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如何使用安全邊際做投資?破除安全邊際的五大迷思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如何使用安全邊際做投資?破除安全邊際的五大迷思

2017 年 8 月 7 日

 
展開

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MOS)是許多價值投資者認為能夠用來對抗不確定性的方法。雖然有些價值投資者確實能將安全邊際融入自己的投資決策過程,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於安全邊際的功用有所誤解,而且不知道在交易中如何使用。

安全邊際的定義

雖然安全邊際的概念一直存在,但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將這個術語帶入他所撰寫投資書籍《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他認為安全投資的秘密正是在於要擁有安全邊際,安全邊際被認為是資產價值與其價格間的差額。

解釋清楚何謂安全邊際的書籍是由塞斯.克拉爾曼(Seth.A.Klarman)所著。克拉爾曼的《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一書獲得了死忠讀者的追隨,部分是因為它的內容,部分是由於它已絕版。用亞馬遜(Amazon, AMZN-US)快速查詢後,會發現這本書的二手價約 1,600 美元。

克拉爾曼的安全邊際在核心價值上與葛拉漢相同,專注於資產價值。在他的觀點中,投資者獲得安全邊際的方法,在於 “以大幅低於企業價值下的價格買入,並看重有形資產勝於無形資產。”

Damodaran)margin of safety_內文圖

解釋投資為何需要安全邊際的原因很多。首先,資產價值總是會被錯估,然而無論投資者的估值技術是多麼厲害,也必須承認他們仍舊可能犯錯。第二,市場價格是取決於供給和需求,若價格與價值偏離,你也無法得知兩者何時會趨於一致。

安全邊際支持者指出,安全邊際有許多好處。在獲得安全邊際前,先別急著做投資決策,他們認為這將提高你的成功機會。此外,他們也指出保持良好的安全邊際,可以降低投資下跌的可能幅度,有助於保護你的資本。

安全邊際:投資者間的看法分歧

我了解安全邊際的邏輯,也懂它的魅力,我相信許多投資者在主動型投資中會採用安全邊際,但它的使用方式卻常有所不同:

1. 估值基準:安全邊際通常被定義為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異,但投資者對價值的估算方法差別卻很大。

  • 第一種方法是會用內在價值推估,可能是用股利折現模型或是更複雜的 DCF 計算。
  •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資產負債表來估算,使用未經調整的帳面價值或相對調整過的價值,例如有形資產的帳面價值。
  • 第三種方法是使用估值乘數來計算價值,如本益比(PE)、企業價值(EV)、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

結合這些估值方法,來計算出公司的 “合理價值”。雖然我對這個數字是否能稱為價值有疑慮,但它仍然被許多投資者用來當作預估價值。

2. 大小和變化性:在使用安全邊際進行投資的投資者中,似乎對什麼是構成足夠安全邊際的基礎沒有共識。即使投資者能明確解釋他的安全邊際,後續卻會面對下列這個問題,安全邊際是個不變的數字(比如說所有投資中都是 15%),還是在某些投資中(比如說風險較高的產業或成長股)應該比其他投資更大(公用事業或 MLP 公司)。

在許多聲稱自己使用安全邊際的投資者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安全邊際計算方式,或定義安全邊際該多大,以及是否在不同類型和不同時間上應有所不同。

關於安全邊際的迷思

當談到價值時,我經常被一群價值投資者挑戰我會如何控制風險,以及我為何不建立明確的安全邊際。這些都是很正確的問題,但我認為部分執迷於這項觀念的投資者,反而誤會了安全邊際的含義。以下是我認為大家對安全邊際的幾點迷思。

  • 迷思 1:擁有安全邊際是不用付出代價的

有一些投資者認為,投資報酬率會因為使用安全邊際而得到改善,而且使用更大的安全邊際是無成本代價的。 然而,任何的投資行為幾乎都會產生成本,安全邊際也不例外。

事實上,了解交易成本和效益的最佳方式,是要考慮到類型 1 錯誤和類型 2 錯誤的統計分析。如果類型 1 錯誤,是指你的樂觀看法有誤,類型 2 錯誤則是相反的問題,即你的悲觀看法有誤。

將這個觀念轉化為投資,我們將類型 1 錯誤當成是買進一檔昂貴的股票,因為你誤認其價格低估,類型 2 錯誤則是沒有買進廉價股票,因為你誤認其價格高估。增加安全邊際將減少你的類型 1 錯誤,但會增加你的類型 2 錯誤。

