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外媒體報導,上週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大展的主題便是物聯網以及組成物聯網的各種智能設備。每個參展商都能拿出某種號稱最智能的新鮮玩意。但是這些智能設備真的智能嗎?大數據和物聯網一體兩面。物聯網收集來自各種智能設備的數據,這些數據需要被進行分類、重組並產生合理的決定。然後物聯網利用終端智能設備來實施這些決定。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目前,隨著智能設備的快速增長,在缺乏應用背景以及用戶群的情況下,智能聯網設備面臨四大數據難題,阻礙了智能化的發展。雖然智能聯網設備所面臨的數據問題顯而意見,但似乎很少有人想要真正討論這些問題。
問題一:功能過於單一,沒人會穿戴50種設備
CES大展上,VentureBeat網站的哈里森·韋伯在身上使用了56種可穿戴設備。如今的物聯網科技創業者已經早就在前輩身上吸取了失敗的教訓,那就是任何產品使用起來一定要簡單。因此,一種設備能把一件事真正做好就已經成功了。但是在未來智能設備爆發的情況下,衡量睡眠、進食速度或膝關節健康的設備都要分開穿戴的話,顯然不太現實。
沒有人願意像哈里森·韋伯那樣管理和穿戴50種智能設備。要不然你看起來就會是一名智能設備推銷員。今天的智能設備創業公司正在用大量的單一解決方案來幫助簡化人們的生活。為了實現簡單易用的目標,這些公司過於集中在一個單一的問題上。CES走廊充斥著的智能瑜伽墊、智能陽光強度感應器、智能癲癇探測器、智能滑雪板等產品,讓人變得無所適從。
問題二:獲得傳感器數據不是目的
就拿上文提到的陽光強度感應器來說。你真的需要一個腕帶來感知當下的陽光強度嗎?是不是可以使用智能手機來查詢目前的光照強度,以確定是否應該出門,而不是出門後使用某種智能設備定期測量光照水平。前者的預判才是真正的智能,讀取傳感器數據談不上什麼智能設備,只是手段而已。
智能聯網設備崛起後,會有大批的相關公司倒閉。只有少數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這些倖存者將是那些能夠發現更多數據背後信息,由此做出預判的設備。這意味著大量的數據挖掘能力。
早期版本的Jawbone的可穿戴健身設備,都要求配戴者手動登錄他們的活動內容,而最近的版本則變成將正在進行的活動與已知活動模式進行比較,來對活動內容進行猜測。這就是從簡單的數據讀取,到真正智能化的最好例證。
問題三:數據無法共享
智能設備的崛起意味著傳感器數據的幾何增長。除非你是大型可穿戴設廠商-比如Jawbone、Fitbit、Withings等,否則可能無法收集足夠的用戶數據來獲得用戶生活的突破性發現。這使得大廠商有很強的先發優勢。
當可穿戴設備廠商不可避免地被整合,所有倒閉公司收集的數據將會消失。目前,不同品牌可穿戴設備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數據共享。
人們不願意從蘋果(Apple, AAPL-US)切換到Android的最大原因就是操作的熟悉度和iTunes中的數據。同樣地,在物聯網的世界,數據的排他性阻止了用戶在不同的設備之間切換。這也是為什麼每個智能設備提供商都試圖成為我們健康、家庭或財務的中心節點。
就像三星CEO在他的CES主題演講中說的那樣,“人們都希望為物聯網創建一個單一的操作系統,但有這些想法的人目前都只關注自己的產品。”
問題四:數據挖掘並不易
如果數據不能改變你的行為,那蒐集起來還有什麼用呢?CES上有一款應用叫做V1bes,自稱是“心靈應用程序”。它可以測量壓力水平和大腦活動。
這一應用聽起來很有用。但是知道壓力水平,只是蒐集到數據的表象,產生這種壓力水平的原因無從得知。也許這些數據可以告訴用戶壓力水平過高,但是它並沒有告訴用戶可以引發慢性抑鬱的壓力來自哪裡。
另一家叫做Narrative Clip的公司做的可能好的多。這家公司的產品每30秒就會拍攝一張照片來記錄用戶的生活,利用該公司的獨特算法來決定哪些東西需要進一步分析,這種產品可能會讓用戶找到觸發壓力的線索。
不過,這次的CES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智能聯網設備市場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爆發。我們正處在各種想法的漩渦之中,但很多都會胎死腹中。這些想法要麼過於單一,要麼無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任何幫助。智能終端、物聯網和互聯網大數據就是支撐這一市場的三隻腳,忽略任何一環都無法支撐起一個有效的市場。目前智能終端和物聯網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實際應用上都日趨成熟,但是在智能化背後起核心作用的大數據卻被有意無意的忽略。(秉翰)
《網易(NetEase, NTES-US)科技轉載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