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總是「在絕望中反彈,在半信半疑中展開,在希望上漲時反轉向下,而且毫不留情。」,這就是股票市場的鐵律,與我們日常生活邏輯不同,也是諸多高級知識份子,或是在專業領域成就非凡的人,栽在股市的原因之一。
當你聽到有人說,最近的行情很難做,其實就是『最近市場漲跌,超乎自己的邏輯判斷,也可能還因此而賠了錢。』,市場漲跌本來就沒有義務要符合你我的主觀預期。
股市操作雖然不可能完全排除運氣成分,但是也僅止於『一部份』,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有沒有一套合乎『市場漲跌邏輯』的交易策略,例如,新產品的發展頗具未來性與話題性,而某公司在此領域深耕多年後,已經領先同業,近期市場的焦點轉向與此產品相關的話題,而股價就在報章媒體的競相報導吹捧下,展開一波段的上漲。
這種股價的上漲就是建構在半信半疑的預期之下,然在財報公佈之後,也很容易因為獲利跟不上而拉回修正。此時若適逢整體大盤進入修正格局,個股股價要重回高點恐怕必須等待一段時間,一旦時間久了市場不再關心此話題,該股的交易逐漸清淡,股價很容易進入一段長時間的整理格局。
此外投資人很容易,因為過份關注『價格』,而忽略的價格『波動幅度』。
平心而論,一般投資人與所謂的交易大戶 (三大法人、董監事、機構投資人、市場主力等) ,在取得個股專業投資訊息上,是處於極度劣勢的,而這些交易大戶,在進出股市時很容易就造成股價或指數大漲或大跌 (價格波動) ,特別是在股價指數反轉向下 (或是向上) 當時,接二連三的大跌 (大漲) ,經常就是這些交易大戶競相進出所留下的交易痕跡。
出現上述狀況的次數越頻繁,股價趨勢反轉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股價又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要用落後的基本面數據來驗證已經發生的股價變動是不合邏輯的。
最後尚須留意股價指數出現大跌 (或大漲) 當下所對應的指標位置,若只是因為短線漲多在指標過熱時出現大跌,這樣的拉回修正尚不足以影響波段漲勢,一旦是處於跌深反彈過後,立即出現連續大跌的情形,這種交易大戶競相賣出的格局,就很容易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較大的利空,而讓股市進入較長時間的整理格局,投資人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