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動森 也瘋美國 總統大選 !候選人如何靠遊戲拉票?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動森 也瘋美國 總統大選 !候選人如何靠遊戲拉票?

2020 年 11 月 5 日

 
展開

儘管遠在大洋彼岸,但前不久那場被譽為 “小屁孩吵架” 的美國總統競選辯論,你或許還有所耳聞。在一個多小時的對峙中,川普先後打斷拜登的演講 70 多次,搞得年近八旬、一向文質彬彬的拜登都直接用 “你可以閉嘴嗎” 回應,雙方也一再進行口不擇言的謾罵,四年前川普和希拉蕊都沒有上演過這樣的鬧劇。

伴隨著 “你傻子” 、 “你閉嘴” 的野蠻辯論,美國營線電視新聞網的將其稱為 “美國的恥辱” ,《西班牙報紙》留下了 “政治舞台奇觀” 的諷刺評價,《英國衛報》認為這可能會讓未來的歷史學家 “流下眼淚” 。

不難看出,圍繞目前美國的總統競選,雙方為了打敗對手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才會導致這種本來上不得檯面的 “內心戲” 被展露在大眾面前。而在另一方面,我發現電子遊戲也成了他們表演的舞台之一

總統小島一日遊

距離大選結束還有大半個月的時候,拜登的競選團隊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建了一座基地。該項目的數位合作總監克里斯蒂安・湯姆將小島命名為 “拜登總部” ,想要進去參觀並不困難,只需要睡覺時輸入 “DA- 7286-5710 – 7478 ” 的夢境門牌號即可。筆者登陸後也是四處逛了一圈,發現放眼望去全是細節。

總統候選人的宣傳傳單就散佈於主要的路口和街道,而作為兩個著重雕刻的地區之一, “市政廳” 坐落於小島的中心,是拜登用來競選的 “戰地辦公室” 。

辦公室入口的房間顯得很雜亂,地上散落著文件資料,桌上堆滿了宣傳手冊,電腦、咖啡機,馬克杯則是社畜們晝夜工作的標配。牆上還有一行標語,提醒玩家發短信 “AC” 到 30330 ,就能得到一件專屬的拜登島主題襯衫。

隔壁的房間倒是顯得輕鬆一些,被塑造成商店的樣子,還有DJ 用來打碟的音樂台。地下室則被命名為 “喬的火車小鎮” ,陳列著幾十輛火車模型,這也是拜登最喜歡的交通工具。

樓上的部分應該是獨立辦公室,側牆上有一張拜登年輕時的海報,書櫃整齊地壘起來,標誌性的太陽眼鏡就碼在窗戶旁的架子上。哈里斯還有一套運動鞋和一台黑膠唱機,霍華德大學的校徽別在牆上,非常有情調。

整個島嶼更偏向以選舉為主題的公園,花園組成了星旗的圖案,而經過擺放著冰淇淋攤位的小路,便能看到一個類似投票站的區域。這裡放置了一些展位,地板上豪放地印著 “IWillVote.com” 網站的巨幅廣告,面向訪客收集投票資訊。玩家有時還能看到拜登形象的 NPC 在島上閒逛,當我們與其進行交互時,對方還會喊出 “No malarkey!” 的競選口號。

其實建立這個小島的企劃蓄謀已久,借助《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用戶創作內容特性,今年 9 月時他們就製作了一系列和拜登有關的標誌,玩家可以透過掃描QR 碼來在遊戲中實裝這些設計。數位合作總監克里斯蒂安在一份聲明中提到: “我們找到一種全新創造性的方式來接觸選民,並將我們的支持者團結在一起。”


而作為堅定反遊戲、且過去經常將遊戲和暴力聯繫起來的保守派川普,自然看不起上述這種競選策略,與他站在統一戰線的副國家新聞發言人薩曼莎・扎格爾當時就諷刺到: “我們將在現實世界為真正的美國人開展活動。”

但據 CNN 調查,《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和川普有關的DIY物品似乎比拜登還要多出幾十個,估計大部分源於民間創作,也不能排除川普嘴上說一套、背後做一套。還有人在推特上評價: “真正的玩家不關心在遊戲裡看到總統的標誌,我們希望所有人都有醫療保險,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糟糕的遊戲姿勢而患病負債了。”

競選遊戲的興起

儘管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遊戲已經成為美國總統競選的重要宣傳渠道之一E3 的主辦方ESA曾經對 4000 多名美國玩家進行一項抽樣調查,發現其中超過 80% 的人計劃在總統選舉中投票。顯而易見的是,圍繞玩家所關心的政治問題而設計遊戲是有市場的,否則 “總統競選類作品” 也不會從 1981 年開始一直出到現在。

1981 年時,Strategic simulation在Apple II上推出了一款名叫《總統大選》(President Elect)的遊戲,玩家在其中可以扮演一位候選人,消耗 “政治行動點” 推進選舉活動,比如造訪各州進行演講,或是在辯論階段取得優勢。遊戲的時間線從 1960 年橫跨到 1984 年,當然重頭戲還是 1984 年里根和蒙代爾的角力。

美國總統大選

不過,這部作品的製作者並沒有很明顯的陣營傾向,你也可以選擇 “非歷史” 模式,對個人和地理屬性進行篡改,很像是在RPG 裡創建角色,最終使得美國走向截然不同的歷史軌跡。

