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裡走跳,總會遇到一些人。最常收到的是一個名為「帳損」的人(帳面損失),發出的「加入好友」邀請。她應該是臉書(Facebook, FB-US)的付費會員,不管拒絕多少次,最後,她總是能啟動「強迫加入」的功能。來硬的。
進去她的臉書翻了幾頁,發覺朋友可真多,但從來沒有人給她按「讚」。嗯,全部都是被「強迫加入」的。
其實,「帳損」沒什麼好怕的。(攤手)
騙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你明明就很怕!(指)
我承認,講這句話,很難說服人,而且顯得…很做作。「帳損」的確令人感到失敗、狼狽、囧。即便是巴菲特「帳損」之際,也難逃揶揄、嘲諷,英雄氣短。要幫一個令人討厭的傢伙講話,難度很高。如同跟老婆解釋,幫比基尼正妹按讚,是因為她可憐的身世,不是可愛的身材。帳戶被盜用這招不能用,老婆會幫你報案。
看看另一位好友也很多的股市名人,「停損」。
「停損」,是我博覽正統投資書籍從未看過,但現實生活中最常看到拿來對付「帳損」的招數。這是最快可以從痛苦中解脫的方法,成為她的好友,也被賦予冷靜、理性、紀律的高手特質,有了如此高的正當性,所以頗受歡迎。很多人,不僅主動幫她加入好友,而且按讚次數也超高。
試想,你花了6個月的時間,每天站在一家生意很好的泡沫紅茶店面前,計算來客數、平均客單價、評估成本…。自信的認為,這是一盤會賺錢的好生意。最後下定決心,在某個早上拿出50萬頂下這家店面。但下午,有個人登門拜訪,說他想用40萬買下這家店面,突然間你啟動「停損」機制,忘掉了之前所做的所有功課,因為這家店的價值已經跌了20%,所以就跟買主握手成交了。
很荒謬的比喻?但在股市裡不都這樣幹?
有時候,把「停損」加入好友後,股價的確又繼續跌了一大段。此時,必定會對「停損」的先見之明崇拜不已。一個工程師朋友告訴我:「如果系統自己常常替『停損』按讚,一定是程式中的『選股』功能壞了」。
很幸運,遇過幾個「非常少數」願意為「帳損」按讚的人。讓我驚訝的是,不管在美國或台灣,這些人反而都是大部位股票持有者(比例高,金額大)。當股災發生,面對大額「帳損」仍無動於衷,跟他們交談時,淡定的連一句同病相憐的取暖都沒有。散發著一股沒有心臟的動物才有的氣味,一股只有同類才聞的出來氣味。
這些為「帳損」按讚的人的身上,有著什麼樣的氣味?
貪婪與恐懼,只打算狠狠的對一次
別人貪婪時貪婪,別人恐懼時也貪婪,這樣至少對一次。狠狠的對一次,就足以富有。這樣的戰略思考,「帳損」,意料之內。早就知道會發生的事,就不是「風險」。
一直保持貪婪,這樣的想法讓你感到恐懼嗎?請參閱我的投資奇幻文學史詩鉅著「時機魔人」,你就會發現,做對一次和做對兩次,差距沒有想像中大。
兩次都做對,就變成神了。對一般人而言,股價,不可知,不可控,不用管。
放眼長程目標,專注眼前可控之事
小時候學麻將,長輩告訴我,牌局中一直開抽屜算籌碼,手氣會背。此後,一直將此視為禁忌。年紀漸長,了解打牌要注意的是桌上的牌,而不是抽屜的籌碼。專注者勝,分心者敗,這個迷信有相當的科學根據。
投資何嘗不是如此?一天到晚計算帳面損益,如同一邊打牌,一邊開抽屜,只會讓自己分心,毫無益處。
一個把眼光放在10年、20年後的投資人,深知「帳損」不可能永遠存在,能做的只是利用這段時間,尋找可有的選擇,將手中可用的金錢,盡量投入。
結論
對一個大部位的股票投資者,能用的現金,大多來自股利,而股利必須要時間才能產生,所以需要長期跟「帳損」結為好友。如此,才能用一樣的錢,建立更大的部位。
至於低持股比例者,收到「帳損」發出的「加入好友」邀請時,還不快開香檳,按「同意」加「讚」。
別誤會,我們只是把「帳損」加為好友,並沒有要跟她結婚。長期而言,最後還是要跟她Kiss Good-bye。Good-bye,畢竟沒有人以「帳損」致富。Kiss,在告別之前,感謝「帳損」所帶來的溫存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