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投資名家-華倫・巴菲特 史上最傑出的投資家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ValueWalk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ValueWalk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投資名家-華倫・巴菲特 史上最傑出的投資家

2016 年 5 月 6 日

 
展開

“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紀律和耐心。不管你有多聰明或多努力,仍需耐心等待。就算讓九個女人同時懷孕,你也沒辦法一個月就生出孩子。”

——華倫・巴菲特

被尊稱為奧馬哈的 “先知” 或 “聖諭” 的華倫・巴菲特,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的投資家。巴菲特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也是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旗下有相當多類型的子公司,包括鐵路、保險業和能源業。波克夏在 2013 年的收入為 1,820 億美元,淨利為 195 億美元。

在 2015 年富比士(Forbes)的世界首富名單中,巴菲特是第三名;在 2014 年他的排名是第四名。儘管如此,他仍持續找尋併購標的,在 2014 年 11 月份,波克夏以 47 億美元從寶僑(Procter & Gamble, PG-US)(Procter & Gamble, PG-US)買下了電池製造商金頂(Duracell)。

他同時也是一位慷概的慈善家,在 2014 年 7 月破紀錄地捐出了價值 28 億美元的波克夏股份給 Bill Gates 和其妻子 Melinda 所創立的基金會以及他子女的基金會;他一生的總捐款額高達 230 億美元。

巴菲特自認為他的最佳投資是買下了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在 1949 年出版的《聰明的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之後他在葛拉漢門下學習。1962 年他搬至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並取得危在旦夕的紡織公司——波克夏;到了 2015 年 2 月初,波克夏以 3,550 億美元名列為美國市值第四大的公開發行公司。

華倫・巴菲特的生平簡介

華倫・巴菲特在 1930 年生於奧馬哈州,並在 Omaha Rose Hill 小學開始他的求學過程。他的父親 Howard Buffett 是美國國會眾議員,在 1942 年被選為國會的一員。

1941 年,當華倫・巴菲特 11 歲時,他第一次買進股票:以每股 38 美元買進 6 股 Cities Service 的特別股(3 股是他的,3 股是他姐姐 Doris 的)。隨後公司的股價下降至 27 美元,後來又上升至 40 美元,隨即又在很短的時間內成長至每股 200 美元。

後來巴菲特舉家搬至華盛頓 D.C 並進入 Alice Deal 中學就讀,也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初等教育。1944 年他完成了生平第一次所得稅的申報。1945 年,巴菲特為華盛頓郵報送報,每月可賺 175 美元。14 歲的他已經存下了超過 1,200 美元,並用這筆錢來買 40 英畝的農地。

1947 年,巴菲特決定和朋友投資 25 美元買進彈珠台遊戲機放在理髮店附近。在幾個月內,他們的業務開始成長,從那台遊戲機當中他們獲得了足夠的資金能夠買更多的機器,因此在數個月之內他在三個不同的地點擁有了三台機器,這項業務在當年度以 1,200 美元賣給了一個老兵。1950年,在他 20 歲的時候,已存有 19,800 美元。

1952 年,他進入位於華盛頓特區的 GEICO 保險公司,在那裡他遇到了公司副總裁 Lormer Davidson 並與他討論保險業務。GEICO 對於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同時它也是波克夏的一項主要投資。

高中之後,巴菲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畢業後他原本想進入華爾街工作,但仍決定在奧馬哈擔任股票經紀人並報名參加卡內基(Dale Carnegie)的公開演講課。這個課程讓他有能力在奧馬哈大學教授 “投資原則”,他絕大多數的學生年齡幾乎都是他的兩倍。在教書的同時他買進了 Sinclar Texaco 瓦斯站,不幸的是這並不是一項成功的投資。

1952 年他受雇於葛拉漢的合夥公司,當時初期的薪資是 12,000 美元。葛拉漢在 1956 年退休時,該合夥公司也結束營業。當時巴菲特存下了超過 174,000 美元。爾後,他運用這筆錢在奧馬哈開始經營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該公司在 1957 年成長為三個合資公司;到了 1959 年則成長為六個;而在 1960 年時,巴菲特已經有了 7 個合資公司,分別是 Buffett Associates、Buffett Fund、Dacee、Emdee、Glenoff、Mo-Buff 和 Underwood。

