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閱讀」真能改變一家公司?影響 10 個企業家的 10 本書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閱讀」真能改變一家公司?影響 10 個企業家的 10 本書

2021 年 3 月 18 日

 
展開

我寫過很多企業界的巨頭,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特別愛看書。甚至有些企業家,其今天的成功,跟他年輕時看過的某一本書,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盤點一下曾經影響過 10 位企業巨頭的 10 本書:

1. 雷軍與《矽谷之火》

2. 馬雲與《人生》

3. 馬斯克與《基地》

4. 孫正義與《龍馬來了》

5. 蒙格與《富蘭克林自傳》

6. 段永平與《窮查理寶典》

7. 王興與《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8. 張一鳴與《少有人走的路》

9. 貝佐斯與《從優秀到卓越( 2496-TW )》

10. 任正非與《毛澤東選集》

1 雷軍與《矽谷之火》

1987 年,雷軍考入武漢大學電腦系。在班上,他成績不算是最好的,入學時全系一百多人,他是 24 名。雷軍對自己有超強的責任感,他覺得上大學的時間很寶貴,不能浪費,於是開學第一天就去圖書館自習。本來之前還有午睡的習慣,看到有的同學中午不睡覺,他便也戒掉了這個習慣,中午都堅持學習。

不過,責任感不代表使命感。雖然雷軍很用功,他並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如果就這麼盲目地努力下去,雷軍或許也會成為小有成就的人,但是絕對走不到今天這樣的大成之路。幸運的是,大一的雷軍,就在圖書館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當時,他看了一本書,名叫《矽谷之火》。

該書講的是賈伯斯等矽谷英雄們創業的故事。當時雷軍看的那本書印刷很粗糙,翻譯也很彆扭,但是他看了卻激動萬分。據若干年後雷軍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描述:

當時看了這本書,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沿著 400 米的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好幾個通宵,我怎麼能塑造與眾不同的人生?(見《雷軍北京大學 “ 一刻演講 ” 》, 2014 。下同)

在激蕩之下,他給自己立下一個宏願:

我也要像賈伯斯一樣,創造一家世界一流的偉大公司。

雷軍比一般人更厲害的地方在於,立誌之後,他不是熱血幾天就冷卻了,而是馬上就開始行動。當天他就規劃好,要用最短的時間畢業,然後儘快創業。在這種精神力量的鼓舞和超強的執行力之下,雷軍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修完了所有的課程,並且在課餘時間開始了創業的嘗試。

到大學畢業時,雷軍不僅已經是電腦領域的技術專家,而且擁有了豐富的創業經驗。這也為他 22 歲就被求伯君相中,進入金山公司並很快成為總經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金山工作的十幾年,雷軍鉚足了勁,想把金山做成一家頂級企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沒能如願,只是勉強帶領金山上市而已(當然對普通人而言,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雷軍不認為自己是普通人)。

此後,雷軍黯然離開金山,過了兩年睡到自然醒的悠閒日子。但是他心中的夢想一直沒有放棄。40 歲時,他又出來創業,打造出小米,並用最短的時間將小米做成一家世界 500 強公司。所以後來雷軍說:

我在 40 歲的時候,沒有忘記 18 歲的夢想,我去試了。我自己特別喜歡一句話,叫作 “ 人因夢想而偉大 ” 。只要你有了夢想,你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資料來源:1985 年出版的《矽谷之火》

2 馬雲與《人生》

1982 年,馬雲高考落榜,去應聘當保安,因為長得太瘦而被刷下來,只好自謀其他職業。但是找了五六份工作,對方都不要他。好在他爸爸作為當地文化圈名人(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還有些關係,幫他聯繫了一個活:給雜誌社搬書。

於是,馬雲每天蹬著三輪把出版社的《山海經》、《東海》、《江南》雜誌送到火車站,每個月賺 35 塊錢。馬雲覺得,這樣的日子非常快樂,就這麼過下去也挺好的。

但是有一天,他在火車站看到一本書:路遙的《人生》。扉頁上的字吸引了他: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尤其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因為這句話,馬雲翻開了書,也翻開了另一個人生。他被這句話震撼了,也被書中所寫的農村青年高加林的故事吸引了。高加林與命運抗爭的過程,讓 18 歲的馬雲心潮澎湃。受路遙的影響,馬雲決定回去複讀,繼續高考。第二次依然沒考上,但是成績有了進步,第三次再复讀,終於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