Damodaran)margin of safety_內文圖 複本

許多風險厭惡的投資者都願意承受這種代價,但如果因過度保守而必須付出超過效益的代價,長期來說將影響你投資組合中的報酬率。所以,使用安全邊際究竟會產生正向還是負向的效益呢?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投資者都必須自己對此做出判斷。不過,我有一些簡單的測試可以幫助你做判斷。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持續持有較多的現金,那麼你的風險厭惡程度和流動性需求,將造成投資組合創造的報酬率無法打敗被動投資(如指數型基金),這是你會產生的代價。問題可能存在三步驟中的任何一部:你的估值可能錯的離譜、你對市場上的催化劑判斷錯誤,你設得安全邊際可能過大。

  • 迷思 2:如果你使用安全邊際,你可以在做估值上比較鬆懈

價值投資者若花多數時間在找出正確的安全邊際,而非將重點放在進行估值上,這麼做是錯的。如果你的估值不完整、不好、有偏見,那麼你的安全邊際不但保護力弱,甚至會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造成傷害。若要在以下兩者間選擇 : 1、高品質的估值但很少或幾乎沒有安全邊際 2、估值很差但有精算出安全邊際。那我會永遠傾向於選擇前者而非後者。

我也對進行保守估值而又給予安全邊際的方法不認同。對內在價值估值時,保守的估值通常意味著你使用高折現率,不計算成長率並降低了現金流的預期。

在以資產為基礎的估值上,你可以只選擇計算一些資產,因為它們是屬於有形、流動性佳或兩者兼具的資產。這時若你再給予安全邊際,你等於重複考量了風險,儘管你是以合理價值而非過於保守的價值來估算 ,因為你估計的合理價值已經經過風險調整。如果你是使用保守的價值估計,你將可能重複計算相同的風險 3 到 4 次。如果你的估值過程是像這樣,我會很訝異有哪些投資能通過你的風險考量而被認為是好的投資,我也不會訝異市場的任何投資在你看來都不便宜。

  • 迷思 3:所有投資的安全邊際應該相同

我一直對所有投資都適用同樣安全邊際的觀念感到困惑。對於受到管制的公共事業以及虧損中的新創企業,15% 安全邊際難道都適用於兩者嗎?

或許,使用安全邊際的投資者本來就不會考慮新創公司。但我仍認為在價值投資的領域,不同的投資應該會有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同的安全邊際。

  • 迷思 4:你整體投資組合的安全邊際=投資組合中個股的安全邊際

我知道使用安全邊際的人會對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抱持懷疑,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是建築在大數法則上,理論基礎其實是穩健的。

簡而言之,你可以匯總大量有風險的投資,來創造相對安全的投資組合,只要個別股票間的風險沒有很強的相關性。關於安全邊際的方面,這意味著一個集中型投資組合(投資於三、四或五檔股票)的投資者,將需要比分散投資在不同標的、產業和市場種的投資人有更大的安全邊際。

從這一點再擴大來談的話,安全邊際將會使你的投資組合產生偏見。使用安全邊際來選擇投資,將使你遠離容易受到企業特定風險影響的投資。因此,生技公司(主要風險是在於 FDA 批准過程)絕對不會通過你的安全邊際測試,但食品公司則會。相同的道理,Valeant(BHC-US)和福斯(Volkswagen)也會被你排除,儘管他們只佔你龐大投資組合中的一小部分,風險因此降低也一樣。

  • 迷思 5:安全邊際是另一種風險評估

我知道許多投資者很討厭聽到 beta 值。事實上,我長期以來都認為,基於投資組合理論的風險評估標準應該要有替代品,內在價值足夠穩健可以當這些風險評估的替代品,而且折現率不應該是評估多數公司價值的最終因素。價值投資界有一些人不喜歡 beta 值,所以用此來對所有金融理論進行抨擊。當他們把金融理論批評的體無完膚後,就會提供安全邊際作為風險的替代評估方法。

這些都是對安全邊際的誤解。要使用安全邊際,你必需進行估值,而我不知道有哪些內在價值評估模型,是不需要有風險調整的。換句話說, 安全邊際不是代替目前估值中使用的風險衡量方法,而是再一次的附加計算,這是給風險厭惡者可以增加的第二層風險保護。

