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味全、王品和義美 三堂品牌修復課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商業周刊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商業周刊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味全、王品和義美 三堂品牌修復課

2015 年 10 月 9 日

 
展開

品牌危機,有沒有可能成為企業重生的契機?

知名醬油品牌「豆油伯」遭檢舉向同業購入生醬汁,被質疑混摻低價原料賣高價。業者雖在第一時間道歉、澄清,並公布退費辦法,但大量網路指責,已重創老字號品牌聲譽。

站在經營者角度,危機是一時的,品牌則追求永續。危機事件過後,如何跨出品牌重建的腳步,挽回消費者信心,不只是「豆油伯」接下來的課題,也是味全(1201-TW)、王品(2727-TW)與義美等,同樣遭遇重大危機事件的品牌,正在努力補修的經營學分。

食用油風暴之後,味全大砍原物料品項3 成
食用油風暴之後,味全大砍原物料品項3 成,產品品項也減少逾200 項,下重手進行內部變革。 (攝影者:賴建宏;圖片來源:商業週刊)

味全放下業績─專注減少品項、拉高門檻

對遭「滅頂」事件牽連的味全食品來說,重建公眾信任感,是現階段最重要、也最困難的經營目標。「我告訴同仁,三年內都不要設營業目標。」味全總經理蘇守斌坦言,儘管目前味全管理階層已不受頂新集團指揮,但外界仍將林鳳營鮮乳等味全產品和頂新畫上等號,與其花力氣做行銷溝通,不如回歸產品基本面,暫不理會業績起落。

看似退回防守線,但卻是站上另一波攻擊的發起線。趁此品牌危機,味全除大砍三成品項聚焦管理;藉由這次危機,內部找到一個重新整理的時機點,更改寫業界標準,在鮮乳包裝盒上建置QR-Code履歷系統,供消費者查詢原料來源與檢驗報告等,此舉,亦引發對手統一瑞穗鮮乳關注,表明將跟進實施。

王品走入社群─開放全球顧客殘酷網評

同樣遭遇食安風暴重創的王品集團,也採取相同思考途徑,暫停一切行銷活動,回歸餐飲食材基本面,花費半年時間,打造內部食材追溯系統的「食品雲」。

王品品牌總監林國威表示,消費者對產品基本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說不如做」是王品經歷品牌危機之後,學到的最大教訓;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we media,意指透過網路,人人都能扮媒體角色)」,網路自發的口碑效應,往往形成眾口鑠金的威力,若仍一味花力氣透過大眾媒體做宣傳,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奧美公關集團董事總經理王馥蓓則提醒,很多品牌面對危機事件,企業主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捐款做公益,恰反映粉飾危機的逃避心態,從品牌重建的角度檢視,這類做法最後都證明是畫錯重點,「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是經歷危機事件的品牌,最終能成功重建的核心關鍵。」她強調。

王馥蓓指出,除了回歸產品基本面,對品牌經營者來說,進入人人都能在臉書(Facebook, FB-US)上發表言論的自媒體時代,企業展現擁抱網路社群的信心,也是有助於品牌修復的必要做法;此外,企業也可以善用自媒體平台經營粉絲,鞏固品牌價值。

王品日前宣布與全球規模最大的獨立旅遊網站貓途鷹(TripAdvisor)合作,提供顧客上網發表用餐評論,讓顧客的真實聲音,成為潛在消費者的口碑參考。王馥蓓認為,從公關專業角度,這是值得肯定的品牌修復做法。

過去,王品透過店內滿意度調查,掌握顧客的品牌好感度,但可能存在現場服務人員引導,出現系統性偏差的失真盲點。

導入每個月有超過兩億條評論的TripAdvisor外部評價系統後,雖更能貼近顧客的真實聲音,但也等於讓品牌暴露在更多的負評風險當中。

對此,台灣王品執行長楊秀慧表示,唯有讓全球消費者共同監督服務和菜色品質,王品才有機會從內需餐飲品牌,轉而擴大擁抱每年近千萬的來台觀光客,而觀光客的藍海市場,正是王品尋求再成長的突圍破口。

突破口

義美經營鐵粉─砍廣告,推「參與感行銷」

同樣全力爭取網路社群認同感、進行品牌修復工程的,還有今年七月初,被主管機關稽查出,囤積過期年菜的食品業模範生義美食品。

面對突如其來的品牌危機,義美提出的做法,則是邀請消費者前往南崁工廠,進行參訪生產線、溝通企業理念的「實境體驗」活動。該活動兩個月來累計已有十七梯次、超過一千五百人參與,並規畫為日後廠區的常態活動。

義美方面認為,粉絲經濟造就小米手機品牌,說明了所謂「鐵粉」的忠誠顧客培養,已是自媒體時代最重要的品牌行銷管道。

義美過去每年投放在商品的廣告預算,動輒超過兩億元,但如今卻僅剩不到一千萬元,只有中秋或年節前,還看得到義美廣告。

省下來的廣告預算,則轉移到發動消費者深度參與的行銷活動,以及建立品牌會員俱樂部等,讓原本就對品牌有好感的消費者成為「鐵粉」,藉此累積口碑傳播的正面能量,一旦再次遭遇危機事件,這群「鐵粉」的網路影響力,一定比官方說法更具說服力。

戰國策公關集團總顧問張美慧則認為,從義美、王品等大廠的品牌重建做法回頭看「豆油伯」危機事件,可以提醒品牌經營者的是,當發生產品危機時,除了第一時間提供消費者退費機制,更要思考如何彌補破裂的信賴關係,若能藉此提出相對應的品牌成長作為,便有可能將品牌危機轉換為品牌利基。

又如二○一○年,豐田汽車針對召回事件,成立「全球品質特別委員會」,因而重返全球汽車業龍頭寶座,都說明了,只要找對脫困策略,危機往往也是品牌重生不可多得的契機。(文/尤子彥)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商業周刊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商業周刊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