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環球晶(6488-TW)公開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一案,至 1/31 交易截止日前未能完成所有所需要的收購條件,因此無法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宣告破局。環球晶 2/6 宣布,將啟動擴產計畫,原規劃用於收購案的資金將轉為資本支出及營運周轉使用,2022~2024 年總資本支出將達新台幣 1,000 億元。
隨著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發展,早些年在產業內關注度相對不高的上游資產併購,近些年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近兩年,隨著半導體產業併購熱度逐漸退潮,2020 年掀起一股高潮後,2021 年遇冷,從剛剛進入的 2022 年來看,全球半導體產業併購熱度很可能會進一步冷卻。
來自 IC Insights 的統計顯示,2020 年的半導體業併購總金額達到 1,18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超過了 2015 年創紀錄的 1,077 億美元。2020 年最大的 5 筆併購案總價值為 940 億美元,約占全年總額 80%。分別是:
案件 | 買方 | 賣方 | 金額 |
1 | 美國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ADI) | 美國 美信集成產品 (Maxim Integrated) |
210 億美元 |
2 | 輝達(NVIDIA, NVDA-US) | 日本軟銀旗下處理器大廠 安謀(ARM) |
400 億美元 |
3 | 英特爾(Intel, INTC-US)旗下 中國的 NAND 快閃記憶體業務和 300 mm 晶圓廠 |
韓國 SK 海力士 | 90 億美元 |
4 | 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US) | 美國 可編程邏輯晶片製造商 賽靈思(Xilinx) |
350 億美元 |
5 | 美國 IC 設計公司 邁威爾(Marvell Technology) |
美國 混合訊號 IC 供應商 Inphi | 100 億美元 |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五大併購案中,輝達收購 ARM 恐已無太大希望,其它 4 個皆順利完成。
同樣是來自 IC Insights 統計,晶片公司、業務單位、產品線和相關資產的收購案在 2021 年 Q1 達 158 億美元。然而,根據 IC Insights 於 9 月更新的報告,半導體收購案的速度在 2021 年接下來的 5 個月中有所回落,1~8 月的併購總額為 220 億美元。2021 年頭 8 個月宣布的半導體併購案總價值低於 2019 年和 2020 年同期金額(分別為 247 億美元和 234 億美元)。此狀況也延續到了 2021 年終。
從歷史發展來看,半導體業的併購案集中於產業中游,也就是 IDM、Fabless 和 Foundry 這 3 大業態廠商之間的業務整合,重要原因自然是它們的市場規模、營收水平,相對於上游的 EDA、IP、材料,以及下游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較低的企業來講,要龐大得多,自然成為了併購舞台上得主角。不過,隨著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發展,早些年在產業內關注度相對不高的上游資產併購,近些年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受到市場和非市場因素的雙重影響,這類併購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反過來進一步推升了其市場影響力。
雙重枷鎖下的上游併購
半導體產業的上游,主要包括 EDA、IP、半導體設備,以及半導體材料等。它們的市場規模雖然不如中游的那三類廠商大,但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中下游的產業生態,是真正「卡脖子」的存在,因此,對這類企業的併購,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會受到更多制約,首先就是反壟斷考量,其次,近些年,國際貿易限制愈演愈烈,這類對半導體產業鏈上游企業的併購,還受到了非市場因素的限制,在這樣「雙重枷鎖」的壓力下,這類併購的成功率越來越低。
以最近被提及的兩起併購案為例,即輝達收購 ARM,及環球晶(6488-TW)收購世創,都屬於對產業鏈上游資產的收購,一個是 IP,另一個是半導體材料中的「大宗商品」——矽晶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起併購案前景都不樂觀,特別是在政府批準層面,難度很大。
輝達併購 ARM
輝達在 2020 下半年就發起了對 ARM 的併購,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該收購案成功的機率已經微乎其微,無論是輝達所在的美國政府相關機構,還是 ARM 所在的英國政府機構,都不願意看到半導體產業第一供應商 ARM 被輝達收入囊中。
