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想到資源回收或垃圾處理可能會覺得是個很不起眼的產業,但卻有許多公司在其中穩定獲利,可寧衛(8422-TW)就是其中之一,從公司的英文名字 Cleanaway 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從事和環保清潔有關的服務。
可寧衛的前身是澳洲布萊堡集團(Brambles Group)在 1992 年於台灣成立的子公司,當時正是台灣環保意識剛要開始萌芽的階段,1999 年可寧衛為了拓展業務,找上了現任董事長楊慶祥,慢慢擴大經營規模,後來澳洲外資在 2011 年退出台灣經營,由楊慶祥家族接手大部分股權,並於同年 10 月掛牌上市。
可寧衛集團是全台最大的事業廢棄物處理公司,採一站式服務,囊括廢棄物之開挖、清運、固化、掩埋等垂直整合業務。事業廢棄物基本上可分為一般及有害兩種,差別在於重金屬的含量是否有超過相關標準,而有害廢棄物必須經過特別處理後才能在專屬的掩埋場掩埋。
業務架構
事業廢棄物主要來自於電子、石化、鋼鐵業等製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或是焚化爐燃燒後的飛灰,這些廢棄物首先要先經過妥善的清運,以利後續處理,子公司岡聯事業便是負責這塊的業務。若是有害事業廢棄物,則需經過特別固化處理,透過固化劑使有毒污染物無法溶出或轉變為無毒性的狀態,可寧衛本身就為甲級固化處理廠。
處理好的廢棄物再透過清運機構送至掩埋場掩埋,截至 2018 年底,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有大倉、大寧兩家子公司;有害事業廢棄物之專屬固化物掩埋場則是吉衛負責。
掩埋場因為有使用年限的限制,掩埋物填滿就必須封場,因此一個掩埋場常會成立一家子公司做營運,方便日後業務調整,歷年來滿場的已有雄衛、高聯可寧衛、可寧衛企業等。
廢棄物開挖則是指污染及棄置場址的整治工程,早期台灣的環保意識並不高,許多工廠會隨意傾倒廢棄物,造成全台土地多處污染。在政府的列管下,目前仍有為數眾多待處理的場址,各縣市的環保局便有機會委託可寧衛處理這些污染,對可寧衛來說屬於一次性的專案收入。
營收組成
主要業務雖然分成四塊,但營收分佈並不均勻,掩埋佔了大部分,但這反而也可以看出可寧衛的獨特之處。
在固化業務方面,競爭者有日友(8341-TW)、中聯資源(9930-TW)、瑞曼迪斯等,雖然每月核准的固化處理量仍以可寧衛為最大,但並不會吃下全部市場;掩埋業務方面,一般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多數大廠設為自用需求,只有律潔環保還有對外收取,不過每月許可的處理量也不及大倉的 1/6;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又更為寡占,只有日友彰濱有處理自身固化需求的掩埋場,其餘固化同業處理完後的廢棄物都須進吉衛掩埋場掩埋。
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因是掩埋場的申請許可不易取得,容易受到當地居民及環保團體的抗議,甚至審查的政府官員有時也會怕事拖延。不過一旦申請通過,幾乎有源源不絕的垃圾可以處理,要擔心的不是客戶,反而是掩埋場可以撐多久。
像可寧衛就為了延長大倉掩埋場的使用,限制每月的進場量,不過預計也只能撐到 2019 年。這讓產業先進者有了很大的競爭優勢,也有很高的客戶議價能力,可寧衛、日友等大廠近年來都調漲了廢棄物處理價格。
未來發展
因此土地取得會是一大重點,這方面剛好董事長家族以前是殯葬業起家,地緣關係深厚,在早期就有取得大量的土地庫存,讓可寧衛比起其他廠商更有機會設立掩埋場;另外也必須與政府維持良好的關係,以利執照申請,這從公司獨董中有前高雄市國稅局局長可以看出。
不過就算這樣,可寧衛也曾在 2013 年發生將原預定環保用地售出的狀況,應證了掩埋場難以設立的困境,近期則在 2018 年 6 月 27 日公告取得桃園市土地,做為未來環保業務拓展用地。
在固化業務方面則面臨到產品進入成熟期的挑戰,事實上再利用佔了事業廢棄物處理約 8 成的量,多少會壓縮到固化的發展空間,目前靠著固定需求,預計未來呈現持平發展。
開挖整治反而是有可能貢獻未來成長的業務,光過往的污染場址就有很大的處理需求,2016、2018 年的兩波營收成長也是靠著整治業務,雖然獲利不比其他業務,但整體仍有貢獻盈餘的機會。
廢棄物處理在台灣已邁向成熟穩定的發展,反倒是中國在度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後,對於此類業務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可寧衛也有準備朝向中國發展,在上海、浙江、鄒城分別設立孫公司,但進行得不是太順利,例如與中鐵上海工程局合資的浙江公司目前處於暫停業務的情況。目前可寧衛的營收全數還是來自台灣,中國業務仍待發酵。
結語
只要經濟活動在的一天,就會有處理廢棄物的需求,可寧衛在此領域已深耕二十年,帶著豐富的經驗,可望繼續拓展自身的事業版圖,2018 年 4 月又拿下公營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大發廠」的民營化標案,挹注未來營收獲利,若中國業務又能適時發展,將再開啟另一波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可寧衛年報、可寧衛法說會簡報、財報狗、遠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