巴菲特的合夥公司

巴菲特早年時不能接受人們因為股票下跌而批評他,因此在第一次的合夥 Buffett 合資有限公司當中,他只邀請了他的家人和好友。公司的資本額是 105,100 美元。除了他之外,還有 6 位合夥人。報酬的計算方式相當地簡單,投資人會收到 4% 的利息,巴菲特可獲得剩下利潤的 50%;如果當年度是虧損的話,巴菲特需要自己負擔 25%,這表示如果當年度虧錢的話,他必須要自己倒貼,而他補償虧損的金額是沒有上限的。

巴菲特同時也和他的父親合夥設立 Buffett & Buffett,但他並未從中收取分文;隨後他也陸續開始建立其他的投資合夥事業。

1956 年 9 月 1 日,他從哈佛物理學教授 Homer Dodge 募得了 120,000 美元,並設立了 Bufett Fund, Ltd,這是他的第二個基金,基金金額比 Buffett 合資有限公司還要大。1956 年 10 月 1 日,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同時也是他父親的國會秘書 John Cleary 建立了合夥關係(巴菲特的父親在眾議院服務),他投資了 55,000 美元。

1957 年 6 月,巴菲特開始另一個合資公司 Underwood,這是由 Buffett 合資有限公司的其中一個原始股東 Elizabeth Peters 所設,資本額為 85,000 美元。兩個月之後,巴菲特開始他的第五個合夥基金 Dacee。Eddie Davis 和他的妻子 Dorothy Davis 請巴菲特幫他們管理 100,000 美元。

1958 年 5 月 5 日,Dan Monen 和他的妻子 Mary Ellen 也請巴菲特管理他們的資產,基金名稱是 Mo-Buff,他們在裡面放了 7 萬美元;而第七個巴菲特所管理的資金是 Glenoff,受奧馬哈當地一個頗具聲望、有兩個小孩的商人所托,資金有 5 萬美元,該資金在 1959 年 2 月份成立。

1959 年,巴菲特只向每個合夥基金所有人收取 100 美元的費用,並將獲利再投資。他的績效表現使他在當年度淨賺了 83,085 美元,約為所有合夥基金的 9.5%。

名家分享-財經媒體-buffett-partnership-performance

早期巴菲特是個典型的價值型投資人,一般來說他的買進價格都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他有三項重要的策略:

  1. “大將(1453-TW)型(General)” 股票:這些大將通常是一些被低估的股票,而他對公司的政策也沒有意見。這些大將佔據了他投資組合當中很大的一部份。
  2. “獲利了結型(Work-out)” 股票:這些股票實際的價值也被低估,需要一段時間市場才能夠對它的評價進行修正。
  3. “控制型(Control)” 股票:巴菲特希望能夠藉由影響公司的政策而釋放出股票應有的價值。

他早期的投資之一是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CBA-AU),如果你曾讀過早期的股東信,你會知道巴菲特並不只是因為股價便宜而對它感興趣。他認為這間銀行有著極高的品質,它的內在價值也能隨著時間成長。底下是他對這檔特別的股票在 1959 年的想法節錄,當時他認為它的內在價值是每股 125 美元。

“我們有著一間管理良好並有穩固獲利能力的銀行,它目前的價值遠遠低於它的內在價值。其特色如下:它的防禦能力相當地強勁、它能以令人滿意的速度成長、有證據顯示它真正的價值將會在一至十年內顯現。如果這些都是真的,它的價值將會變得相當高,可能達到一股 250 美元。”

另一個早期的投資則是 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這個原本是 “大將型” 股票,後來變成了 “獲利了結型” 股票,最後又變成 “控制型” 股票。

