩繳後需多繳的部份先寫入現金流表裡。

  1. 勞保、勞退的緩繳:去年好像可以晚半年,人員多的情況半年會差到百萬,也是一筆。
  2. 營所稅分期:若營運相對去年同期下滑一個比例(不記得是多少),最多可以分到 36 期,可以請會計師協助處理。
  3. 個人房貸、公司貸款:因為疏困關係多數可以申請只繳利息。
  4. 其它還有針對不同產業的補助:像薪資之類,自己沒時間可以請一位同仁固定查看

資金獲得

  • 貸款:找公股銀行像第一銀行,他們有時需配合政府政策,必需放出多少貸款的壓力,或是有長期往來的銀行也可以問問,只要公司 401 表體質OK都有機會,不是這幾個月營收不好貸款就無望。
  • 青創:像去年因為疏困如果在 100 萬以下,不用像以前要一堆什麼計劃書,只要條件符合就可以,而且青創一點也不”青” 45 歲以下都算。
  • 房屋增貸:即使當初已經貸到 8 成,但隨房價有上升,同樣 8 成還是能貸出一點錢,又或是有的銀行鑑價的估值比較高。
  • 內部釋股集資:這是一種做法,當然公司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前景。

其實還有很多做法,我稱為「地獄級」的方式,都是我用過的,本來寫好了考慮了很久還拿掉,這些都比倒了還慘,真的怕害死人。

時間、金錢投入在最重要的事,小心效率遞減

基本上公司就是一個循環,「產品 → 銷售 → 收入 → 產品」,如果是自己生產東西就變,「人才 → 好產品 → 銷售好 → 高毛利 → 利潤 → 人才」,所以最重要的工作是弄好這個循環。

在想策略時一定要先想什麼是最重要的,哪個東西的投入對整體循環最有幫助、效益大,例如資金面是最重要的,就要先想清楚這部份把架構弄好,凡可能的收入、能減的成本、資金的獲得等全都寫起來;想到一個程度,就再想這裡面更重要的是什麼?像把焦點放到資金裡的業外收入,可能是最快能帶來活水,實際執行就把較多的時間先投入在這上面。

不斷找出現在最重要的事,集中人、資金、時間,快速反應、測試、實現、放大。

然後要小心效率的遞減,循環的改善並不是一股腦只做某件事就能解決,有時原本重要的事繼續投入的效率會變小(邊際遞減),例如業外收入是有上限,投入再多也只能增加 3% 營收,但因為先前的投入創造出的收入,能拓展另一個機會帶來更大的成長,這時就要快速轉移重心,像 hire 一個具通路經驗的人,能加速通路的開拓,如搞電商、上平台、找團媽等;又或者因業外收入的機會,看到另一個產品的商機,就要轉移加速產品的開發。基本上就像個救火隊,這裡搞一下、那裡搞一下。

解決問題的前提「拿新資料」

會遇到問題,代表現在腦裡的知識不足以解決目前問題,所以不要只是一直想,要先去拿新的資料,有了新的資料才能優化自己的腦,就像現在腦裡的知識為 90,但目前問題是 100,不論怎麼想腦子怎麼轉就是 70+20、 30*3 ,跳不出去那個框架,當新的資料輸入了腦子提升知識量,才有機會解決現在的問題。

基本上我會先在網路上找資料,但網路上比較多的是資訊,少數會有完整的文章概念和知識傳達的架構,我主要還是會看書,書的架構比較有利於理解和吸收,但也因為壓大時看書很沉重,所以基本上翻著看就好,找到對現況問題有幫助的部份;當收集到各種新的資料,腦子裡通常對這些新概念是模糊的,這也沒有關係因為能為接下來的事鋪好路(無敵解問題模式)。

這裡推薦看書時可以用電子書,我是最近才開始使用,認真覺得會減輕看實體書時的壓力,也方便隨時拿出來看、找資料,改天來寫篇電子書的心得文。

重新思考各面向的事,特別是消費者

想這些的一個重點是,不要把原本的方式當成應該,有點像第一天創業,那些原本因為經驗而建立起的模式、SOP 等,都重新思考一遍。

消費者他們底現在都在哪裡?他們現在會做什麼?他們買了什麼產品?是不是有其他原本不是我們客人但現在會是?商業模式一定要是現在這樣嗎?現在情況不同了原本的模式對嗎?

