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比魯柏·梅鐸 (Rupert Murdoch) 更懂得規模的價值 — 無論是作為買家,還是作為賣家。
北美時間 12 月 14 日上午,迪士尼(Walt Disney, DIS-US) (Disney) 宣佈與梅鐸擁有的 21 世紀福斯公司 (FOX) 達成協議。梅鐸把後者的大部分核心娛樂資產 — 包括電影製片廠二十世紀福斯、22 家地方有線體育電視台、國家地理頻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FX 有線電視台 (Fox Broadcasting Company) 、英國天空電視台等 — 以 661 億美元的總價賣給了迪士尼,只給自己留下了福斯電視網、福斯新聞台等少部分資產。
這意味著 86 歲的梅鐸拋掉了過去 60 年以來不斷收購得來的大部分資產,甚至不惜為此打亂自己為兩個兒子設置的接班計劃。
敲定這一筆無論對誰都影響巨大的生意,梅鐸僅僅花費了 2 個月的時間。就連他自己接受採訪時,都不由得感嘆了一下。
考慮到他的婚姻風格,果決當然是梅鐸性格的一部分。不過他對媒體格局的判斷已經不是秘密。《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援引接近梅鐸家族的人士稱,過去一段時間梅鐸家族開始質疑 21 世紀福斯的規模是否足夠大,以應對未來幾年中來自於 Netflix、亞馬遜(Amazon, AMZN-US) (Amazon) 、蘋果(Apple, AAPL-US) (Apple) 、Google、以及臉書(Facebook, FB-US) 這樣的網路公司的挑戰。
所有的規模化舉措都不順利。過去幾年裡,梅鐸一如既往地試圖擴大自己傳媒帝國的版圖。2014 年 6 月,梅鐸提出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 TWX-US) (Time Warner) ,希望將 HBO 和華納兄弟收入囊中。2015 年 9 月,梅鐸和國家地理學會達成協議,將後者變成了自己掌控的一個營利性組織。2016 年底,他再次向英國天空電視台出手,希望能夠全資擁有這家他心心唸唸已久的公司。甚至就在今年 11 月,路透社的報導稱,梅鐸兩次致電 AT&T 希望能夠購買電視網 CNN。
除了與國家地理學會的交易,大部分收購要約都因為政府部門對於壟斷的擔憂與監管,抑或是收購標的的反對態度而歸於失敗。
2017 年 8 月,21 世紀福斯發佈 2016 年 7 月到 2017 年 6 月這一財年的年報。雖然收入和利潤均比此前有所上升,但華爾街仍然顯得憂心忡忡。過去三年裡,這家公司的股價下跌達到了 25% 。由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路上收看娛樂節目,華爾街並不看好這家以有線電視、電視網、以及電影為主業的公司。
梅鐸自己回憶,10 月他接到來自迪士尼 CEO 羅伯特·艾格 (Robert Iger) 的電話,求購 21 世紀福斯的相關資產。這是一個好機會。他對規模的執念,恐怕要換一個方向進行了。
(魯柏·梅鐸)
傳媒行業“規模為王”的道理,梅鐸的父親言傳身教。
1921 年 1 月,基思·梅鐸成為墨爾本當地報紙《先驅論壇報》的主編,通過將其改造為吸引眼球的小報風格,讓這份報紙的發行量成長了 50%。此後,基思·梅鐸大量收購其他報紙、甚至是廣播電台,因為基思·梅鐸相信,每一家媒體都能夠讓其他的媒體獲得更高的知名度、並支持其他媒體的業務。
基思·梅鐸在 1952 年去世。接手傳媒生意的魯柏·梅鐸幾乎完美繼承了其父親的經營思路。梅鐸治下的報紙大多遵循了小報的風格。《經濟學人》稱其為“現代小報”,混合了性挑逗、道德醜聞、以及政治鬥爭。這種風格雖然上不了檯面,但頗能迎合市場。
一些人是這種立場的堅定反對者,比如賈伯斯的遺孀勞倫斯·賈伯斯。賈伯斯曾經開玩笑說,如果梅鐸來他家做客,他得背著妻子先把家裡的刀藏起來。勞倫斯如今是《大西洋月刊》的所有權持有者。
不過整體而言,梅鐸的影響力還是來自於規模,而規模來自於頻繁的併購。就在澳洲,梅鐸在幾年間併購了新南威爾士、昆士蘭、伯斯、雪梨等地的多家地方報紙。時至今日,梅鐸掌控的報紙可以占到澳洲全國日報發行量的 59%。
併購也成為梅鐸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1968 年,梅鐸買下英國《世界新聞報》,並於次年買下《太陽報》。托尼·貝理雅執政時的副新聞主管蘭斯·普萊斯形容梅鐸是“英國第 24 位內閣官員”:“在唐寧街 10 號,每個大決策都得考慮三個人的意見:首相、副首相和梅鐸。”
