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資產配置的三大迷思
作者 Brandon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Brandon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資產配置的三大迷思

2019 年 5 月 24 日

 
展開

許多人在了解資產的風險類型以及自己的風險忍受程度後,想要開始做自己的資產配置,卻在查詢資料時被坊間對於資產配置不準確的說法誤導,進而放棄做資產配置,讓自己的資產暴露於風險之中,本文將分析常見的三個資產配置相關迷思,解答許多人心中的困惑。

一、資金太少並不需要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會使報酬率降低,導致許多人會認為,在初始資金不高的情況下進行資產配置反而是過度保守的行為,讓自己沒辦法達到財富自由。

這個說法在進行資產配置的目的上有誤,我們曾討論過投資人為什麼應該進行資產配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許多投資人缺乏足夠的時間與經驗來對市場做深入研究,如果這些人抱著快速達到財富自由的想法,將資產集中投入在一兩檔個股上,最可能的結果並不是買進新房,而是住進套房。

事實上,一般的資產配置都會考慮投資人資產的多寡,我們在討論個人風險忍受程度時提過,風險忍受程度除了衡量個人風險偏好以外,更考量了個人資金規模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等客觀條件,若投資人資金較低,又缺乏深入研究市場的時間與經驗,那麼採取保守型的資產配置是較好的投資選擇。

二、基金費用過高,只會讓虧損增加

基金是常見的資產配置工具,但許多人會感覺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過高,甚至侵蝕到本該有的獲利,因此排斥運用基金來做資產配置。

實際上基金適不適合做為資產配置的工具呢?這需要等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風險忍受程度後才能做判斷,保守型的投資人缺少直接投資債券的方式,因此債券型基金會是適合的投資選項;穩健型的投資人追求跟市場相似的報酬,而投資 ETF 最能追蹤指數報酬率;積極型投資人希望獲取高於市場的報酬率,但如果缺乏獨立研究的時間與能力,適合投資方便且不需要自行選股的基金。

三、自行設立股票投資組合更方便

許多人會認為資產配置的成果是低風險低報酬,不如自己建立一個股票投資組合,也能運用負相關性的關係達到低風險,同時具有更高的報酬率。

然而如同我們不斷強調的,資產配置適合缺少時間與能力的人,這些人勉強自己選出的股票投資組合能帶來高於市場報酬的機率並不高,反而因為缺乏充足的盯盤時間,而使得風險比購買基金高。

除了這三個常見的迷思之外,坊間還有許多關於資產配置的誤解,但其實只要投資人謹記自己為什麼需要資產配置以及對於風險的忍受程度為何,都能夠輕鬆看出坊間說法是不是合理的,接下來我們將解釋資產配置的運作方式,讓投資人了解當資產配置決定好後將如何受益。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Brandon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