正是有了杭州師範學院的經歷,馬雲才遇上了後來的妻子張瑛,才能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老師,才能夠去夜校教英語,才能夠為政府擔任翻譯去美國見識了網路。如果沒有當初《人生》的激勵,後面這些路,也許會截然不同。

《人生》是一本很短的小說,很推薦年輕的朋友們讀一讀。如果還有時間,也可以再讀一下路遙的另一本書《平凡的世界》。相信讀完以後,你會像馬雲一樣,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有全新的思考。

3 馬斯克與《基地》

馬斯克有一個夢想,現在越來越為大家熟知了,那就是 “ 讓 100 萬人移民火星 ” 。儘管有不少人說他是煽動,但他卻實實在在地在一步一步朝這個目標前進。而且在前進過程中,順便把自己做成了世界首富。世界上可以做的產業那麼多,為什麼馬斯克偏偏會對移民火星如此感興趣呢?答案來自於他的小時候。

馬斯克從小性格孤僻,愛書如命。每天閱讀的時間可以長達 10 小時以上。對他影響最大的書,是阿西莫夫的《基地》。書上講,在銀河帝國時期,心理史學家兼數學家哈里.謝頓精確計算出,人類將進入一個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代。

為了應對黑暗時代的到來,謝頓聚集了人類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了一個 “ 基地 ” ,希望其成為挽救人類文明的燈塔。馬斯克看了這部書之後,心潮澎湃。覺得自己要向謝頓學習。他認為,假如人類未來面臨危機,那麼拯救人類文明,將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是馬斯克太空夢想的來源。

31 歲那年,他通過創業成功套現了 2.5 億美元(稅後 1.8 億),隨後就開始了追求這個太空夢想。他先後創立或者掌舵了火箭公司SpaceX、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 TSLA-US)、太陽能公司SolarCity、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星鏈公司StarLink、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等。

其中,SpaceX已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私營火箭公司,特斯拉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動車公司,也是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可以說,馬斯克幾乎以一己之力,改寫了人類私營商業的航空進程,並推動了人類汽車電動化時代的提前到來。

有人可能會認為,除了火箭以外,其他公司和太空又沒有關係,為什麼馬斯克要花費那麼大精力去做呢?實際上,馬斯克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在為太空之夢做準備。

SpaceX 是為了不斷降低星際航行的成本;特斯拉是為了提供在火星上也可以使用的車輛;SolarCity是為了提供太陽能;The Boring Company是為了在火星上挖隧道,供人們在地下生活和交通; Hyperloop是為了建立快速公共交通和Tesla提供私人交通;StarLink是為了提供火星通訊;NeuraLink提高人類腦力與體力,並對抗可能的邪惡AI。

所以,我們可以說,今天馬斯克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為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的這些改變,都和很多年前那個瘦弱的小男孩讀到的那一本厚厚的書有關。

除了《基地》之外,影響馬斯克的還有《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這兩本都是想像力非常恢弘的巨著,不過《基地》比較嚴肅,《銀河系搭車客指南》比較詼諧一點。對太空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一看。

《基地》還影響了貝佐斯,這位電商界的王者也是因為《基地》、儒勒.凡爾納系列小說以及《星際迷航》系列電影,而確立了讓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他成立的藍色起源公司,也是現在美國航天界最重要的私營玩家之一,僅次於馬斯克的SpaceX。

4 孫正義與《龍馬來了》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最期盼能給你投資的投資人,可能不是張磊或沈南鵬,而是孫正義。因為孫正義巨有錢,而且巨願意花錢,是你要一百萬,他非要給你一個億的那種,而且通常他看好的領域,有可能就是影響世界未來十幾二十年的方向。

雅虎(母公司 Verizon,VZ-US)和阿里巴巴(Alibaba, BABA-US)的早期,都是在孫正義的大筆投資下發展壯大的,現在他(通過軟銀(SoftBank Group Co, 9984-JP )控股)還是這兩家公司的最大股東。

