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 PBS 對彼得・林區的採訪, PBS 是美國公共電視網(PublicBroadcasting Service)的簡稱。經與 PBS 的信件確認,此次採訪的播放時間是 1997 年 1 月 14 日,不過從採訪內容推斷,採訪時間應該在 1996 年年中。
一、和股市的早期接觸
PBS:你最初是怎麼對股票市場感興趣的?
林區:我成長於 1950 年代, 11 歲的時候開始當高爾夫球童。 1950 年代,股市的表現非常好。我在牛頓西部一個非常高級的俱樂部做球童,這個俱樂部有許多人,包括公司高層,有些人會談起股票,他們會提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名字。
我會去報紙上查看這些公司的股票走勢,一個月之後、一年之後再去查,當時我注意到這些公司的股價上漲了。於是我就開始關注股市。當時我沒錢投資股市,但我記得 1950 年代股市的走勢很強勁,許多人在高爾夫球場上談論股票。
PBS:你買的第一支股票是什麼?
林區:當時我得到了上大學的獎學金,Frances Wimen 獎學金,其實這個獎學金有一部分是助學金,他們給我 1,000 美元,讓我上波士頓學院,其中 300 美元是獎學金,剩餘 700 美元需要我做球童來賺。
所以,我那時有能力攢一點錢,我在冬天也工作。在我念大學的時候,我對航空運輸產業做了一點研究。我看上了一家名叫飛虎的公司。我投了 1000 美元,我記得我認為這家航空運輸公司將成為未來的明星企業。我買了這支股票,結果運氣非常好,這支股票因為其它原因大漲。
那時越南戰爭開始了,這家公司運送了大量的士兵前往前線,股票漲了 10 倍吧。這樣我就遇到了我的第一支 10 倍股。我從 20 美元開始賣出,一直賣到 80 美元,這支股票的獲利支付了我讀碩士的學費。
PBS:你原創了 “ 四倍股 ” “ 五倍股 ” 等等術語,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
林區:我一直很喜歡棒球。 10 倍股這個詞語來自棒球,股價上漲 10 倍就是 10 倍股。在你的一生中,你不需要碰到很多十倍股。你只需要碰到少數幾個十倍股就行了。
PBS:這就是你的秘訣嗎?
林區:秘訣是如果你投資大量的股票,其中有些股票的表現很一般,有些還可以,但是如果有一兩支漲勢如虹,你的回報就很靚麗。
人們通常的做法是一支股票漲了 20-30 %,他們就賣出,他們會持有賠錢的股票。實際上人們應該反過來操作,賣出賠錢的股票,讓賺錢的股票多跑一會兒。市場上有的是牛股。
我在管理麥哲倫基金的時候曾經寫過一本書,我在書裡列舉了在我管理麥哲倫基金期間漲幅超過 10 倍的股票清單,我投資過上千支股票,卻從沒買過這個清單上的任何一支股票。這個清單上的十倍股我全都錯過了,但我管理的麥哲倫的表現依然很不錯。
所以,股市上有許多牛股,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幾支就行了。這就是我的投資哲學。你必須要讓你的牛股彌補你的錯誤。在投資這行,如果你 10 次投資能投對 6 次,你就很優秀了, 10 次對 9 次是不可能的。
投資和純粹的科學不一樣,在科學上,當你說 “ 哦,我明白了 ” 的時候,你會想出答案。但在投資上,如果等到你徹底想明白了,股價可能已經翻了兩番了。所以,你必須得承擔一些風險。
二、初入富達
PBS:你剛去富達的時候,當時的股市情況如何?
林區:股市在 1950 年代大漲之後,表現得很不錯,每個人都說, “ 現在是進場的大好時機。 ” 因此,許多人在 1960 年代初期和中期入場了, 1965-1966 年,股市在 1000 點附近觸頂,我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富達的。
1966 年,我是富達的夏季實習生。當時有 75 個應聘者競爭 3 個機會,但我給富達的總裁做了 8 年的球童。所以,這就是我這輩子經歷的唯一一次面試,好像有點作弊。1966 年我在富達做實習生,我記得,市場當年的收盤價是 1000 點, 16 年後的 1982 年,市場的點位是 777 點。因此, 1966 年之後市場經歷了漫長的盤整。
總體而言, 1950 年代初期,人們擔心股市的走勢,他們一直在場外觀看,沒有投資。股市開始猛漲,最後他們終於在 1960 年代中期大舉入場,結果碰上了股市觸頂。
PBS:所以人們其實是在錯誤的時間進場了?