安全邊際可以當作風險調整機制中的一種可能方式,是你在估值時要使用不變的折現率(所有公司資本成本都假設為 8%,或是無風險利率),然後再用安全邊際來調整風險。當然,如果這是你的做法,你一定要為不同的投資(見迷思 3)給予不同的安全邊際,在風險較高的投資中應給予更大的安全邊際。

將安全邊際納入投資策略

我不會把自己歸類在安全邊際的陣營,但我認可它在投資方面的用途,並相信它可以被整合成為很好的投資策略。要使安全邊際融入投資策略,你需要執行以下步驟:

  • 自我檢視:即使你認為安全邊際是選擇投資的好方法,但它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在你採納這個方法之前,你不僅必須評估自己的狀況(包含你要投資的金額、風險厭惡的程度),還要評估你的信心(你的估值實力和市場對你的錯誤糾正)。一旦你採用它,你仍然需要評估它對你投資組合的影響,評估的影響包括你會變成持有現金多久不投資,以及安全邊際是否對你的資產組合報酬產生明顯差異。
  • 穩健的價值評估:就如我前面所指出的一樣,安全邊際只有在穩健的估值中才有用。這可能是我個人的偏見,但我真的相信你需要好的內在估值,儘管我願意承認這種評估有很多種方式。會計的帳面估值似乎建立在雙重假設下,其認為帳面價值會接近清算價值,而且依據其計算出的合理價值是正確的,但我對此也沒有信心。讓我驚訝的是,很多人把估價當成價值,他們在市場使用的估價數字(運用估值乘數跟相似公司得出)缺乏一致性,然後卻認為市場的價格是被錯估了。
  • 靈活的安全邊際:替你的投資量身設定安全邊際:使用安全邊際有兩個原則。第一個是接受無論你多努力,你的估值仍可能是錯誤的事實。第二,即使你的估值正確,市場是否會在你預期的時間內糾正錯誤是不確定的。如果你認可以上兩個原因,則你的安全邊際應該因為以下幾點,而在各種投資中有所不同:
    • 估值不確定性:當你對資產的估值越不確定,安全邊際就應該越大。因此,在投資成熟企業和穩定的市場時,你應該使用較小的安全邊際;當投資年輕、風險較高的產業或處於危機的市場時,則應該採用較大的安全邊際。
    • 替投資組合量身訂做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應該根據你的投資組合選擇來量身訂做。如果你是集中型投資者,僅投資四、五間公司,你應該使用比分散型投資者更高的安全邊際。至於分散型投資者,或許可以給予那些容易受到宏觀經濟風險(利率、通膨率、大宗商品價格、經濟循環)影響的個別公司更高的安全邊際,高於那些只有特定風險(監管批准、法律危機、管理層流動)的公司 。
    • 市場效率:我知道這些是對主動型投資者的挑釁。實際上,即使是對市場效率最有批評的評論家,最終也有自己相信的一套效率市場。因為如果市場永遠沒有從錯誤中修正,那麼你永遠無法從中賺錢。因此,當你投資較有效率和流動性的市場時,你應該採用較小的安全邊際,因為這些市場的錯誤糾正可能較快,但低效率和流動性的市場則會較慢。
    • 催化劑:由於你是要從價格回歸價值當中賺錢,因此當市場存在這種催化劑能讓價格修正時,你應該使用較小的安全邊際。因此,如果你認為股票在財報公布、監管調查結果或法律判決出爐前的定價錯誤,你應該使用較低的安全邊際,應該低於那些你認為股票被錯估,但沒有明顯催化劑的公司。

最後,如果對你來說安全邊際在買進股票時很好用,那麼對於賣出股票也應該同樣有效。因此,如果你想要在一檔股票低於價值 15% 時買進,那麼你也不應該等到股票價值高估 15% 時才賣出。這需要你因此放棄另一個價值投資的原則,就是買進一間優質企業並永遠持有這間公司這點,其實這點不僅僅不明智,也與真正的價值投資不同。

結論

我寧可在價值被低估 50% 時才買進,而非只要低於內在價值就買進嗎?當然,而且如果你打了 75% 的折扣,我還會更高興。如果你的估值非常保守,我也會因此感覺更舒適嗎?沒錯,而且如果你算的都是流動資產的話,我甚至會更高興。

但是我目前處在的世界中,並沒有存在這麼多這種投資機會。而當我發現這種機會時,通常都會發現是個騙局而不是真正的有便宜可撿。這就是為何我從來沒有正式的使用安全邊際在投資當中。(編譯/Rose)

Musings on Market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Aswath Damodaran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Aswath Damodaran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