孫正義是韓裔日本人,小時候叫安本正義,後來才改回祖姓(他祖上是中國福建,因經商而移居朝鮮)。他爺爺奶奶都是二戰時偷渡到日本的,早年全家( 5903-TW )都沒有日本身份,也沒有正式工作,日子非常窮,所以孫正義小時候的生活過得比較慘。

但他倒是一直都胸怀大志,認為自己是個天才,生下來就是乾大事的。1971 年, 14 歲的安本正義上初二,讀到了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龍馬來了》(中譯本名為《坂本龍馬》)。小說描寫的是日本維新志士坂本龍馬的故事。其生在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只活了 31 歲就被刺身亡,卻是日本歷史上僅次於織田信長的第二受歡迎的英雄人物。他短暫的一生,對終結日本幕府時代,開啟明治維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打動安本正義的,不是坂本龍馬創下的豐功偉業,而是其年輕時,為了追求夢想而做出的關鍵決定: “ 脫藩 ” 。坂本龍馬的出身是鄉士(低級武士的一種),歸屬於土佐藩。他年輕時日本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他認為救國之道是 “ 尊王攘夷 ” ,所以要脫離藩籍,赴京勤王。

“ 脫藩 ” 在當時是重罪,家族都會受到牽連。可坂本龍馬為了救國,義無反顧地脫藩了。而他的家族也確實因此而家破人亡——一個姐姐離婚,另一個姐姐自殺,哥哥也受到領主打壓。在坂本龍馬想 “ 脫藩 ” 但還在猶豫時,姐姐坂本乙女知道他的心思,對他說:“ 龍馬,你是個男子漢,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應該毅然決然地去做! ”

據若干年後的安本正義回憶, 14 歲的他看書到此,心中狂震,眼淚 “ 噗啦噗啦 ” 地掉下來。日後,這個情節將一再在他的腦海中顯現,成為他諸多艱難決策的精神動力之源。例如,後來他獨自一人去美國留學,就是受坂本龍馬 “ 脫藩 ” 經歷的鼓勵。 26 歲時因為肝炎而差點死掉,也是坂本龍馬的故事讓他支撐下來。

當時醫生告訴他只能再活 5 年。他曾一度以淚洗面,萬念俱灰。但是在醫院重新閱讀《龍馬來了》時,孫正義想到,坂本龍馬 31 歲就死了,自己再活 5 年,照樣是 31 歲,為什麼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呢?最終他決定:哪怕只剩最後 5 年生命,我也要燦爛地燃燒自己!可以說,《龍馬來了》這本書,是孫正義至關重要的精神力量源泉。

除了此書以外,還有幾本書對孫正義的影響也比較大。第一本是他高中讀的《猶太人的商法》。由於對該書作者藤田田的崇拜,孫正義還專門想方設法去拜訪了他。藤田田是日本商界名人,號稱 “ 日本麥當勞(McDonald’s Co, MCD-US)之父 ” ,一般而言並不會有閒工夫去見一個高中生,但孫正義死纏爛打,終於見了一面。藤田田給他的建議是:你一定要學好英語和電腦。

這個建議幫孫正義確定了人生的方向。第二本是他生病期間看的《孫子兵法》,從中他領悟到了日後在商業上所向披靡的法則,他總結為: “ 道天地將法,風林火山海 ” (這裡就不展開講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尋一下)。第三本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求學期間,看到的一期《大眾電子》雜誌。

當時他看到雜誌上有一張英特爾(Intel, INTC-US) i8080 晶片的照片,整個人突然 “ 像是被電擊中了一樣 ” ,呆立不動。按其傳記的描述,孫正義:

“ 激動得渾身顫抖,一種見證歷史轉折點的激動湧遍了全身,眼淚奪眶而出。 ” (見《孫正義傳:打造 300 年企業帝國的野心》,杉本貴司著,王健波譯,中信出版社, 2020 )

看到那張照片後,孫正義連續很多天都被這種激動所包圍。他小心翼翼地剪下那張晶片照片,塑封起來,每天帶在身邊,沒事就拿出來看一看,眼裡全是癡迷,就連睡覺,也要把它放在枕頭旁邊。

