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專屬投顧真的創造價值嗎?
這個在美國比較普遍了,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自己的投資顧問或者大家都會投資一些產品,跟基金經理有一些交流,比如高淨值的一些客戶,就是一批財富累積得比較不錯的人,他們開始成為一些私人銀行的客戶。
- 私人銀行的投資經理就是你的投資顧問,你可以去審視你們之間的關係。
- 他到底有沒有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幫到你,甚至說這個機構有沒有幫到你?
- 它提供的幫助是不是跟收費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設置?
- 你的投資顧問是不是真正地對於推薦的產品有了解,還是他只是兜售產品的人員?
你要去審視這種關係,有沒有必要保持這種關係,或者進行強化等。
FACTS 檢驗法
第二步,作者介紹了一個檢驗投資顧問或者投資產品的一套標準,由 5 個英文關鍵詞組成,分別是Fees (收費) , Access (流動性) , Complexity (複雜性) , Taxes (稅收) , Search (搜索成本) 。
- Fees (收費)
一個產品或者服務收費一定要合理,隨著投資領域的不斷透明化以及 ETF 管理規模的不斷壯大,過去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漫天要價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我們每個人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都應該把眼睛擦亮。比如,一個號稱是主動性管理的股票產品,但其實其表現與被動指數產品的相關性高達 90% 甚至更多,如果被動指數產品的管理費是 0.1%,而這個產品的管理費如果是 1% 或者更多,那這樣的收費顯然就是不合理的。
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很多隱性的收費,比如很多的投資產品雖然管理費收得不多,但是它有很多的隱性或者說一次性的收費項目,比如什麼申購費、贖回費、託管費、提前贖回罰金、第三方評估費、表現費等,這些大家都要注意。
- Access (流動性)
衡量一個產品甚至其投資標的的流動性,用來評判一個基金或者投資產品所設置一系列對於贖回或者封鎖期的要求是否合理。
比如,這個產品是一個房地產產品,那有封鎖期或者流動性的顧慮是正常的,因為如果真的去做一個房地產投資的話會有週期性,不可能說什麼時候想贖回錢了就可以拿到,但是如果你投的產品本身就是一些流動性非常好的標的,你再設置一個比較長的封鎖期或者一個非常麻煩的贖迴流程的話,其實就不太合理了。
- Complexity (複雜性)
上一集也提到策略或者算法的複雜性並不代表這個產品有多優越,不是說越複雜,產品就越高級,超額收益就越高,完全沒有這種正相關的關係,有時候簡單的方法更行之有效。所以小心掉入一些複雜的投資陷阱,之前也提到就是複雜的東西更好賣,比如說我這個東西高頻交易、算法交易很複雜,複雜到賣給你產品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東西做的是什麼,那就最好了對吧,所以你可能花上一輩子都無法理解這是什麼東西。
金融界過去幾十年對於資產配置研究所衍生出的各種紛繁複雜的配比模型,並沒有比簡單的平均配比法 (1/N 例如 5 個資產類型,每個占比 1/5 = 20%) 來得更有效。比如倫敦商學院的大牛 DeMiguel 博士在 2009 年發佈的一篇重磅學術論文中,對包括最小方差組合配置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及其變形等 14 種資產配置模型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這其中沒有一個在樣本外測試 (Out of Sample Test)中戰勝簡單的平均配比法。換句話說,就是這些複雜模型所產生的超額收益在持續性上受到了質疑。見下圖。
- Taxes (稅收)
美國的短期資本利得稅非常厲害,而很多標榜自己年化收益率多麼多麼高的策略都有很高的短期換手率,而稅後的收益率反而沒有長期持有的策略來得高。
- Search (搜索成本)
這裡主要是強調了在找尋好的基金經理,以及接下來的盡職調查、維護的過程當中成本其實是非常高的,這些基金經理是否能夠賺取這麼高的超額收益來跟這些成本匹配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那至此這五個單詞的首字母就組成了一個新的單詞叫 Facts,這個決策框架就叫做 Facts。
Facts 這個詞也是事實的意思,其實也是想告訴大家做投資決策的時候,要時時刻刻用事實說話,不要只是因為一些投資顧問講的一些天花亂墜的故事就盲目地買單,應該是要有一個系統性的框架去評判。