林區:許多人在錯誤的時間進場。有很多的人本來賺了不少錢,有些人說, “ 好了,我賺得差不多了。我再也不進場了。 ” 他們可能想是這麼想的,但後來可能還是又進場了。
PBS:你在富達的第一份工作待遇如何?
林區:當時我的年薪是 1.6 萬美元。我是一名研究員,負責紡織和金屬產業。我記得第二年我的薪資增加到 1.7 萬美元。你知道,這在當時是很不錯的待遇。
PBS:那時你還受到過其它工作邀請嗎?
林區:我當時上的是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先在軍隊服役兩年,然後在賓大的沃頓商學院讀兩年研究生。所以,我加入富達的時候差不多 25 歲。
PBS:你執掌麥哲倫的時候多大?
林區:那是 1977 年,當時我 33 歲。
PBS:當時麥哲倫是什麼類型的基金?
林區:它是一支小規模的進取型資本增值基金。麥哲倫基金基本上創建於 1960 年代初期。從這只基金的名字可以看出,它是一支國際基金,不過就在它於 1963 年成立之後不久,政府就對海外投資設立了門檻和重稅。
因此,這只基金做的海外投資極少。它有做海外投資的能力,但當時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興趣,海外投資的成本太高了。所以,雖然這只基金的名字是麥哲倫,但它主要是一支國內基金。當我在 1977 年接管它的時候,基金的規模是 2,000 萬美元。
PBS:這是你第一次做投資組合管理?
林區:沒錯。 1974 年,我成為研究部主管,我依然是研究員,後來在 1977 年 5 月我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
PBS:但是股市在 1977 年到 1982 年間實際上沒怎麼漲,可你的基金卻表現得很好。你是怎麼做到的?
林區:我覺得,靈活是一個關鍵因素。我的意思是,我什麼股票都買,有工會的公司、鋼鐵公司、紡織公司,這些股票全都在我的投資範圍之內。
我一直認為,到處都有投資機會,我自己親自研究我投資的股票。在我買的第一批股票裡面有一支是塔可鐘(母公司 Yum! Brands, YUM-US),當時人們根本不考慮像塔可鐘這樣的小餐飲公司。所以,我覺得當時我們表現不錯就是因為我們會看各種公司。如果你觀察 10 家公司,你可能會找到一家有意思的股票,如果你考察 20 家,可能會找到 2 支,考察 100 家就可能會找到 10 支。觀察最多公司的人將在投資這場遊戲中取勝。這一點一直是我的投資思想。
PBS: 1982 年麥哲倫是怎麼開始出名的?
林區:在我執掌麥哲倫的頭三年裡,基金比例被投資者贖回了三分之一。當時,市場還行,麥哲倫的表現也很好,但人們對股票不感興趣,他們不管,他們在彌補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虧損,因此贖回了比例。到了 1982 年,市場開始抬頭, 1982 年 8 月人們開始申購基金,從那開始到 1983 和 1984 年,買基金的人就變得非常多了。1982 年,麥哲倫的五年期記錄是最好的, 1983 年也是這樣,人們通常會找投資記錄最好的基金,報紙和媒體也會這麼做,他們一找就找到了麥哲倫。
PBS:和我們談談你第一次上 Louis Ruckeyser 節目的情形。
林區:我記得當時是 1982 年 10 月,在股市突破 1,000 點之前的一兩週,那時克萊斯勒的股價是 10 美元,是我最大的部位,我在節目上推薦克萊斯勒。
上了節目之後,我的親戚朋友告訴我, “ 天啊,我們原以為你的水平不錯。但你怎麼能推薦克萊斯勒呢?你難道不知道這家公司快要倒閉了嗎?太瘋狂了。 ” 不過,這筆投資的回報不錯。更有趣的是, 1990 年我又上了 Louis Ruckeyser 的節目,當時克萊斯勒的股價碰巧又是 10 美元,這家公司之前分拆了股票,所以股價又跌回到 10 美元,我再一次在 1990 年的《和 Louis Ruckeyser 一起看華爾街》的節目上推薦了克萊斯勒。
PBS:勾勒一下 1980 年代基金的成長。
林區: 1982 年的時候,儘管我執掌基金已經 5 年了,不過基金的規模還不是很大。 1982 年年底市場開始真正發揮效果,人們開始投資基金, 1983 年 4 月基金的規模突破了 10 億美元。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我記得數字裡面有許多零,就像是一個魔幻數字。
當時人們依然對股市非常感興趣,有許多散戶開始購買基金。他們買基金不是一買就是 300 萬或 500 萬美元,有許多人買 2000 美元或 5000 美元。資金的流入量不像潮水那麼猛烈,但很穩定,每天都有人在買。
PBS:假如我在你執掌麥哲倫的第一天投入 1000 美元,在你退休這一天,我會獲得多少回報?