心潮澎湃之下, 19 歲的孫正義給自己定下了未來 50 年的人生規劃: 20 歲,開始創業,向世界宣告我的存在; 30 歲,賺夠千億日元(十億美元)的種子基金,用於投身偉大事業; 40 歲,成為產業第一; 50 歲,賺到一兆日元(百億美元); 60 歲,退休,把事業交給接班人。後來,除了 60 歲退休這一條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實現了。

5 蒙格與《富蘭克林自傳》

大部分中國人對蒙格很陌生,但是對投資感興趣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他。今年 97 歲的蒙格,是 “ 股神 ” 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朋友,和 “ 人生導師 ” 。可以說,沒有蒙格,就沒有巴菲特的今天。

蒙格小時候其實有閱讀障礙症,但是他母親非常有耐心地帶著他看書,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在母親的幫助下,他克服了這種毛病,徹底愛上了讀書。以至於後來有了一個外號,叫做 “ 行走的兩腳書櫃 ” 。

他最愛看的是各式各樣的傳記。小時候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魯濱遜漂流記》。那時他還坐在爺爺的膝蓋上,聽爺爺講魯濱遜的故事。幼小的蒙格從魯濱遜那裡學到一個深刻的理念: “ 我一定要變得很富,這樣才能得到全面的自由,就像魯濱遜在自己的島上,可以不必理會任何別人所說的話。 ”

長大一點後,蒙格讀到了《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本傑明.富蘭克林對自己一生往事的回顧,對自己一直所秉持的價值觀和人生準則的梳理。該書自 18 世紀末出版以來,在美國長盛不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

自從讀過富蘭克林的自傳後,蒙格就把富蘭克林當成自己一生的偶像,就連朋友整理的他自己平生事蹟、演講和文章的書,也仿效富蘭克林的名著,而起名為《窮查理年鑑》 (因為富蘭克林曾經編過一本《窮理查年鑑》)。

與很多人讀過這本書以後就把它拋諸腦後不同,蒙格的生活、為人、辦事、創業,都遵照富蘭克林的原則。這種虔誠,完全不遜於中國古代的儒生遵循聖人之教。

巴菲特曾評價說:

蒙格是富蘭克林的忠實信徒,而且開闢出了新的境界。在富蘭克林那裡是建議要做的事,在蒙格這裡會變成必須要做的事。例如,如果富蘭克林說我們要節省幾分錢,蒙格就會做到節省幾塊錢;如果富蘭克林說我們辦事要及時,蒙格就會做到辦事要提前。(見《窮查理年鑑》,彼得.考夫曼編,李繼宏譯,中信出版集團)

雖然蒙格的人生和事業之成功,是很多因素的聚合,但是毫無疑問,《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是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


《富蘭克林自傳》英文版。圖源:amazon

6 段永平與《窮查理寶典》

蒙格受到富蘭克林的影響,但是他自己也對無數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投資人段永平,就對《窮查理寶典》一書推崇備至。段永平在其一手創建的步步高事業正如火如荼的時候,以 40 歲的壯年,卻突然退休,跑到美國去隱居了。

與很多 “ 宣布退休 ” 的企業家實際上 “ 退而不休 ” 、暗中繼續操控著公司不同,段永平是真的完全不管公司的事情。所以他在美國也就無事可做,開始研究炒股。在美國研究炒股,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巴菲特和蒙格。段永平在了解巴菲特和蒙格的投資哲學後,感覺世界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從此開始用他們的理念指導自己的炒股,並成為投資界的傳奇。

2010 年,段永平在參加巴菲特和蒙格的投資公司波克夏年會時,花了 110 美元,買了兩本《窮查理寶典》。他說,這是他人生最好的一筆投資。後來又說,這本書其實 2008 年就買過, “ 真的有點貴 ” 。段永平說 “ 有點貴 ” ,不是嫌錢貴,而是後悔自己買了以後,擱了兩年的時間,都沒有翻看。

他心痛的,是這兩年浪費掉的時間和機會!由此可知,這本書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窮查理寶典》其實並不是蒙格所寫,而是他的朋友考夫曼編著的。但是整本書都是講蒙格的人生和理念。