Dempster 是巴菲特用合夥資金取得的公司,在 1956 年公司的股價是 18 美元,每股帳面價值則為 72 美元,每股流動資產是 50 美元。Dempster 過去曾是獲利相當高的公司,但是當巴菲特開始買進時,公司僅達到損益兩平。1956 年至 1961 年間,巴菲特成為其董事會的一員,如此情況下他能夠了解 Dempster 內部實際的狀況,並快速地理解公司策略到底有什麼樣的問題。

巴菲特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於 1961 年撤換其經營團隊、裁減成本以及變賣資產;在成功重組之後,1963 年他就將 Dempster 以每股 80 美元的價格賣出,平均取得的成本是每股 28 美元,賣出所獲得的總報酬為 186%。

1958 至 1959 年間,巴菲特下了一個很大的賭注,他將合夥淨資產的 35% 投注於 Sanborn Map Co. 當中。Sanborn 稱不上是 “大將型” 股票,但巴菲特買下它仍希望它能夠在一年之內就顯現出它的價值。

Sanborn 生產美國所有城市詳盡的地圖,該公司的業務在此領域已獨占了有 75 年之久。不幸的是在第五十幾年的時候,其地圖業務失寵,利潤在 1930 至 1959 年也下跌了約 80%。

儘管如此,1930 年代後期公司仍持續努力地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巴菲特在 1958 年時開始參與。1958 年,Sanborn 的股票投資價值約每股 65 美元,但它當時的股票價值只有 45 美元,巴菲特是這麼形容它的:“該公司的地圖業務被估價為負 20 美元,該股票的買家也不願意花 0.7 美元來買進該公司投資組合裡 1 美元的東西。”

也因為如此,巴菲特取得了約 50% Sanborn 流通在外的股權,取得了控制權並開始推動改革。他計劃將 Sanborn 的投資組合以及地圖業務拆分,並希望能使地圖業務起死回生。最後,這項計劃也順利推行,現在仍有一些客戶願意付費使用 Sanborn 的服務(公司目前仍持續經營)。

然而並沒有資料顯示巴菲特是以多少價格賣出這間公司的股票,若假設他以最保守的價格——每股 65 美元賣出,那麼此項交易在一年內為巴菲特和他的合夥人至少帶來了 44% 的報酬。

波克夏・海瑟威

波克夏是巴菲特 “獲利了結型” 股票的其中一員,但由於巴菲特的自負讓它突然變成了 “控制型” 的投資。

巴菲特在 1962 年開始以每股 7.6 美元買進波克夏,這樣低的價格也反映了它重整的漫漫長路。之後到了 1965 年,巴菲特仍持續以每股平均 14.86 美元的價格買進,當時它的營運資金是每股 19 美元。

但當時波克夏的管理階層不願意與巴菲特配合,因此巴菲特開始掌權,這也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波克夏・海瑟威的起源。

巴菲特使用波克夏從紡織業務營運所賺得的現金來買入數家保險公司,之後他運用這些子公司的 “浮存金(Float)” 在各處投資,對股票採取精挑細選並長期持有的方式。巴菲特避免過度分散投資,偏好持有可信賴的標的,這樣集中持股的方式使得預期的報酬變得更高。

目前波克夏所有的公司為 GEICO、BNSF、Lubrizol、Dairy Queen、Fruit of the Loom、Helzberg Diamonds、FlightSafety International 和 NetJets,並持有一半的 Heinz 和比例未揭露的 Mars Incorporated,也持有大量的 American Express(AXP-US)、The Coca-Cola Company(KO-US)、Wells Fargo(WFC-US)、IBM(IBM-US)以及 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CA)。

華倫・巴菲特:最佳基金經理人

華倫・巴菲特是二十世紀的最佳基金經理人。根據 Carson Group 調查顯示他已超越了彼得・林區和約翰・坦伯頓;在 Time 雜誌當中,他是 100 位世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頒給他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for Freedom)。

根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 2010 年所作的報導指出,他是最有聲望的思想家。巴菲特表示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人也是他的事業夥伴,希望他們能夠持續長期投資而不要短期投資。不像其他的企業家,巴菲特希望他的夥伴們能夠運用他們的股份對公司有完全的掌握,不要只是依賴券商。