林區: 1977 年 5 月 31 日,如果人們在麥哲倫投入 1000 美元, 13 年後,到 1990 年 5 月 31 日我離開這天,這 1000 美元將變成 2.8 萬美元。
PBS:談談 1986 年到 1987 年的變化。
林區:人們對待股票的態度從 1960 年代到 1987 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週期。最初人們痛恨股票,輕視股票,如果他們在聊天中知道你是做股票投資的,他們立即改變話題,根本不聊你的職業;
後來,股市開始上漲,人們開始逐漸認真聽你談股票,再到後來人們知道你是做股票的,他們會問你, “ 你看好哪支股票? ” ,你去參加宴會,所有人都在談論股票;到最後,人們會向我推薦股票,不僅如此,我查看他們推薦給我的股票,這些股票三個月後都漲了。這是一個完整的投機週期。
三、1987 年的股市崩盤
PBS: 1987 年股市崩盤的時候你在哪裡?
林區:我和妻子當時正在愛爾蘭度假,這是我們八年以來第一次度假,我們是在崩盤前一周的週四出發的,我們出發這天股市下跌了 55 點,那是我們第一次去愛爾蘭旅行。
第二天週五,由於時差原因,我們在愛爾蘭的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我打電話回公司,得知股市又跌了 115 點。於是,我告訴妻子, “ 如果股市下週一還在跌,我們最好回家。現在已經週末了,週末還在這裡過。 ” 結果,到了週一股市暴跌 508 點,我們就回去了。所以,我的基金在兩個工作日裡縮水了三分之一。按照這種速率,這週肯定很難過。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回去的原因,就好像我能做什麼一樣。
我說好像,意思是在市場的這種崩盤中你幾乎無能為力。但是如果有投資人打電話過來問, “ 林區正在幹什麼? ” 他們肯定不想听到這樣的回答: “ 林區正在打高爾夫球。 ” 他們肯定更想听到我正在看盤,研究對策。
PBS: 1987 年的股市崩盤為什麼會發生?
林區:我覺得人們對 1987 年崩盤的研究不夠充分。我認為,我們真的必須從正確的角度來思考這次崩盤。
1982 年的時候股市是 777 點,然後一路漲到 1986 年,漲到 1700 點。股市在四年裡從 777 點漲到 1,700 點。然後,股市在 9 個月裡又漲了 1,000 點。所以, 1987 年 8 月股市的點位是 2,700 點。股市在 9 個月裡上漲了 1,000 點,然後在 2 個月裡下跌了 1,000 點,在這兩個月的最後一天跌去 500 點。所以,如果市場在 1,700 點盤整,沒有人會擔心,但是市場在 9 個月裡上漲了 1,000 點,然後在 2 個月裡下跌了 1,000 點,其中有一半是在一天裡跌去的,人們會說, “ 這下完蛋了。 ”
這兩種走勢不同,但股市的點位一樣。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市場就是漲得太過頭了,一直漲,漲到了無論是從歷史經驗來看,還是從本益比、股息報酬率等所有統計指標來看都高得難以置信的價位,但人們忘記了在 1986 年 9 月到 1987 年 9 月這 12 個月裡市場的點位基本上沒變。
股市在此期間漲了 1,000 點,然後跌了 1,000 點,可人們只記住了下跌。他們認為, “ 天啊,這是崩盤。全完了。股市會跌到 200 點。 ” 但股市沒有跌到 200 點。這是非常獨特的情況,因為公司的業績很好。你打電話給上市公司,他們都會說, “ 我們搞不明白股市為什麼會跌成這樣。我們的業績很好。我們的訂單很充足。資產負債表沒問題。 ”
PBS:這是不是你投資生涯中最可怕的經歷?