該書前一部分內容是一個很短的蒙格傳記,以及巴菲特、蒙格家人及朋友對蒙格的評價;後面的主要篇幅是蒙格的重要演講和文章摘錄。由於裡面很多內容都是蒙格談怎麼看世界,怎麼做投資,所以很多搞投資的人都把這本書當成 “ 聖經 ” 去研究。

說實在話,書的後半部分讀起來還是挺費勁的。但是蒙格本人所服膺的理念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反向思考、善良正直、極度專注、超級耐心、堅守理性,熱愛閱讀。所以對蒙格(以及巴菲特)的理念,更關鍵的不是如何去理解,而是理解過後能不能做到。段永平可以說是基本上做到了,所以他的投資非常成功。但可惜的是,更多人知道了,但是用不了。

7 王興和《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創業是非常反人性的一件事情。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追求確定性,而創業卻總要面臨各種不確定的局面。所以企業家特別容易焦慮。但是也有一些人可以很好地接納不確定性,對一切的可能都保持開放的態度。他們是天生的企業家,王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對世界永遠充滿好奇,而且不介意嘗試一切他認為有意思的事情。從 2004 開始創業以來,王興先後做過十幾個項目,其中也有過校內網和飯否的短期成功,但最終一個被賣、一個被封,直到 2010 年做了美團( 03690-HK ),才最終做成一家有影響力的大企業。

而做美團以來,其業務領域也沒有固定邊界,而是不斷地向不同的方向拓展。令人稱奇的是,王興總能在比別人晚起步的情況下,最終做得比別人更厲害,從而佔據市場上更優的位置。從最初的團購,到後來的外賣、酒旅,到現在的社區團購,美團都做得風生水起。

王興的這種發展理念,有一本書提煉得很好,就是詹姆斯.卡斯所著的《有限與無限的遊戲》。2013 年,這本書的中文版重版時,王興曾經為其寫過推薦語:

有本書對我蠻有影響的——叫做《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 “ 規則 ” 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實際上只有一個無限遊戲,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邊界。與之相比,其他的邊界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哲學書,讀起來很晦澀。但是其實,其最關鍵的話,就是全書的第一段:

世上至少有兩種遊戲。一種可稱為有限遊戲,另一種稱為無限遊戲。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當我們理解了這句話,並且用於現實世界時,我們眼中的一切,就截然不同了。例如創業,如果你以 “ 有限遊戲 ” 的思維去看,想的就會是如何戰勝競爭對手;但是如果以 “ 無限遊戲 ” 的思維去看,就會想如何讓自己的事業延續下去,不斷擴展。

有限遊戲的玩法,就是王興在接受《財經》記者小晚採訪時說的: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無限遊戲的玩法,就是王興在現實中玩的美團 “ 無邊界競爭 ” 。雖然王興本人說《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對他的影響很大,但我認為,與其說是書影響了他,不如說是他很早就有類似的想法,而這本書將其用詩和哲學的語言表達了出來。

滴滴出行的程維,也對此書評價很高。他在 2011 年的一篇微博(Weibo Corporation, WB-US)中就說到過這本 “ 很有意思 ” 的書,不知道是不是王興推薦他看的。但可惜的是,程維在創業的過程中,一開始卻沒能用無限遊戲的思維去看待,而是還停留在有限遊戲思維的局限中。

早年的程維,好勝心非常強,最喜歡的書是戰爭類的書。在公司發展中,他面對競爭對手,總是毫不留情地進攻,直到全面獲勝為止。但是這樣凌厲的進攻和凶狠的打法,也留下了很多隱患,招來了很多麻煩。

直到碰了很多壁,程維才意識到:世界是一個物理系統或生態系統,它們的複雜性人類無法定義。後來,他開始喜歡看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書。(見《對話程維:多數人只知道戰爭,卻並不真正理解競爭》,《財經》宋瑋,大眾號LateNews by 小晚, 2017 )

《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在文風上有點類似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都是詩化的哲學語言,有些話含義很豐富,不好懂。

舉書中的兩處文字為例:

