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如果稅改後 股利改採分離課稅 存股者該如何因應?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KGI凱基證券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GI凱基證券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如果稅改後 股利改採分離課稅 存股者該如何因應?

2017 年 6 月 27 日

 
展開

稅改後,未來台灣股民在買股票時,可能會產生 4 種費用:

  • 證交稅:只要有買賣股票都要繳。
  • 手續費:付給證券商的費用。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單筆股利所得超過 2 萬元時,要繳 1.91% 健保補充保費,用來補貼健保。
  • 綜合所得稅:未來稅改的方向,有可能會變成大多數散戶投資人要繳更多的「分離課稅」方案。

這真的是一隻牛剝 4 層皮了!

領股可以退稅 (有扣抵稅率),是因為政府課了 2 次稅!

以前我們常聽到有領股利的人反而可以「退稅」,原因是這樣的:假設艾蜜莉買進 A 公司的股票,A公司賺了錢後,繳了營業所得稅給政府,再將剩下部分的獲利發給股東,也就是所謂的「股利」。

那如果身為股東的艾蜜莉拿到股利後,又要將股利所得的收入再交一次個人綜合所得稅,這樣等於政府向同一筆錢課了 2 次稅。

因此為了同一筆收入不重複課稅的精神,才有所謂的可扣抵稅額可以「退稅」這件事。有句話說「股民有三賺:賺股息、賺價差、賺可扣抵稅額。」之前通常領股利的小股民,每年都收到退一點點稅的小確幸。

螢幕快照 2017-06-27 17.14.53
(圖片來自經濟日報)

稅改後,取消可扣抵稅額,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但是,未來政府稅改後極有可能取消「可扣抵稅額」,並改採「分離課稅」,以後 5 月報綜所稅時,薪資收入和股利收入要分開課稅 (無法扣除綜所稅中扶養父母、子女…項目),而股利的稅達 20%~25%!

舉個例子:有一位存股者的 B 小姐,原本每年股利收入 50 萬,如果她原本的稅率不高、有可以申報的抵稅項目 (扶養父母…等),再加上買的股票扣抵稅率高,這樣可能不僅不用繳稅,還會收到退稅!

但稅改通過後,因為分離課稅,可 B 小姐能得繳 10 萬到 12.5 萬的稅。

也許有些人會說,稅改的結果讓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由 45% 降低為 40%,好像對大家還是有點好處的。其實,這根本是政府變相「劫貧濟富」。請您先試想:要交到 45% 稅率的人,是有錢、很有錢、超有錢的大戶!這樣的稅改,等於是調高小股民的稅,有錢人稅卻變更少!

領到股息,就一定有賺錢嗎?

文章寫到這裡,也許有些人會問「如果有人在股市賺了好上百萬的股利,難道不應該繳稅嗎?」我覺得有賺錢,當然應該繳稅,但問題是「真的有賺到錢嗎?」

如果您是對股市有基本認識的人一定知道,我們領到的股利,其實是降低股票價值換來的錢。舉例子來說,假設原本股價 40 塊股票,股利發 5 塊,隔天開盤參考價會變成 35 塊,換言之,您領到的股利,其實是您自己的錢!

所以再請您思考一次前面的問題:「領股利真的算賺到錢嗎?」如果沒有填權息,反而是虧損的啊!

稅改,只會加深貧富差距、逼走台灣股民

以結果論來說,稅改會對台灣貧富差距和股市造成很大的影響:一是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稅改只會加深貧富差距;二是稅改對存股者非常不利,台灣股市正在逼走長期投資人,卻調降當沖稅率鼓勵投機。

身為股民,你可以這樣做…

那麼身為存股族或退休想領股利當現金流的投資人,該怎麼辦呢?

選擇一:忍耐!好吧,算了…政府要扣就扣吧,忍耐一點…

選擇二:想辦法影響政府的政策,像是:向民意代表立委反映、分享這篇文章等等,雖然做了不一定有用,但至少努力過!

選擇三:以後股東會向大股東提案少發股利,讓股利留在公司再投資,公司賺錢後,理論上價差可以賺更多。或請公司以後不要發股利,改採「現金減資」的方式把錢發還給股東。

選擇三:減少在台股的投資。若您「存股」的目的是打算收穩定的現金流,那麼還有別種選擇,例如可以考慮買美國上市的優質公司債,這是免稅的,而且收到的現金流還更穩定!

快速結論

政府本次稅改方向,讓長期投資者以後有「一隻牛剝四層皮」的無奈感,更會加深台灣貧富差距、逼走存股者。

以我個人來說,一旦定案「股利分離課稅」20%~25% 後,會考慮慢慢把一半的資金轉往美股或美債投資!

KGI Link-03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KGI凱基證券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KGI凱基證券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