林區: 1987 年其實沒那麼可怕,因為我專注於股票的基本面。我會打電話給上市公司,詢問他們的情況,研究他們的資產負債表、業務和商業環境。股市暴跌有點可怕,但你要問自己, “ 下跌是否將影響廣大消費者?是否將導致人們不再買車、買房、買家用電器,不再去餐廳吃飯? ” 你要擔心的是這些。事實是, 1987 年的大跌和 1990 年完全不同。在我 30 年密切觀察股市的過程中, 1990 年的大跌是迄今為止最可怕的階段。
PBS: 1990 年有什麼可怕之處?
林區: 1990 年距今差不多整整六年。 1990 年夏天,股市在 3000 點左右。當時經濟狀況還不錯。薩達姆決定入侵科威特。我們面臨的情況是科威特遭到入侵,布什總統為保護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派遣了 50 萬士兵前往沙烏地阿拉伯。
人們當時非常擔心, “ 伊拉克戰爭是否將演變成另一場越南戰爭? ” 軍界的許多有識之士說, “ 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爭。 ” 伊拉克當時的軍隊數量在世界上排第四。他們在和伊朗的戰爭中打得真的很好。伊拉克人非常彪悍。這將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辛的戰爭。因此,人們對此非常擔心。
另外,我們當時還遇到了一場嚴峻的銀行業危機。紐約市的所有大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美國的真正基石全都深陷泥團。這和一些鐵路公司陷入麻煩有天壤之別。銀行業的情況十分危急。你不得不希望銀行系統能夠挺下來,並且美國聯準會能夠明白花旗銀行、大通銀行、Manufacturers Hanover、美國銀行,希望這些銀行能夠倖存下來。
另外,當時經濟出現了衰退。和 1987 年不同, 1990 年你打電話給公司,他們會說, “ 我們的生意開始下滑。庫存開始堆積。我們的業績不是那麼好。 ” 所以,當時你必須要對所有這些情況有信心,你必須要相信不會爆發重大戰爭。 1990 年你真的必須要對美國的未來有信心,而 1987 年經濟的基本面很好。
PBS:為別人管理這麼多資金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
林區:問題不在於壓力,我覺得沒有壓力,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效力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我的待遇也非常好。我可以考察我想考察的任何一家公司。我拜訪公司不需要獲得批准,工作十分自由。壓力不是問題,問題是需要投入太多時間。我一周工作六天,就這樣還是不夠。
PBS:談談你妻子在超市裡面無意中為你發現的一支牛股的故事。
林區:我的運氣很好,碰到了恆適這支股票。當時他們在波士頓、哥倫布等三、四個市場試銷一種稱作蛋襪(L’Eggs)的產品。我妻子很會買東西,她買了一些蛋襪回去,告訴我, “ 這東西非常好。 ”
我做了一些研究,我發現女人平均每週去一次超市或藥店,每六週去一次女性專賣店或倉儲商店。所有好的襪子、連褲襪都在倉儲商店裡賣,超市和藥店裡賣的都是垃圾。恆適這家公司推出了這件產品,有各種尺寸,非常貼身,價格也非常實惠。這件產品大獲成功,公司的股票成了我最大的持股。
我一直擔心,其它公司會開發出競爭性產品,差不多在蛋襪上市一年半之後,有一家名叫 Kaiser-Roth 的大公司推出了一款同類產品,名字叫 No Nonsense,並且在超市和藥店銷售的時候就擺在蛋襪旁邊。
我說, “ 我一定得把情況弄清楚。 ” 於是,我就去超市買了 48 雙不同尺寸、形狀和顏色的連褲襪。我把這些襪子帶到辦公室,給每個人發一雙,我對大家說, “ 回家穿穿看,然後告訴我蛋襪和 No Nonsense 相比哪個更好。 ” 幾週之後,人們告訴我, “ 蛋襪更好。 ” 這才是基本面研究。
所以,我堅持持有恆適,這支股票漲得很好,後來被Consolidated Foods 收購,後者現在的名字是莎莉集團,恆適是它非常好的一個子業務。假如恆適沒有被收購,它有可能是一支 30 倍股,而不是 10 倍股。
四、投資者應該如何思考與應對股市
PBS:牛市在 1982 年發跡,當時的環境讓人吃驚嗎?