我是自己的天才,是我說的話和做的事情的創造者。正在思考的,是我,不是心靈本身。正在行動的,是我,不是意志本身。正在感覺的,是我,不是神經系統本身。

無限遊戲的參與者開始工作,並不是為了將一段時間用工作來填充,而是為了將一段工作用時間來填滿。工作不是無限遊戲的參與者打發時間的方式,而是產生各種可能性的方式。工作並不是抵達一個被期望的現在,然後攫取它以對抗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而是走向一個本身俱有未來的未來。

但是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看完全書並理解全書,只要明白有兩種遊戲,以及知道了兩種遊戲的不同,就已經足以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指導。例如夫妻之間,很多事情沒必要非要爭個你輸我贏,因為愛情和婚姻不是有限遊戲,你們要的是愛情的長久和婚姻的幸福,這是一個無限遊戲。

又如學習,如果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考上一個好大學,那麼這是有限遊戲;但是如果你是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過一個更好的人生,那麼這就是無限遊戲,認識到這點,你學習的內容、方式和持久性就會不同。

再如創業,很多人創立公司,目的就是未來公司被收購或者上市,他只要把錢落袋為安,遊戲就結束了;但是對於更有追求的人而言,上市並不是目的,只是為了一個更高目的而要經歷的一個階段而已。

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是:

世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遊戲。

作者沒有說這個唯一的無限遊戲是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王興認為是人生,我認為是進化,可能你會認為是一個別的東西。不管我們認為的東西是什麼,只要知道無限遊戲的存在,並且願意為之投入,我們的人生就必然會和以前不同。

8 張一鳴和《少有人走的路》

張一鳴出生於 1983 年,是本文寫的 10 位企業家裡面最年輕的,但是他的事業成就,卻並不遜色於其他企業家。在兩年前,字節跳動的估值還停留在 750 億美元時,我就寫道:

假以時日,字節跳動可能會成為比肩阿里、騰訊( 00700-HK )、Facebook、亞馬遜(Amazon, AMZN-US)的大公司。這一天不會很遠。

現在兩年過去,張一鳴帶領著他旗下的抖音、今日頭條、西瓜影片等,一路飛奔。雖然離上面所寫的這四家大公司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其活躍用戶數和營收數據,都相距越來越近。

當人們去分析年紀輕輕的張一鳴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時,都免不了要說到他最著名的一個標籤: “ 延遲滿足感 ” 。在他的微博上和採訪中, “ 延遲滿足感 ” 也是出現機率最高的詞之一。而這個話題,正好是《少有人走的路》一開篇就討論的核心話題。

書的第一部分是講自律的。作者認為: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如果我們碰到痛苦和問題,最好的應對辦法是直面它,而不是逃避。因為

盡可能早地面對問題,意味著把滿足感向後延遲,放棄暫時的安逸或是程度較輕的痛苦,去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這才是對待問題和痛苦最明智的辦法。現在承受痛苦,將來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滿足感;而現在不謀求解決問題,將來的痛苦會更大,延續的時間也更長。

一直以來,張一鳴都是這樣去做的。他在微博上曾說: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感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而克服弱點,是為了更多的自由。

延遲滿足感,確實讓張一鳴獲益匪淺。在大學時,他不打牌、不玩遊戲、不看碟,自稱 “ 道德狀元郎 ” 。在今日頭條剛做起來時,就有很多投資方找過來,提供很優惠的條件,要收購他。其中包括超級巨頭騰訊。

但他都拒絕了。

在痛苦面前,張一鳴一般會選擇直面,而不是逃避,他不是不害怕,而是為了戰略的需要去壓抑自己的恐懼。

例如, 2014 年今日頭條因為版權問題而遇到很大的困境,張一鳴本身是不善交際的人,但是他必須去拜訪那些他本來不想與之打交道的人。每次他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設,用房產仲介和保險銷售的例子來給自己打氣,然後才能鼓起勇氣出門。

但是我個人覺得有點遺憾的是,張一鳴雖然認真看了《少有人走的路》,並且付諸實踐,但是他看重的是第一部分 “ 自律 ” ,而忽略了第二部分 “ 愛 ” 和第三部分 “ 價值觀 ” 。

這一點,從他接受媒體採訪(最經典的是《財經》記者小晚的那次採訪關於價值觀的討論,見《對話張一鳴: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對手》,財經雜誌宋瑋,大眾號 “ Late News by 小晚 ” 。),以及字節跳動的企業文化(追求極致、務實敢為、開放謙遜、坦誠清晰、始終創業、多元兼容)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和公司的要求與改造,主要都是技術層面的,是從效率出發的,而很少涉及到更高層次的價值觀。

