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Microsoft, MSFT-US)正經歷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時期。首席執行長Satya Nadella 正在解決公司非常嚴重定位危機,因為作為個人電腦市場的軟體巨頭核心業務的份額正在穩步下降,微軟周圍的世界在發生迅速的變化。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審視三樣微軟所面臨的戰略危機以及未來發展,總結能從中學到什麼。
下方的圖表描繪出微軟在當下商業環境裡較糟糕的表現,這家企業一直靠個人電腦銷售要拿到Windows 許可來獲取豐厚利潤,但世界早已不同了。移動端才是未來,而且微軟目前的商業模型和價值主張也不再適合其面臨的商業環境。
圖片來源:獵雲網
當你享受市場的主導地位很久後,要在其他領域也獲得相同利潤率或王者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微軟如果想開拓其他領域注定是失敗的,因為要改寫那些曾與微軟“ 友好相處” 企業的市場份額。
所以該採取什麼措施呢?Satya Nadella 正面對著相當嚴峻的戰略危機,希望探討出微軟未來的成功會是怎樣。
接下來是我從產業分析師與記者的文章中總結出的三個危機挑戰:
1.改善舊商業模型,並保持活力
個人電腦銷售界的隕落,而且微軟Windows 10 可能沒法挽救今年的市場。─Aaron Tilley2015 年7 月10 日
對於谷歌(Alphabet, GOOGL-US)這樣的企業,遷移到移動界是明智的。移動端現在是廣告的寵兒,而且公司可以重塑其基於網絡的商業模型,轉移到移動端的第一階梯。微軟曾經利潤豐厚的許可證模式正逐漸變得無足輕重,但仍能從Windows 和Office 處獲得收入,只不過要在不同的領域:移動端。Office365 是微軟所提供的一種軟體服務,用戶能通過不同的設備跨操作系統使用。Nadella 監督了Windows 10 的發布過程並且決定免費發售,這是企業巨頭絕對不會做的事。從這些舉動中可見一些新的定價策略正在部署。客戶可以免費升級微軟產品,但必須單獨購買高端軟體或硬體的升級(蘋果(Apple, AAPL-US)是通過iOS 升級的)。Office365 也是微軟增加收入的一個嘗試,摒棄之前一個設備綁定一個許可證的方式,而是採取可以通過多種設備訂閱的辦法。
那又怎麼樣?Alex Osterwalder 總是提醒我:價值主張和商業模式就像放在冰箱裡的優酪乳一樣會慢慢過期。現有的成功會變得無足輕重或是很快被商業環境拋棄,特別是科技這一行。微軟的許可證模式也許曾稱霸一方,但用戶現在不再重視其商業模式所提供的服務了,企業一定要做好轉變的準備。
2. 建立一個能夠創造企業未來的文化
從Ballmer 風格回到Gates (蓋茨)風格“ 為什麼微軟在新首席執行長Satya 的帶領下步入正軌”—Carlos Domingo 2014 年2 月5 日
前首席執行長Steve Ballmer 鼓勵的企業文化是將注意力都灌輸在主導市場上,具體是通過提升現有業務並且保持住狀態。總的來說企業核心就是Windows ,就算偶爾有創新也是圍繞這一特定業務產生的。雖然把錢投入了非常棒的研發團隊,經過努力開發出一些成功的產品比如XBOX 和大量類似Sharepoint 的專業協作服務,但這其中沒有一樣能夠匹配Windows 的規模。首席執行長Satya Nadella 提出的願景則是放眼未來,Windows 只是微軟發展過程的一個重要組件。Nadella意識到微軟不會像以前一樣占主導地位,但他仍決心探索,從那些會帶領公司往不同方向發展的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利潤。這就產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比如打開生態圈這樣圈外人也能為企業發展貢獻一份力,是微軟“ 贏家通吃” 商業文化的大變革。
所以呢?大家應當捫心自問:你的公司存在有利於創造未來的結構嗎?還是之內改善現存的結構?過於關注現有的商務會阻礙公司的發展,你的公司需要一個完全新的結構,一個能夠為業務未來發展負責的結構,它會與現有業務共存,但需要獨立的文化、資源和技能來運作。
3. 為了未來嘗試新的商業模式
創新不是魔術,微軟在移動平台大戰中已經輸了,它已經被攔在門外。—Benedict Evans2015 年7 月30 日
微軟對於自己在這個“ 移動為王,雲端為首” 世界中所能夠提供的還並不清晰,雖然曾經嘗試過製造Windows Phone 但失敗了。不過Nadella 正擁護微軟商業模式中的優勢並且把中上等的資源替換給新發展項目。Office 可能在移動端很好的佔領了“ 生產力” 部分,該企業的Azure 雲服務平台也算是微軟佔領有爭議領域的一個勝利表現。現有的基礎設施對於微軟將來轉變生態圈發展時建立的服務和工具很重要,這些優勢都沒有採用“Windows 為本” 的方法。
從中我們又學到了什麼?你的商業模式也許會涵蓋不同的優勢或現有資源,但這些都只是公司將來發展的燃料。微軟和許多其他公司一樣,可能會跟隨亞馬遜(Amazon, AMZN-US)的腳步,畢竟這家電子商務巨頭能夠利用企業當時的資源創造出供企業或消費者使用的十分成功的雲端儲存平台。(譯/Grace)
Source: Strategyzer
《獵雲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