林區: 1982 年是美國非常可怕的一個時期。二戰之後,我們經歷了 9 次經濟衰退, 1982 年是所有這些衰退中最嚴重的一次。當時通貨膨脹率高達 14 %,基本利率 20 %,長期政府債券的報酬率是 15 %,情況非常糟糕。
當時的經濟狀況真的是處於自由落體狀態,人們確實非常擔心, “ 美國經濟難道就這樣沒希望了嗎?我們到底能不能遏止通膨? ” 有許多時候,情況撲朔迷離,這時候你必須要對自己說, “ 我有信心,我相信股票,我相信公司。他們能控制通膨。現在是反常情況。兩位數的通膨是罕見的事情,不會經常發生。 ” 事實上,我們的一位投資人寫信告訴我說, “ 你有沒有發現你投資組合中一半的公司現在都在賠錢? ”
我查了一下,發現他說的是對的。但我對此做好了準備。我的意思是, “ 一旦經濟恢復正常狀況,這些公司就會有很好的表現。以前的所有衰退我們都成功渡過,沒道理這次就走不過去。 ” 後來經濟擺脫了衰退,而一旦我們恢復正常,股市就開始上揚。
PBS:沒有人告訴你將發生經濟衰退?
林區:要是能知道什麼時候發生衰退就好了。我不記得有誰預測到 1982 年我們的通膨率將達到 14 %、失業率達到 12 %、基本利率高達 20 %,這一年的經濟衰退是大蕭條以後最嚴重的。我不記得有誰曾經預測到上述任何一點。衰退就這樣發生了。經濟狀況就是那樣,非常糟糕。我不記得有誰告訴過我會出現這些狀況。所以,所有這些東西我都不擔心。我經常說如果你每年在經濟上花 13 分鐘,你就浪費了 10 分鐘時間。
PBS:人們應該想什麼?
林區:人們應該想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預測未來。如果你持有汽車股,你應該對二手車的價格非常感興趣。如果你持有鋁業的股票,你應該對鋁的庫存非常感興趣。如果你持有的是飯店類股票,你應該考慮有多少人正在建造飯店。這些都是事實。人們喜歡談論未來將發生什麼,或者經濟衰退的平均持續期是兩年或天知道是多少年?沒有任何理由證明某次經濟擴張不可能持續更長時間。我的意思是,我考慮的是事實,而不是預測未來。預測是水晶球之類的東西,這行不通,徒勞無功。
PBS:小散戶在股市上和大機構玩有獲勝的機會嗎?
林區:人們總是說小散戶在股市上沒有獲勝的機會。這有兩個問題。首先,我認為小散戶有獲勝的機會,第二,問題是不論他們是否覺得他們有沒有機會,他們還是投資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他們如此深信自己在股市上沒有獲勝的機會,他們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投資。
小散戶在投資方面和在其它方面的做法不同。他們買房子的時候會很認真,考察周邊的學校和街區以及排水系統等等。就算是買一台冰箱都會做一些功課。可是他們在投資上不一樣,聽到一支股票就立即買入,結果他們得到的回報證明小散戶的股市上的表現很可憐。
如果你在購買汽車或房子上犯了錯,你不會將這個錯誤歸咎於職業投資者。但是如果你的投資研究沒有做到位,你購買了沒有銷售收入、沒有利潤、財務狀況非常混亂的股票,後來股價下跌,你卻說, “ 這都怪職業投資者的程式化交易 ” ,其實這是因為你沒做功課。所以,我勸人們,他們可以在股市上投資,可以獲得很好的回報,但他們必須要作一些事情。
PBS:談談擇時。
林區:市場本身很不穩定。 20 世紀已經走過了 95 個完整的年頭,現在是 1996 年年中,股市下跌了近 10 %。在到目前為止的 95 年裡,我們一共經歷了 53 次跌幅超過 10 %的下跌,不是有 53 年下跌。市場可能在一年裡上漲 26 %,然後出現了 10 %的回調。也就是說, 95 年裡出現了 53 次下跌,平均每兩年發生一次。
在這 53 次下跌中,有 15 次下跌的跌幅高於 25 %。這麼高的跌幅就是熊市。所以,在 95 年裡有 15 次熊市,即差不多每六年就會遭遇一次大跌。好像沒有人知道股市什麼時候下跌,至少如果他們知道,他們也不會對任何人講。我不記得有誰做的市場預測正確的次數高於一次,但人們做了許多預測。所以,下跌是會發生的。