1973 年,梅鐸通過收購美國《聖安東尼奧新聞快報》進入美國市場。1984 年,通過收購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斯,梅鐸逐漸建立起以福斯為品牌的傳媒集團,包括福斯新聞網、福斯電視台等。2007 年,梅鐸收購擁有《華爾街日報》的道瓊斯集團。美國國會一度因為梅鐸召開聽證會,深埋在國會議員心中的疑慮是,梅鐸是否可能通過他的新聞集團,來干涉新聞及言論自由。
然而,正如梅鐸在多個場合指出的,他所擁有的 21 世紀福斯以及新聞集團兩家公司並不是全球最大的傳媒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 CMCSA-US) (Comcast) 、時代華納、維亞康姆 (Viacom) ,都與梅鐸旗下資產規模相當甚至更大。而梅鐸被稱為傳媒大亨,只是因為他個人對於旗下公司的掌控力是最強的,並且成功地在公司中樹立起了個人權威。
(二十世紀福斯的廠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梅鐸的收購策略只不過是整個傳媒業的縮影。這個行業從建立的一開始,天然的就因為規模的重要性,而具有了集中整合的趨勢。
早在基思·梅鐸剛剛接管墨爾本《先驅論壇報》的 1920 年代,由威廉·赫斯特創立的赫斯特報系就已經成為了大型傳媒集團。除了雜誌、廣播以外,赫斯特報繫在全美 18 個大城市擁有 28 份報紙,每天每四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閲讀赫斯特報系旗下的報紙。
而正如赫斯特報系和基思·梅鐸所展示的那樣,傳媒業的整合併不受媒介的限制。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出版…只要是媒介,都能夠被納入其中,而且不同媒介之間的協同效應被進一步放大 — 一部電影現在電影院上映,然後通過電視網播出,就能獲得更多的觀眾和更大的市場。
到 1980 年代為止,巨型公司 — 時代華納、康卡斯特、維亞康姆、迪士尼、21 世紀福斯 — 基本構成了北美傳媒業的格局。出現這一情況的重要原因就是有線電視開始大規模普及,進一步衝擊了原本電影製片廠的生意。最終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將傳統的電影製片廠和電視公司牢牢捆綁在一起,消解了新的媒介對於舊媒介的威脅。
而在歐洲,貝塔斯曼、維旺迪等一批巨型公司也在 1990 年代之後開始擴張。前者從一個神學出版社變成集電視、圖書、雜誌、音樂於一身的大型傳媒公司。法國公司維旺迪的市值也接近 300 億歐元。
21 世紀福斯的前身被稱為新聞集團。被拆分前涉及出版、報紙、雜誌、廣播、體育聯盟、電影、電視等多個行業。直到 2013 年,受到旗下《世界新聞報》竊聽眾多名人、政治家、軍人、甚至倫敦地鐵爆炸案遇難者家屬的電話這一醜聞的影響,新聞集團拆分。出版、報紙、雜誌沿用新聞集團的名字,而剩下的業務則被歸入 21 世紀福斯這家公司。
(21 世紀福斯)
隨著網路的普及,原本帶來威權的規模化媒體集團,開始把多元化視為抵禦危機的一種方式。
Netflix、亞馬遜、蘋果紛紛推出自己的影音服務,觀看有線電視的觀眾數量開始減少。在過去幾年裡,這始終是折磨媒介公司管理層的事情,尤其是他們被華爾街分析師翻來覆去拷問的時候。
梅鐸奮起反擊。早在 2005 年,梅鐸就主導了對於社交網站 MySpace 的收購,價格為 5.8 億美元。不過,新聞集團與 MySpace 基因不合,前者老派,後者新鋭,整個市場最終歸 Facebook 所有。而隨著網路公司的市值一個個突破千億美元,梅鐸想要再買一個 MySpace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退而求其次,梅鐸尋求與傳媒公司之間合併,希望通過更廣泛的受眾,來增加自己的行業中的話語權。不過,其他傳媒公司似乎並沒有怎麼意識到他們面臨的挑戰有多麼嚴峻。
2014 年,梅鐸尋求收購時代華納未果之後,時代華納的 CEO 傑夫·比克斯表態:“一般來說,大的兼併總是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這是一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選擇。同時,這種大規模的決策事件一般也會打亂日常工作的節奏。因此,我鼓勵各位,把目光放的更長遠些,當我們在思考是否要成為大公司一員的時候進行更全面的考量。”