有意思的是,作為一款 1981 年的遊戲,有人拿它準確預測了三年後的競選結果。現實中里根是以 55% 的普選選票力壓蒙代爾的 44% ,而遊戲的結果是 59% 比 41% ,且候選人和背後支持的大州也一致,誤差非常小。

而《總統大選》後來又在 1987 年推出了升級版,再次有人透過遊戲以不到 1% 的誤差預測了 1988 年的選舉結果。遊戲作者尼爾森・埃爾南德斯打趣的表示,自己是 “這個國家總統選舉的最佳預測者” 。


升級後的《總統大選》和原版區別不大,只是加了克林頓之類的新角色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總統競選類遊戲只 “描述了政治過程” ,而不是 “政治過程的一部分” 。直到 2004 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和競選組織才真正在其中投入精力,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借助遊戲籌集投票,透過社交平台加強交流

《點擊奶牛》(Cow Clicker)的設計師尹恩・伯格斯特,那時就在為總統候選人、州立法機構、一個政黨和一個國會委員會所委託的遊戲工作,因為競選團隊需要這種能創造出病毒式傳播內容的人才。有線電視新聞頻道MSNBC的作家湯姆・洛夫圖斯也在 2004 年大膽做出預測: “ (我們)已經聽膩了政客們每五分鐘就說一次 “訪問我的網站” 。等到 2008 年,競選演說的主要內容可能會被候選人新的號召所取代:玩我的遊戲。”

甚至連他們的南美鄰居烏拉圭都受到了影響, 2004 年時,《Cambiemos》(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 “讓我們改變” )成了拉丁美洲第一個由競選總統政黨委託開發的官方遊戲,儘管它本身的玩法並不出彩,只有簡單的拼圖內容。

如何靠遊戲拉票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作家洛夫圖斯預測的那樣躍進。相比《總統大選》費力不討好的去深挖玩法,競選團隊更願意在遊戲中追求短平快的表達,要麼只開發小成本遊戲,要么乾脆砸錢買廣告,把標語貼到玩家的臉上。

例如在 2008 年,約翰・麥凱恩的競選團隊仿照《太空侵略者》做了《豬肉侵略者》(Pork Invaders)。你可以操控飛船向 “豬星人” 發射否決權,以此來彰顯麥凱恩 “行使否決權來恢復聯邦政府財政責任” 的主張。

其實這場行銷的創意借鑒自小布什,他曾經委託人推出了一款名叫《稅收入侵者》的遊戲,其中將稅收比喻成外星人,而小布甚則是將人民從敵人手中拯救出來的英雄,背後也可以聯繫到較為保守的稅收政策。

至於麥凱恩的競爭對手歐巴馬,則在 2008 年 11 月 4 日美國總統大選前的最後幾週加大了廣告投放力度,範圍涉及Xbox Live 下的 18 款遊戲,從《吉他英雄 3 》《熱門狂飆天堂》到《NBA Live 08 》和《NFL 巡迴賽》等等。

《NBA Live 08》裡的歐巴馬

當玩家透過Xbox 360 進入這些遊戲時,網路服務提供商將在特定的地理區域投放廣告,遍及新墨西哥、佛羅里達和科羅拉多等 10 個關鍵州。廣告以印有歐巴馬形象的橫幅或牌匾的形式出現,上面寫著 “提前投票已經開始” 和 “VoteForChange.com” 的字樣,吸引玩家們線上註冊,並引導人們找到投票的地點。

諷刺的是,儘管這一改之前歐巴馬 “關掉電視機,把遊戲放在一邊” 的倡議,但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VoteForChange.com” 開通不到兩個月就有近 500 萬人訪問,約有 77.4 萬人下載了選民登記表格。在此基礎上,第三方的總統競選類遊戲更是多如牛毛。

前文提到的開發者尹恩・伯格斯特,就為 CNN 國際製作了點擊管理競選辦公室的《競選衝刺》(Campaign Rush),另外《辯論之夜》(Debate Night)是一款支持歐巴馬的遊戲。

競選衝刺

新聞和娛樂網站 Buzzfeed 的前創意總監克里斯・貝克看到了其中的潛力,在 2016 年時和朋友上線了網站 Everyday Arcade,提供一系列輕量化與政治相關的小遊戲,吸引了上百萬的玩家。

像是網站中最受歡迎的《思考與祈禱》(Thoughts & Prayers),要求你在大規模槍擊事件中輪流按下 “思考” 或 “祈禱” 按鈕,但我實際試玩了下發現它們都沒什麼卵用,算是對槍支管制政策的一種黑色幽默。

考察近幾年來游美國總統選舉與遊戲之間的聯繫,其實不難看出一個發展趨勢,那就是與社交網路的關係愈發密切。拜登心儀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絕對是部出色的作品,Steam上也有好幾款以川普為主題的遊戲。即使是以往不接觸遊戲的人群,看到遊玩的影片剪輯後也會覺得很有樂子。

這些活動能夠觸及到的人數遠超過去,畢竟現今美國總統競選活動的目的,便是把簡單的想法呈現在選民面前,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遊戲理應還可以做到更深入的表達,比如在候選人主張的政策下,模擬一個國家到底會如何發展。或許過個幾年,動森裡類似的政治活動,也將變得不再流於表面。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