如果你在市場,那你一定要明白市場是會下跌的。每隔幾年市場就會出現 10 %的回調。回調是迅速虧許多錢的委婉說法。熊市是跌幅達到 20-30 %的下跌。這些是會發生的,至於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沒有人知道。如果你不能承受這一點,你就不要入市。
你的投資期是 1 年還是 10 年或 20 年?如果你現在投資股市,目的是一年後為念大學的孩子支付學費,這樣的投資是很愚蠢的,這和在賭場裡面賭大小一樣,因為股市在未來一兩年會怎麼走,你不知道。在股市上,時間對你有利。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如果你有錢,你不擔心下跌,你就可以加倉,你不應該擔心一時的下跌。你應該擔心的是 10 年、 20 年股票會怎麼樣。
PBS:如果你在 1966 年投資股市,需要 15 年才能回本。
林區:股市在 1966 到 1982 年間持平。但你還是獲得了股息,所以你的投資報酬率依然是正的。除了 1920 年代,這是 20 世紀股市報酬率最差的一個時期。所以,儘管股市盤整了 10 年,但公司依然在派發股息,有些公司的股息還提高了。你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 “ 公司未來的利潤會如何? ”
從歷史經驗看,公司利潤平均每年成長大約 8 %。利潤每年成長 8 %, 9 年就會翻一番, 18 年就會翻兩番。在過去 25 年裡,公司利潤成長了 6 倍多一點,股市上漲了 6 倍多一點,股息報酬率在 2 %到 3 %之間,所以每年的股市總回報大約是 11 %。
長期來看,公司利潤和股市回報之間的相關性高得匪夷所思。所以,你必須要問, “ 10 到 20 年後會發生什麼?GE 公司、微軟(Microsoft, MSFT-US)、強生?我認為是的。未來是否將出現、康柏電腦這樣的新公司?我認為是的。 ” 你要投的就是這樣的公司。
人們把全部時間都用在想 “ 我應該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投資? ” 這麼做太浪費時間了,沒用。我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這是一次很好的訓練。在 1965 到 1995 年的 30 年間,假設你的運氣極好,每年都能抓住當年的最低點,並在最低點上投入 1,000 美元,這麼做 30 年的年均複合報酬率是 11.7 %。
反過來假設有些人運氣奇差,連續 30 年每次都在當年的最高點入市,他們的年均複合報酬率是 10.6 %。在一年的最低點和最高點投資所產生的報酬率差別就這麼多。還有一些人在每年的第一天入市,這麼做的年均複合報酬率是 11 %。抓住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機率幾乎是零,可人們卻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試圖摸清市場的走勢、應該在一年的哪個時點買入。這麼做太不值得了。
PBS:為什麼?
林區:如果他們有信心,並且不著急用錢,他們就應該買入、持有,然後在市場下跌的時候,加倉。如果每次市場下跌 10 %,你都加倉,你的回報將比 11 %的平均值高。人性在過去 5,000 年裡一直沒變,人們的情緒還是在貪婪與恐懼之間擺動。市場上漲的時候,大家都不擔心。一旦市場突然有個風吹草動,人們就開始緊張。
PBS:事實是,在我們生活的美國,許多人覺得他們沒有選擇,他們不得不入市。對於這些人,他們應該怎麼投資?
林區:如果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高,無法承受市場的波動,他們真的就不應該進入市場。他們可以投資貨幣市場基金或者購買國債。我認為,未來 20 到 30 年裡,國債的回報將沒有股票高,但長期來看依然高於通貨膨脹,因此還是能讓投資者獲得正的實際回報。少賺一些總比賠錢好。
PBS:這些人應該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如何退休呢?