他也成為了美國人高度關切的商業人士之一。他相信價值絕非只有價格能夠衡量,他想要投資有長遠發展的公司,他也投資於 Burlington 鐵路和 Kraft Foods。

華倫・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承襲了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學派,價值投資者一直不停地在尋找低於內在價值標的。對股票來說,要決定內在價值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並沒有一個方法能夠實際告訴你內在價值到底是多少,絕大部份的內在價值都是從公司的財報當中估算而得的。

絕大多數的價值投資人都在找尋高品質但卻在市面上以低價交易的公司,有經驗的投資人尋找的是市場未給予該公司合理評價的標的。

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則和市場上的方法相差甚遠。大多數的投資人並不認同效率市場假說,他們知道最終低估的股票,當它的內在價值被正確地修正之後,它的價值將會提高。但巴菲特的看法和那些投資者完全不同,他不在意股市當中的供需,也不在意股市的表現如何。

他表示,「股市從短期來看是 “投票機”,從長期來看則是 “稱重機”。」

巴菲特仿效古典投資模型,根據他的說法,葛拉漢影響他最深。葛拉漢是價值投資的支持者,同時也是第一個提出內在價值想法的人。巴菲特在投資該公司前擅長於觀察其整體的潛力,他並不在短期獲得資本利得,而是觀察公司長期的獲利能力。巴菲特最關注的重點是公司業務的經營能力以及公司是否能夠長期存續。

為了了解公司是否有優異的表現,他設了一些問題來分析:

  • 股東權益報酬率有時候被認為是 “股東們” 的投資報酬率,藉由這項比例能夠得知股東持有股份能夠賺得多少回報。巴菲特研究 ROE 並藉由分析同業其他公司的 ROE 來觀察該公司的經營能力。分析一年的 ROE 不夠,如果要對公司的經營績效有完整的概念應該要分析 5 至 10 年的資料。
  • 巴菲特很重視負債權益比。他偏好債務比率不高、利潤是由股東權益創造而得的公司。負債佔資產的比率越大,表示資產是由舉債而得。有高額的債務比重會使得利潤不穩定,對股東的利益也會有危害。對公司進行反覆測試時,相較於所有的負債來說,投資人應放更多心力在長期負債上。
  • 公司如果沒有持續一致的利潤率,就無法被認為是一間成功的公司。利潤率的算法是使用總淨利除以總營收,投資人應該要觀察過去 5 年公司利潤率的趨勢。當公司運作良好時,它會有高額的利潤率。利潤率持續增加顯示公司的經營團隊有力,能夠有效率地控制費用。
  • 經營不超過 10 年之內的公司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像是只成立幾年的科技公司就不會在他的投資清單之中。他只投資他完全了解的公司,他承認近年來絕大部份的科技公司他都不太了解。
  • 公司有沒有能力增加它的股東權益價值是基於過去的歷史表現,但即使過去的績效好並不代表未來也能夠表現得同樣好,投資人應該要檢視過去的歷史績效來預測未來的績效。巴菲特善於分析過去的績效。
  • 公司產品的信任程度對巴菲特來說相當重要。巴菲特認為如果公司產品和它的競爭者相較並無顯著差異的話,是沒有未來性的。他以經濟護城河來形容公司具有競爭者難以複製的特色,他相信護城河越寬,就表示其他公司越難與其競爭。
  • 要百分之百確認公司目前的價值被低估是投資當中最困難的一部份,而巴菲特也對此相當擅長。在投資一間公司之前,投資者首先應該要藉由確認公司的基本面,像是盈餘、資產以及收益來確定它的內在價值。一般來說,公司的內在價值會高於它的清算價格。舉例來說,如果公司今年被賣掉了,它的無形資產,像是商標的價值是不會被計算在內的,因為這並不會被計算在財報當中。
  • 巴菲特以和目前公司市值相比來評估它的內在價值,他認為若內在價值高於市值 25% 的話是值得投資的。他用價值來衡量一間公司,他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是因為他能夠準確地衡量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
  • 有趣的是,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和那些買便宜貨的血拚一族很相似,這展現出了他在商業上明智而有耐心的態度,這樣的態度也在他的一生當中表露無疑。他並沒有豪宅,也沒有大量名貴的跑車,也不曾搭乘高級跑車去工作。這樣的生活方式雖然並非完全未受到批評,但是他無庸置疑的證明他已在商業世界當中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根據 2004 年富比士的報導,他以 400 億美元名列世界首富第二位。