一句話高度概括這個檢驗標準是,我們要確保基金經理或者機構提供的服務、產品在經過五步篩選之後,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替代品,也就是說你能不能找到一個,比這個產品收費更低、流動性更好、更簡單、稅收更優惠、搜索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如果有,那麼就證明這個產品或者基金經理還有提高空間。
如何組建一個簡單的資產配置組合
接下來,就是方法了,這應該大家最感興趣的部分。作者通過接下來 90 多頁的內容,來告訴大家如何構建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有理論、有數據、有圖表、有解釋。整個過程有三個模組組成,把整個構建資產組合想像成金字塔的話,那最底部打地基的部分就是資產配置。
- 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
構建一個合理的資產組合,最先要解決的就是資產配置及配比的問題,也就是說你的資產組合裡買什麼且每種資產類型怎麼配比的問題。這裡作者建議運用平均配比法配置以下幾個大資產類型,包括美股、已開發國家股票、大宗商品、房地產信託基金以及中長期美國國債。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就是主動的擇時,一個資產配置模型建立好了之後,如何規避下跌風險,那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主動的選擇進入市場的時機。這裡,作者介紹了兩種行之有效且理解和操作起來都很簡單的趨勢擇時模型,分別是長期簡單價格移動平均和時間序列動能模型。
- 因子選股 (Security Selection)
這裡作者從 300 多種不同因子選股模型中,選出了兩種他們認為最經得起學術和實踐考驗的價值和動能選股策略,來進一步的提高整個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這裡所節選的兩個因子也是上一期的書評《你的完全因子投資指南》中提到的 5 個股票因子中的其中兩個。
這一部分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析,過去幾十年的回測,以及樣本外及強度測試,很多結果非常有意思,也是直觀地給我們展示了我們如何能夠自己來做財富管理。基本上所有的資產配置模型都脫離不了這三大模組。
至此,這本書就基本介紹完了。
啟示
其實作者最後也提到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 DIY,也不要所有的事都自己親力親為,但是我們需要有這種態度,有這種對於事情刨根問底的態度,以及做類似投資決策的時候還是需要有一個比較系統性的 discipline,一個量化的原則,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不能想當然的定性地去做決定。
讀完這本書,你至少知道了如何鑒別好的投資顧問,好的投資產品和好的投資方法,一個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模型的基本構成是哪些。
比如有一個投資顧問,給你吹噓自己有多麼多麼輝煌的頭銜和過去,然後給你說現在有一個絶佳的投資機會,只需要很少的本金投入,就有可能達到年化 30% 甚至更高的收益,但是對於策略本身避而不談,又涉及到很高的申購贖回費和 3-5 年的封鎖期的時候,你就應該要提高警惕了。
最後我想說一下,對於最近盛行的一些機器人投顧,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審視,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些智慧投顧預示金融行業在變得更加透明,科技也在幫助我們的生活、投資決策變得更有益於我們最終消費者。它的收費相比較傳統的財富管理也更加合理一點。
雖然說不同的智慧投顧、機器人投顧對於策略的選擇以及算法上面會有一些不同,但是真的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因子選股 (security selection) 這三大模組來回顛來倒去。像美國的 Wealthfront 也只是做了 asset allocation,他們並沒有涉及到主動去擇時,做風險管理,或者說去主動地做一些因子選股上的選擇,他們就是被動地去買入持有一個指數,然後可能做一些稅收上面的優化。
然後一些智慧投顧可能就會有資產配置、風險管理、因子選股,你可以看到它最終給你的基金推薦裡面會有一些價值股、大型股、小型股等不同的一些配比,就說明了它其實在做這個因子選股的過程。
但是你同樣可以用之前所提到的 FACTS 這個標準,去看智慧投顧最終給你推薦的這些基金符不符合這些要求,是不是能夠找到一些更好的替代品,同時也是一個側面去評判這個機器人投顧或者智能投顧是不是真正給你創造價值,還是只是一些大的機構換湯不換藥、增加一個噱頭、搪塞了一些收費比較好的基金產品。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