林區:他們必須要提高儲蓄。美國民眾的儲蓄不足。我們整個體系在這個方面都在倒退。如果你借錢消費,購置家具,這些消費可以扣稅,但是如果你存錢,你的儲蓄則會被徵稅。所以,人們早就摸清了這個系統,他們知道儲蓄得不到獎勵。
我們的系統讓人困惑。如今的資本利得稅率是美國歷史上最高的。日本的資本利得稅率是零,但日本的儲蓄率高達 20 %。我們必須要提高儲蓄率。但沒有人鼓勵儲蓄。
我記得我在大學裡學過,儲蓄等於投資。儲蓄資金全都將轉換為資本投資,資本投資將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就業,改善生活水平。我們的儲蓄不足,我們必須得提高儲蓄,這是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PBS:許多人擔心共同基金的壓力為美國帶來了傷害。
林區:我認為是 1981 年和 1982 年的衰退敲響了警鐘,不是股市,也不是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是競爭,是各個產業面臨的競爭。以電信業為例。大約 11 年前,我們拆分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將這個巨無霸分成了現在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及若干家貝爾公司, 11 年前,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僱員人數是 100 萬,每 100 個美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在電話公司上班。
現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所有貝爾公司的僱員總數不足 70 萬人,但他們處理的電話數量是以前的兩倍、傳真數量是以前的 20 倍、數據通訊量是以前的 100 倍、行動通訊量是以前的 1,000 倍,但員工人數卻減少了 30% 。這種情況對美國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難道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僱用 200 萬人才是好事嗎?我覺得,他們以較少的員工做出了更好的工作是好事。
PBS:為什麼?
林區:這是競爭,因為我們的通訊系統的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最重要的是通訊系統,不是高速公路公路系統,而我們的通訊成本是全球最低的,這有助於我們與其它國家進行競爭。
PBS:談談牛市開始之後的新股上市和資本流動。
林區:很多人問我, “ 我投資共同基金的錢最終都流到哪裡去了? ” 過去三年裡,新股上市募集了 1,000 億美元。這些全是新公司上市。這三年裡一共有 2,500 家公司上市,每個交易日超過了 2 家。這些公司現在有了更多資金來購買設備、做研發,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也更穩健了,可以藉更多資金。他們將僱用更多人手,創造更多就業。這些公司裡面將出現下一個。下一個康柏。美國的經濟成長就是這麼來的。
在 1980 年代,美國最大的 500 家企業減少了 200 萬個工作崗位。但我們增加了 1,800 份工作。這是一個貪婪的時代,但美國依然在這個十年裡增加了 1,800 萬份工作。期間有 210 萬家新企業開業。有些新企業後來不幸倒閉了,但他們平均每家企業創造了 10 份就業,這就是 2,100 萬份工作崗位。一些中等規模的企業長成了大公司。美國經濟就是這麼成長的。
今後兩三年如果股市表現不錯,市場上就會有大量的資金供新股募集。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不只是流入到富人的腰包,也進入到公司的財務部,被公司用來作研發。現在很多的上市公司 20 年前都不存在。從 1965 年到 1995 年的 30 年裡,美國增加了 5,400 萬份工作。
歐盟的人口比我們多一億,但他們只增加了 1,000 萬份工作。歐盟的失業率高達 10 %,有 2,000 萬人沒有工作。我們太幸運了有這麼多公司上市。美國的企業做得非常漂亮。美國的新股上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讓我們投錢給中小企業,讓他們成長。
PBS:你是否覺得維尼克由於投資者過去強調短期業績而受到了無理指責?
林區:傑夫・維尼克管理麥哲倫已經有四年多。在此期間,該基金打敗了市場,也打敗了其它 80 %的基金。所以,如果你投資了其它基金,你很有可能投資了表現不及麥哲倫的那 80 %中的一支。
過去 9 個月該基金的表現不是那麼好,但這就像籃球比賽,比賽結束的時候比分是 105: 85 ,你不能說, “ 第三季你們以 32: 22 落後,第三節是怎麼打的? ” 我的意思是,考察基金經理的表現應以 4 年為宜。我覺得維尼克管理麥哲倫做得不錯。
麥哲倫基金在莫里斯・史密斯、傑夫・維尼克和鮑伯・斯坦斯基做基金經理的時候全都跑贏了大盤,現在的問題是,它能不能延續這種成就。麥哲倫如今的規模是 500 億美元,這是很大的一個數字,但佔市場市值的比重依然非常小。紐交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總市值是 5.5 兆美元,場外交易上最大的 100 支股票的總市值是 1 兆美元,國際市場上最大的兩百支股票的總市值是好幾兆美元。
我的意思是麥哲倫的規模不算小,但在可投資的市場中的佔比還是很低。為了打敗市場,你要做的就是在標普 500 裡面找出最好的一百支股票,然後在標普 500 指數之外再找幾百支。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