然而,兩年以後,時代華納就成了第一家把自己賣掉的巨型傳媒公司。2016 年 10 月,電信巨頭 AT&T 用 854 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
BTIG 媒體分析師理查德·格林菲爾德以一種極盡嘲諷的口吻寫道:“時代華納董事長兼總裁傑夫·比克斯及其高層團隊看到了整個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持續衰落。我們相信,比克斯最終將作為行業內最聰明的總裁被人們銘記 — 他知道何時賣掉公司、何時急流勇退,以便為股東爭取最大的價值。”
這可能是梅鐸最後一次嘗試。以 21 世紀福斯 600 多億美元的市值,追求一下 800 多億美元市值的時代華納也許還算合理,但 1600 多億美元的迪士尼、1800 多億美元的康卡斯特顯然並不現實。
於是就有了 2 個月內敲定的飛速交易。
“梅鐸試著去買,但是當買不到的時候,他並不生氣,他賣東西。”《紐約時報》的報導援引投資銀行 Needham & Company 分析師勞拉·馬丁的說法。
(《辛普森一家 (The Simpsons) 》預言迪士尼將會收購二十世紀福斯)
現在,將 21 世紀福斯出售以後,梅鐸將壓力完全轉嫁到了迪士尼身上。而以 ESPN 為代表的迪士尼電視業務在過去幾個季度中持續下滑。華爾街不斷要求迪士尼拿出更好的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在財報發佈後的分析師會議上,總會有人提問,迪士尼是否會考慮新的收購提案,暗示迪士尼應該收購 Netflix 或者被蘋果收購。
艾格的態度一直很曖昧,但措辭的變化顯示迪士尼的自信正在變得越來越稀薄。最開始,艾格會強硬地表示相信 ESPN 的品牌價值。到了後來,迪士尼決定推出兩個串流媒體服務平台,分別基於 ESPN 以及迪士尼自己的影視內容。艾格稱其為“一次極為重要的、非常重大的戰略轉變”。
在擔任迪士尼 CEO 迄今的 12 年裡,艾格習慣於用收購來解決問題。儘管有類似於短影音公司 Maker Studios 這樣的小型收購不算成功,但皮克斯 (Pixar) 、漫威 (Marvel) 、盧卡斯影業都成為了迪士尼重要的成長引擎。
即使以這樣的標準來看,迪士尼收購 21 世紀福斯仍然顯得極為大膽。以往的收購更多集中於電影內容製作以及品牌 IP 之上,而這一次他們收購來的最主要資產是電視台這樣的渠道資產。此外,661 億美元的金額是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加起來的 4 倍。
外人無從得知迪士尼為了這起收購案籌劃了多久,但根據梅鐸的說法,雙方是從兩個月之前開始就這件事情進行接觸的。迪士尼的緊迫感顯而易見。
一些威脅的訊號來得越來越強烈。2017 年 9 月,蘋果和亞馬遜這兩家網路公司也加入了爭奪 007 品牌版權的隊伍。據估計,007 系列的完全版權價值在 20 到 50 億美元之間。
不久之後,亞馬遜影業主管羅伊·普萊斯表示,工作室將會在今後努力開發大製作,迎合全球觀眾口味的影片。公佈的三部科幻項目,從漫畫或者小說原著改編而來,還請來王家衛執導美劇《幫派之戰》。值得一提的是,該主管因為涉嫌性騷擾於今年 10 月離職。
10 月,Netflix 首席內容長泰德·薩蘭多斯表示,Netflix 將在明年推出 80 部原創電影,並在年內全部完成發行。這個數字,一旦實現,將讓 Netflix 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製片廠。
作為應對,迪士尼將在明年春天推出串流媒體服務 ESPN Plus,而圍繞迪士尼、漫威、盧卡斯影業 (Lucas film) 和皮克斯準備的另一項串流媒體服務則安排在了 2019 年下半年。為了完成這些串流媒體,以及整合 21 世紀福斯的工作,艾格第四次推遲了自己的退休時間。
現在看起來,這將會是一場有關時間的戰爭。究竟是網路公司最先掌握傳媒巨頭製作內容的能力,還是傳媒巨頭先打破網路公司對於新媒介的壟斷?
收購 21 世紀福斯使得迪士尼得以推遲決戰的時間點。理論上,迪士尼鞏固了內容方面的優勢,而更多的電視頻道則會在短期內強化渠道話語權 — 當然,和當年梅鐸併購 MySpace 一樣,最終的勝利還得看迪士尼能否主導新一代受眾的慾望和行事方式。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