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龐大市值會障礙股價上漲嗎?這 10 家企業市值有望破兆美元!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龐大市值會障礙股價上漲嗎?這 10 家企業市值有望破兆美元!

2021 年 7 月 28 日

 
展開

龐大的市值並不是未來上漲的障礙。上月末,Facebook 取得了迄今為止最顯著的成就:市值達到 1 兆美元。只有五家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達到了 1 兆美元大關,佔目前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公司總數的 0.08% 。這大致相當於一個高中籃球運動員進入美國國家籃球協會的機率。這是一個精英俱樂部。

由於Facebook(FB)已經獲得了俱樂部准入資格(儘管其市值在 7 月 8 日略有下降,降至 9,800 億美元),我們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再看到下一個進入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聯邦政府想要控制大企業,也是因為目前擁有數兆美元資產的俱樂部成員天生就有一種保持俱樂部較小規模的動機。

下一個成為會員的候選人市值和准入門檻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落差,我們稱之為兆美元懸崖。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我們《巴倫周刊》密切關注了所有這些股票,過去幾週,我一直在和同事們討論下一家可能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公司是誰。我還諮詢了消息人士並對《巴倫周刊》Review & Preview 每日新聞簡報的讀者進行了調查。

Visa 可能是下一家市值破兆美元企業

有幾個名字經常被提及:特斯拉(Tesla, TSLA-US)、Shopify (SHOP)被提及的不太明顯,該公司的市值排名比較靠後,市值僅為 1,820 億美元。Shopify 已經成為反亞馬遜(Amazon, AMZN-US)聯盟中的一員,為實體供應商和其他企業提供簡單的電子商務工具。當亞馬遜(AMZN)試圖抵禦監管和可能的拆分時,Shopify 卻可以保持低調,繼續招募新業務。

我會押注 Visa 是下一個達到 1 兆美元的公司,即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該公司與經濟復甦密切相關,因為它可以從通過其全球電子支付網路進行的交易中分得一杯羹。

Visa 的業務部分是技術,部分是金融服務,隨著全球現金使用量的下降,這項業務一直順風順水。在過去十年中,Visa 股票的年化報酬率為 28% 。如果這種模式持續下去,到 2024 年,Visa 的規模將達到 1 兆美元。

雖然下一個兆美元市值的公司是誰顯然是一場猜謎遊戲,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龐大的市值並不是未來上漲的障礙。蘋果(Apple, AAPL-US)自從 2018 年 8 月成為首家市值達到 1 兆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以來,其年化報酬率已達到 44% 。該股 7 月 7 日創下歷史新高,市值達到 2.4 兆美元。

下一個兆市值公司是誰?

註:僅限美國上市股票,時間: 2021 年 7 月 8 日。資料來源:FactSet

我問富達的產業策略師丹尼斯?奇澤姆(Denise Chisholm),所謂的大數定律是否會起作用。她說: “ 無論如何,大小都不是特別具有預測性。標準普爾資訊技術指數佔標準普爾整體指數的比例現在超過了 20% ,這對於該板塊或產業未來能否跑贏大盤有任何意義嗎?答案是否定的。 ” 現在,擁有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成員勢頭強勁。 “ 運動物體趨向於保持運動, ” 她說。

科技公司的秘訣是不斷擴大利潤率,其估值基本上與歷史標準保持一致。Yardeni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過去 15 年,標普 500 指數中資訊技術產業的營業利潤率翻了一番,最近達到 21% ,而標普 500 指數的整體利潤率一直保持在 10% 左右(不包括金融危機期間的暴跌)。

科技的魔力——以及那些兆美元市值俱樂部通行證——現在正遭遇越來越多的監管。盧特霍爾德集團(The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官吉姆保爾森(Jim Paulsen)表示: “ Facebook加入兆美元市值俱樂部這一頭條新聞,將帶來更多監管。 ”

7 月 9 日,該命令由 72 項倡議組成,既寬泛又狹隘。它阻礙了巨頭之間的整合,同時也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比如寬頻服務的提前終止費、難以修復的消費者設備費和航空公司的行李費。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已經認識到,科技監管對大眾來說並非易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2020 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儘管人們對科技相關數據和隱私做法感到不安,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成年人支持加強科技監管。

隱私監管在政治上是複雜的,尤其是如果它意味著要控制那些讓社交媒體、網路搜尋和電子信件等服務變得免費的廣告。但是在限制寬頻收費或讓智慧型手機電池更容易修理方面,大家並沒有太多爭議。白宮似乎是在攻擊公司的痛處——它們在客戶服務方面的記錄好壞參半。目前,投資者仍普遍忽視監管。在拜登發布行政命令後, “ 兆美元市值俱樂部 ” 的五個成員 7 月 9 號的股價要么上漲,要么持平。

亞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 Research)總裁埃德亞德尼(Ed Yardeni)表示,現在是更認真對待監管的時候了。 “ 這裡一個兆美元公司,那裡一兆美元公司,這吸引了很多政客的注意。 ”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