記得,即使消費者的荷包縮水,並不代表他不再消費,也不代表他只買吃的,而是移轉到什麼東西上、在選擇上更為挑剔;然後還有那群財富沒什麼受影響的人、以及從亂世中獲得利益的「新貴族」。

無敵的解問題模式

這是我自己發明的,經多年演化並實測超級好用。

「發散模式+快樂因子=解決方案」

Step- 1 找出最重要的問題、分析問題。
Step- 2 找一些解決方案,可能、不可能都行,也找些資料看(就是前面說的拿新資料)。
Step- 3 有了上述的這兩個東西,接著去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一下放空看 IG、一下想問題反覆這個過程。
Step- 4 然後很神奇的,本來覺得沒解的困境,忽然腦子就「碰」,想出了幾個可以試的方案。

直到最近,我才以科學的角度了解到為什麼:

我們大腦的思考分為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細節就不多說有興趣可以看這本書「學習如何學習」,或一些大腦運作方式的書。專注模式用來工作很好,但不利於想出框架外的東西,發散模式則可以自動連結起看似不相關的東西,但它是一種背景式的情境下才會轉換成發散模式,像散步也能達到同樣效果,書中有提到的一個例子:

在 2004 年的「雷克雅未克快棋」錦標賽中對奕,一個 13 歲的兒童馬格努斯.卡爾森(Magnus Carlsen)和傳奇的西洋棋大師加里.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時,馬格努斯在比賽中突然離席,走到附近旁觀其他的棋局,讓卡斯洛夫感到一陣訝異。卡斯帕洛夫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棋士之一,而馬格努斯卻不專心應戰,令人吃驚的是,兩個人最後以和局收場。

卡爾森做的就是將專注模式轉換為發散模式,在棋局中看見更多可能性。

而且睡眠時我們腦子依然在工作,能連接出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很常無解的問題我會在睡前看一下,然後睡到一半或隔天起床就想通了,當然這也讓我一直睡眠不足,因為想到什麼就要起床寫下來。

另一部份則是運動,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出多巴胺也就是快樂因子,而樂觀有助於想出新點子,頭腦也變得十分清晰,這兩個合體就變成我無敵的解決問題模式。

轉轉轉,轉出一條路

有一句話我覺得很不錯:「走了,路就出來」

這句應該是「路是人走出來的」但我比較喜歡倒過來的版本,把動詞放前感受上會很不一樣。

很多時候一小點的嘗試,會產生預期外更多的可能性,有時候我會拿出現金流量表,先看可能 3 個月我最小化先做什麼、減少什麼開銷,換取一些路出來,而因為這個路,能讓我後面 4-6 個月把路擴大,然後轉呀轉的就過了一年,不知不覺中就活了下來。

通常會先想出幾十種,然後挑選其中幾種和大家討論一下,最後選出 3、4 種擴展性與機會相對高的,在不花太多時間和金錢前提下,先請大家搞看看,然後自己還是專注在原本核心事物上,過一段時間會有一些回饋,蠻常會看到一些當初沒有想到的點可以去延伸。

基本上的概念就是,你必需做點和現在不太一樣的事,要不然只得到同樣的結果。

心理層面的調適

最慘的那段時間壓力大到哭(只有一次),又因為從小就有偏頭痛,所以每 2 、 3 天就頭痛到炸一直用手打頭,每週都吃感冒藥來緩解頭痛和助眠,有時會騙自己有感冒就吃點藥比較好睡,我還請醫生幫忙把藥分開,依照情況自己配著吃。心理的調適真的很重要,後來才慢慢找到一些方式,讓我比較好面對巨大的問題,希望大家不用和我一樣那樣搞,回想起來蠻恐怖的。