當然, “ 很少 ” 不代表沒有, “ 頭條尋人 ” 就是一個非常有愛的產品。但是總體而言,頭條系的產品似乎總是追求 “ 讓更多的人更久地沉迷在其中 ” ,由此而引起的 “ 不良內容 ” 、 “ 過度沉迷 ” 和 “ 資訊繭房 ” ,也成為外界對字節跳動批評較多的地方。

我認為,雖然技術是中立的(張一鳴在小晚的採訪中就一直強調這個觀點),但是技術公司應該是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之下運作的,不然肯定會早晚碰到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問題。

如果張一鳴能夠對《少有人走的路》所闡述的 “ 愛 ” 和 “ 價值觀 ” 等其他內容理解更透徹一點,關注更多一點,他的格局會比現在更大,未來的路也會更好走,成就也會更高。

9 貝佐斯與《從優秀到卓越》

現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公司亞馬遜,在 2001 年前後曾經出現過重大危機。當時,網路泡沫破裂,亞馬遜也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低谷,最嚴重時股價直接跌去了 90% 多。

雖然傑夫.貝佐斯本人依然是信心滿滿,但是壓不住市場、員工、投資人無法像他那麼篤定,所以他也很愁得慌。後來,貝佐斯看到了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從優秀到卓越》,如獲至寶,不僅讓公司高層開會研討,還特地請作者柯林斯作為公司的管理顧問,參加公司的管理會議和董事會,講解一家公司如何才能從優秀到達卓越。

書中,柯林斯提出了一個重要概念:飛輪效用。

柯林斯說,想像有一個巨大的、無比沉重的輪子,你想讓它轉起來,剛開始要費很大的勁,輪子才能很緩慢地轉動起來。但只要你用力的方向正確,一直推下去,輪子會越轉越快,到後面,你只要使很少的力,輪子依靠以往積聚的勢能就能自動轉得很快。如果你依然很使勁地推,它就會越轉越快。

雖然貝佐斯先前心裡可能已經這麼想了,但是柯林斯第一次把這個想法用一個形象的詞包裝起來,用系統化的語言總結出來,從而具有了現實指導意義。

在柯林斯的輔導下,貝佐斯和團隊明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徑:用低價吸引顧客,顧客越多意味著銷量越高,銷量越高也就越吸引中小商家到亞馬遜開店,亞馬遜的基礎設置支出成本就更加分攤,效率也更高,而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又可以進一步降低價格。他們的最終結論是:只要任何一個飛輪運轉好,就能加速整個循環過程。

根據貝佐斯傳記作者布拉德.斯通的描述:用飛輪效應分析了公司的前景之後後,亞馬遜的高層興奮不已。他們感覺,經過了多年的錘煉,公司終於領悟到了經營的法則。當時公司正在編寫需要向外揭露的財務報表,負責人問貝佐斯,我們要不要把飛輪效應寫進報表?言下之意是,如果報表裡揭露了公司的運作法則,一定能有助於打消投資人的疑慮,對股價上漲大有好處。

但貝佐斯制止了。他說,這是我們的秘密法寶,別讓別人知道了。(以上內容見《一網打盡》,布拉德.斯通著,李晶李靜譯,中信出版社)

一直到幾年之後,隨著亞馬遜越來越成功,貝佐斯才不再諱言公司的成功就是運用了飛輪效應。此後,飛輪效應這個詞也成為了分析亞馬遜發展之路避免不了的一個破解密碼。

從我們今天的眼光看,《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其統計的 11 家超越了 “ 優秀 ” 、進入 “ 卓越 ” 層次的公司,其實有 4 家都已經出問題了。該書的姐妹篇《基業長青》中統計的 18 家所謂 “ 高瞻遠矚 ” 的公司,其實也有一些明顯輸給了對照組公司,甚至有的已破產或者被收購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該書提出的理論沒有參考意義。很多情況下,我們只不過是需要一句話的觸發,才能對某個問題豁然開朗;又或者,我們曾經對一個問題思索很久,只不過不知道如何總結提煉,而書剛好就把這個問題提煉出來,讓我們感覺 “ 於我心有戚戚焉 ” 。