巴菲特在 2007 至 2008 年間飽受批評,他被指責太早配置資產而只獲得次佳的交易機會。波克夏・海瑟威在 2008 年時的盈餘年減 77%,而許多新取得的公司似乎在當時失去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這樣的損失也讓 SEC 要求波克夏要揭露更完整的資訊,像是評估合約的內容。他也幫助陶氏化學(Dow Chemical)支付 188 億美元收購 Rohm & Haas。波克夏・海瑟威資助 30 億美元,也使巴菲特成為該集團當中最大的單一股東。

根據富比士表示,他在 2008 年以 620 億美元成為了世界首富,擠下了 Bill Gates 長達 19 年的首富寶座。但在 2009 年 Bill Gate 又將首富寶座奪回,巴菲特名列第二。他無法保持首富的原因是因為在 2008 年至 2009 年間,他就損失了 250 億美元。

2010 年 10月,他支持美國財務危機當中信評機構的角色。巴菲特表示,只有少數人真的了解泡沫是如何產生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被眼前美好的交易條件給蒙蔽了。2011 年 11 月,巴菲特宣佈他在 8 個月內約以 110 億美元買下了 IBM 約 5.5% 的股票。他購買 IBM 的原因主要是基於 IBM 在多數客戶的陪伴之下業務能夠持續,但其他的一些廠商當時已在垂死掙扎。

巴菲特並沒有寫過任何一本書,但是有許多書是有關巴菲特的。最接近巴菲特思想的書應該是 Lawrence A. Cunningham 所收集的巴菲特給股東的信合輯《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談論巴菲特的相關書籍

華倫・巴菲特的格言

  • 投資人最重要的特質,不是聰明才智,而是性格。你的性格要能夠承受和追隨群眾或者是和群眾持反向意見的壓力。
  • 在短期,市場就像是投票機;在長期,市場就像是稱重機。
  • 資產配置多元化只是對無知的一種保護,對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們來說意義不大。
  • 如果你不願意持有該股票 10 年,那麼你也不該持有它 10 分鐘。
  • 投資的關鍵不在於評估該產業會對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或者是有多少的成長,應該要評估任何一個給定的公司的競爭優勢以及它的優勢能持續多久。
  • 我看到有許多人因為酒醉和使用槓桿而導致失敗。你是不需要使用太多槓桿的,如果你夠聰明的話,你不用舉債也能夠賺到很多錢。
  • 成功人士和非常成功的人士的不同之處在於非常成功的人士對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說不。
  • 我告訴你如何變富有。把門關上。那就是在他人恐懼時我貪婪,在他人貪婪時我恐懼。
  • 很久之前,班傑明・葛拉漢曾教導我 “價格就是你所付出的;價值就是你所得到的。” 不管我們今天談論的是買襪子或買股票,我都偏好降價時買進高品質的物品。
  • 建立聲望需要 20 年的時間,但僅需花 5 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將它催毀。如果你想到這一點,你將會以不同的心態做事。
  • 沒有一種鎮定劑像大量不勞而獲的金錢能夠讓人心安理得。
  • 在牛市當中應該避免的是在暴雨後怡然自得地浮在水面,應該要想想鴨子只是具備划水的技能才能夠扶搖直上。理智的鴨子們應該要比較一下在傾盆大雨後其他的鴨子和自己各是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華倫・巴菲特:合夥時給股東的信

華倫・巴菲特:波克夏的股東信

華倫・巴菲特的演講

華倫・巴菲特的影片

華倫・巴菲特的相關文章(1990~2015)

華倫・巴菲特在 1990 年至 1950 年的舊文章

(譯者/Ing)

ValueWalk》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ValueWalk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ValueWalk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