「恢復力」比抗壓重要,要有自己的一套恢復模式

很多人都在談怎麼抗壓,但我想沒什麼人那麼喜歡壓力,後來我覺得所謂的「抗壓」其實是處理事情的方式,比起抗壓我覺得找到自己最快「恢復」的方式更有用,下面是我恢復的 SOP 其實很簡單。

Step- 1 先睡一下:我不會在想睡覺時想重要的事,疲累會讓你想不出好的解決方案,甚至想直接放棄,要先消除無力感、補充體力。

Step- 2 用物理控制心理「運動」:壓力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像懊惱、沮喪、憤怒等,這些都不利於處理問題、做出決策,腦子又總是很容易被情緒干擾,所以我會逼自己用物理的運動,去強制改善心理的各種負情緒;家裡有買些簡單的健身器材,因為時間很寶貴,去健身房又很吃時間。通常我會做點重訓和踩飛輪,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覺得運動 30 分鐘就夠了做什麼都可以,跑步、瑜珈、跳繩等,基本上就是做到出汗一段時間,如果那天真的很煩 10 分鐘也好,一週我最少會運動 3-4 天。

Step- 3 想為什麼要堅持:核心目標是什麼?有什麼值得那麼苦也要做?想好後把這個當成燃料繼續下去,隔天就又一條活龍!

另外我有個習慣,當有一堆煩死人的事時,會把所有問題丟到workflowy上,基本作用是放在那心情上會比較放鬆,然後就自問自答、排序重要性,問題總是一大堆解決不完的,所以我只挑重要的解決其它的就擺爛,但很有趣有時放著放著有一天就被解決了。為什麼選workflowy?因為它的設定只能階層式,所以先天的限制反而有助於排列事情。

思考與效率工具

緊急時刻時間就是金錢,這些是我一直以來很常使用的效能工具,基本上我每天就是這幾個軟體之間跳來跳去:

google 試算表:這就不用多說,現金流表、新方案可能賺多少等。

workflowy 待辦事項:主要是to do list 看每天最重要要做的事。

notion 筆記資料:所有策略規劃、想法、資料收集都靠它;以前用workflowy+evernote 現在有notion 好用很多。

miro 心智圖、概念圖、關係圖:主要是思考各種東西之間的關係,像流量會影響A、B,而B又會帶動Z,想清楚關係後機會就會浮現出來。

mindomo timeline:不算常用,它的好處是事件間能夠連動,就能很快拉出時間軸,像去年疫情剛爆發,工廠停工、缺料、船運、報關、入倉等都是相關連的,只要調動一個就能知道最後什麼時候能出貨。

這些軟體使用基本上都是免費的,少量使用都蠻夠,以時間效率、幫助思考、解決問題,即使要付費我也覺得很划算,所以除了 mindomo 外其它目前都有付錢。

最後

常有人說我 40 多歲怎麼沒什麼白頭髮,我都開玩笑說,因為壓力大到連長白頭髮的時間都沒有,做生意本來就是九死一生,我 15 年間也還沒感覺哪時可以完全放鬆下來,每一刻都感覺要挫掉了。

上專科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講的話,影響我了一輩子的思考邏輯也分享一下:

現實和事實有什麼不同?事實就是那些你無法改變的事,現實則是你能因現況而改變的。

每當我在抱怨或懊惱任何事時,就會想到這句話,它讓我不花太多時間在那些我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像環境、現況,比較快能從情緒中解脫,把最多的時間去思考那些我能做的事。

我覺得台灣人做生意的草根性都很強,總會找到出路,有時只需要多一點方法,希望這波疫情下大家都能順利渡過!至於我那是什麼地獄日子、又如何產生的,比較適當的時候再來分享囉。

延伸閱讀

Mr.JK 創業路》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