所以,《從優秀到卓越》和《基業長青》兩本書,儘管可能不那麼嚴謹,甚至其中有些理論未必有道理,但它們還是啟發了無數的企業家。例如,李想在做汽車之家的時候,曾經因為管理問題而搞得自己焦頭爛額,公司一團亂麻;後來找來了秦致做總裁,秦致一來就天天拉著管理團隊讀這兩本書,後來對李想的管理理念也有很大的影響。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看書或者文章的時候,有時候並不需要去糾結其中存在哪些瑕疵,而是要看哪些東西對我們有用,否則的話就白看了。

10 任正非與《毛澤東選集》

華為的成功已經不需要我多說了。也有很多人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其中離不開的一點是:任正非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大量使用了 “ 毛澤東思想 ” 。任正非成長於革命年代,年輕時又在部隊度過,受毛澤東思想影響很深。在部隊,他曾被評為 “ 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 ” 。那段時間他研讀最深的書,就是《毛澤東選集》。

創立華為後,任正非用毛澤東思想來指導公司的經營管理。用他的話說:

華為創業的階段談不上有公認的企業文化,毛澤東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作為昔日的 “ 學毛標兵 ” ,我喜歡讀《毛澤東選集》,經常琢磨毛澤東理論怎樣為華為的市場攻略、客戶政策、競爭策略以及內部運作服務。

所以,華為的很多打法,以及任正非的很多講話,都有很深的毛澤東烙印。如游擊戰十六字訣、農村包圍城市、批評與自我批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做法;以及《目前的形勢與我們的任務》、《華為的紅旗究竟能打多久》、《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等演講。其實,在中國的企業巨頭中,受毛澤東思想影響的還有很多,例如馬雲、史玉柱等。

2000 年,剛剛起步的阿里巴巴遇到重大挫折,馬雲花了很大的力氣整改。他把這個過程比作爬雪山、過草地、到延安,然後又在公司推行三件大事:開展整風運動、建立抗日軍政大學、南泥灣墾荒。所謂整風運動,就是統一目標、使命和價值觀;建立抗大,就是培養得力的干部;南泥灣墾荒,就是自食其力,不依賴他人。

史玉柱更是毛澤東思想的狂熱崇拜者。他的很多做法都是直接用了毛澤東的理論或做法,例如經營企業要 “ 實事求是 ” ,行銷要 “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 ” ,做市場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選人的標準是 “ 又紅又專 ” 等。

史玉柱早期做巨人集團失敗了。他後來總結教訓時曾經說,我學習毛澤東思想只學到形式,沒學到精髓。後來大概是學到了精髓,所以再創業就都比較順了。

11 讀書的作用

除了上述企業家以外,我還寫過其他幾十位。他們大多都位於中國、美國、日本最頂級企業家之列。據我所見,他們幾乎每一個,都是愛書之人。巴菲特、蒙格、俞敏洪這種嗜書如命的自不用說,就連我們通常認為學歷較低,不是靠文化,而是靠眼光、膽略和手段等製勝的曹德旺、黃光裕,都不例外。

當然,曹德旺和黃光裕等人的讀書方法,可能和一般人從頭到尾讀一遍不同,他們都是 “ 觀其大略 ” 。王興也是如此,一本書只翻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來都不會因為沒有從頭看,或者沒看完而渾身不舒服。不管以什麼方式讀,只要讀書,就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書會激發我們的夢想,如同《矽谷之火》對雷軍、《基地》對馬斯克;書會指導我們的實踐,如同《毛澤東選集》對任正非、《富蘭克林自傳》對蒙格;書會啟發我們的思維,如同《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對王興、《從優秀到卓越》對貝佐斯。

我寫這些牛人的故事,也是希望能夠對大家起到類似的作用。也許你看了很多何加鹽的文章,並沒留下印象,但是可能就在某一天,某一個牛人的經歷,就會為你的人生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世界上有些書、有些文章,你只要讀到,就會改變自己的一生。希望你也能碰到一本這樣的好書,一篇這樣的好文章。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