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Forbes》雜誌報導,來自中國的禾訊科技在近期推出了一項創新金融產品:名為「低溫寶」的寒冷保險。據了解,當低溫寶投保者所投保的城市在所設定的期限內,累計6天的氣溫都低於該城市的設定溫度時,投保者即可按日獲得禦寒補貼;當低溫的天數越多,購買者所能得到的補貼也就越多。無獨有偶地,美國氣象數據公司The Climate Cprporation也正以類似的方式,為美國農民提供氣象災難的保險服務,以分攤農民們因天災所導致的農業損失。這聽起來十分有趣,對吧!
事實上,在這些創新金融商品的背後,都是基於能夠精準掌握有效資訊的大數據分析基礎而來。透過歷史氣溫數據、氣象災難紀錄…等資訊,讓這兩家公司能夠藉此為依據並制定風險控制策略、甚至進而推出富有創意的金融產品;然而,由大數據分析所帶來的金融創新恐怕還不僅於此。
由知名管理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所公布的報告顯示,資訊、金融保險、政府和批發貿易四大產業,在大數據應用價值上最具潛力;而若以數據量而言,資訊、金融保險、電腦及電子設備和公用事業的資料量則最為龐大。由此可見,金融保險產業無論是投資規模和應用潛力,都會是在大數據分析時代下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
以銀行保險業為例,目前已有不少銀行和保險業者試著運用大數據進行業務銷售,舉凡透過客戶交易紀錄和消費模式進行交叉行銷、提供更為符合客戶需求和習慣的商品,以及針對客戶即時狀況進行推薦…等,都能夠藉由大數據分析以獲得更加精準的行銷目標和銷售途徑。其次,結合大數據的資料挖掘,則可透過中小企業的產值、銷售和財務…等量化數字評估企業的信用額度,或者針對交易紀錄等資訊判斷洗錢或者詐欺等交易,有效地降低銀行在貸款和營運上的風險。透過大數據分析,銀行保險業可將傳統倚賴人工判斷的流程,轉變為以系統分析結果為依歸的方式,不僅能夠更加精確地細分客戶並進行差異化服務、發掘更多潛在客戶需求和商機,同時也可以大幅地降低銀行端的財務風險。
在證券投資業方面,最亮眼的焦點則莫過於被應用於股價預測的大數據分析;透過分析Twitter資訊內容以感知市場情緒的英國避險基金Derwent Capital Markets,在2011年推出的第一個月即以1.85%的報酬率,成功擊敗平均報酬僅有0.76%的其他避險基金。此外,美國佩斯大學博士採用追蹤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和Nike三家公司在社群媒體上的受歡迎程度,並將其與該公司股價相比較,發現品牌的受歡迎程度,如粉絲人數、追蹤數和觀看次數…等數字皆與股價密切相關,甚至還能夠預測到短期間內的上漲情況。中國國泰君安證券則在2012年運用大數據技術,推出「個人投資者投資景氣指數」,企圖以持續追蹤個別投資者的真實交易資訊、資金流動狀況、帳面收益率和投資信心狀態…等指標,在加權匯總後獲得一綜合性的投資景氣指數;此指數的漲跌波動甚至與上證指數走勢十分貼近。
由網路趨勢和行動浪潮所刮起的旋風方興未艾,舉凡支付寶、Apple Pay和餘額寶…等創新金融服務,都仍正在逐漸滲透民眾日常生活、改變人們理財習慣的同時,大數據分析技術也已經在金融市場造成前所未見的衝擊,並且替銀行、保險和證券為主的金融產業以極快的速度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和可能性。
下一次,倘若聽到有人以氣溫分析股價漲跌、或者運用歷史數據預測投資人心理和買賣行為,不用覺得奇怪;因為,這就是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