不光是政府,傳統 x86 CPU 廠商,以及新興的 ARM 架構伺服器 CPU 廠商,大都不希望 ARM 失去其獨立性,因為憑藉其具有先天優勢的 GPU,輝達在數據中心和雲端運算 AI 訓練方面市場已一統江湖,之所以想收購 ARM,輝達就是想進一步擴大其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具體來說,就是要在統治 GPU 江湖的基礎上,向 CPU 市場進軍,以求在數據中心和雲端運算處理器市場上,擁有 GPU+CPU 的雙引擎。
若這種情況成真,該公司很可能將形成市場壟斷地位,這是廣大相關晶片廠商所不願看到的局面。另外,隨著近兩年各國半導體業「地方保護主義」的擡頭,英國政府更不願意看到其世界第一半導體 IP 明星企業 ARM 被別國企業收購,即使是最親密的盟友也不例外。因此,本周傳出消息,輝達已經對收購 ARM 不抱希望了。
環球晶併購 Siltronic
接下來再來看一下環球晶。
本周,德國媒體 Handelsblatt 表示,環球晶併購德國世創 (Siltronic)案,獲得政府批準的可能性不高。
據悉,負責審查的德國經濟部一開始就對這件併購案有疑慮,環球晶因此大幅讓步,包括提供「黃金股」,讓德國政府對世創保有影響力。不過,德國經濟部顯然沒被說服,原因是為達成歐洲的自給自足,德國正推動半導體業的當地製造,世創生產的矽片是製造晶片的重要一環。
一名政府知情人士指出,要將德國最後一家矽晶圓廠賣到亞洲實在說不過去,政府大規模補助半導體業,卻同時同意賣掉一家這麽重要的企業,兩者互相矛盾。
如果環球晶能夠收購世創,其市占率可望升至 26.7%,將擠下日本矽晶圓廠勝高(SUMCO),成為全球第二大廠,緊追龍頭老大日本信越(Shin-Etsu,市占率為 33%)。可見,上游的半導體材料領域,以矽晶圓為代表的業務同樣具有較高的戰略地位,歐盟本身就覺得其晶片製造過於依賴亞洲,正在推動頒布激勵當地區晶片製造的法案和投資措施。此時,要想收購其上游的矽晶圓資產,難度很大。
至 1/31 交易截止日前,「環球晶收購德國世創」一案未能達成所有所需收購的條件,即未能取得所有主管機關核准,因此交易案宣告破局。對此,環球晶 2/6 宣布,原來要規劃用於收購案的資金,將轉為資本支出及營運周轉使用,預期今年至 2024 年總資本支出將達約 36 億美元(約台幣 1,000 億),進行多項現有廠區及新廠擴產計畫,其中 20 億美元用於擴建新廠。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即使公開收購 Siltronic 一案未果,內部在事前也已規劃雙軌策略,而非等到併購案沒成再來準備,現在考慮各種選項,以提升技術發展、提高產能。」
現今,環球晶將考慮進行多項現有廠區及新廠擴產計畫,包含 12 吋晶圓與磊晶、8 吋與 12 吋 SOI(Silicon On Insulator,矽電晶體結構在絕緣體之上)、8 吋 FZ(Float Zone,浮融法技術)、SiC 晶圓(含 SiC 磊晶)、氮化鎵矽基板(GaN on Si)等大尺寸次世代產品。
中游併購枷鎖也在增重
前文提到的 2020 年三大併購案,即 ADI 收購 Maxim,SK 海力士收購 Intel 在中國的 NAND 快閃記憶體業務和 300mm 晶圓廠,以及 AMD 收購 Xilinx,「枷鎖」相對於上游的併購要輕得多,原因在於,基本不涉及壟斷,所以在反壟斷機構那裡通過的機率很大,另外,這些收購方和被收購方母公司都是美國或其盟國企業,來自政府的阻力很小。
然而,隨著情勢的發展,這些本來可以輕鬆上陣進行併購的 IDM 和 Fabless,也開始面對非市場因素「枷鎖」的束縛。
以 SK 海力士收購英特爾在中國的 NAND 快閃記憶體業務和 300mm 晶圓廠為例,本來是韓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的一小部分資產,但由於該部分資產位於中國,其複雜度就提升了,相關方就顯得小心翼翼,特別是在輿論宣傳方面,更是謹小慎微,生怕在當下國際貿易受限的局勢下節外生枝。
另外,近期又有消息傳出,三星有收購英飛淩或 NXP 的計劃,要在發展潛力巨大的汽車晶片市場大規模布局。然而,這樣的併購實現起來恐怕困難重重,主要原因自然是歐洲強調晶片製造的當地化發展,在這一指導思想下,不會允許歐洲晶片三強(英飛淩、ST 和 NXP)的任何一家被歐洲地區以外的企業收購。
因此,在當下的國際形勢下,半導體產業鏈中游的 IDM 和 Fabless 跨國併購,不會像早些年那麽輕鬆了。
與中游和上游相比,半導體業的下游(如封測、板級材料和無源器件等)併購受關注度不高,其市場規模也有限,這主要還是由其有限的市場規模和相對低的產業附加價值決定的。
中國半導體併購之路更加艱難
在 2015 、 2016 年前後那一波全球半導體併購熱潮中,中國也曾經火過一把,收購到了幾個優質資產,但數量和規模都有限。那之後,中國企業在國際半導體市場上的併購之路就越走越艱難,特別是近兩三年,由於國際貿易限制加劇,國際併購這條路基本被阻斷。
此外,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處於發展成長期,無論是 IDM,還是 Fabless,都鮮有長期沈澱的優質資產。因此,國內企業之間的併購也缺乏土壤。這就使得以資本換時間和技術的併購邏輯難以落地。
與此同時,最近這些年,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數量總體處於爆發成長態勢,這與同時期的國際半導體業整合的走勢正相反。實際上,對於中國這樣的半導體新興市場而言,這樣的經歷是難以避免的,該有的發展階段很難跨越。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中國半導體業的併購熱度也難以提升。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