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交易與投資時,常會犯一個錯誤:「不敢停損」,多數人都知道停損的重要性,當你損失 50% 的資金,接下來你得嘗試賺 100%,才能夠把損失的金額賺回來。
儘管知道控制資金的損失很重要,但為什麼還那麼多人會一直凹單而不果斷執行停損呢?
關鍵在於大多投資人都有「損失厭惡」的心態,他們十分厭惡損失,也會害怕發生虧損,所以會希望把虧損的部位放著,祈禱它有一天會反彈回升,讓投資人能夠重回獲利的懷抱!
不過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投資人最後的下場多半是面對「超額虧損」,想避免這樣的狀況,你一定得要先知道自己是否陷入「損失厭惡」的心理陷阱之中。
損失厭惡是什麼?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又稱作損失趨避)是指人們對於「承受損失」的敏感度高於「獲得同等利益」的敏感度,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顯示,人們對於損失的痛苦程度竟高達獲利快樂程度的 2 倍以上。這種心理現象影響著投資者的决策,並導致他們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與錯誤的交易行為。
損失厭惡由來
損失厭惡的源自於知名的「展望理論」,展望理論是由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於 1979 年提出的,描述人們如何在風險情況下作出決策的理論。前景理論認為人們對於損失和得失的看法是非線性的,而且人們對於損失的反應要比得失強烈得多,這就是損失厭惡的表現。
由 Daniel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在 1979 年發表的論文中,透過以下的對照實驗,觀察到個體心理上的「損失趨避現象」,試驗分為兩組:
第 1 組實驗:被實驗團體先行持有 1,000 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A.50% 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 2,000。
B.100% 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 1,500。
此實驗中,被實驗團體的 16% 選擇了 A,84% 選擇了 B。
第 2 組實驗:同實驗團體先行持有 2,000 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C.50% 的機率損失 1,000 單位現金
D.100% 的機率損失 500 單位現金
此實驗中,同實驗團體的 69% 選擇了 C,31% 選擇了 D。
實驗中,A 選項和 C 選項最終手中持有現金是 1,000 或 2,000 的機率都是 50%。相對的,選項B和選項D最終手中持有的現金是 1,500 的機率是 100%。由此可見,被實驗的團體在有可能獲得利益時傾向於選擇低風險,而在有可能遭受損失時,更傾向於選擇高風險。
展望理論和損失厭惡有著密切的關聯,損失厭惡就是展望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認為人們在面對損失的時候會有更強烈的負面反應,這種反應強度超過了獲取相同價值收益的正面反應強度。
損失厭惡和交易關聯?
損失厭惡對我們投資與交易的影響遠比投資人與交易者想像的嚴重,主要有下列幾種常見的影響:
選擇風險偏低的投資,減緩資產累積速度
由於對於損失的恐懼,投資人在交易時可能更傾向於選擇低風險的投資,以減少可能的損失。損失厭惡的投資者可能會忽視那些有較大風險,但也有更高回報潛力的投資機會。
這可能使他們的投資組合過於保守,無法獲得理想的收益。如果投資者有一定的財務目標,例如為退休儲蓄,如此就需要更高的回報率來達成這些目標。只選擇低風險的投資可能難以達成目標。
雖然低風險的投資可以在短期內減少資金損失的風險,但從長期來看,可能會限制投資者的資產增值速度,使投資者錯過獲取更高回報的機會,並可能因為通貨膨脹導致投資者的購買力下降,難以達成長期的財務目標。
過度反應市場波動、獲利提早出場
損失厭惡也可能導致投資者在面對市場波動時過度反應。當投資組合累積一些獲利,或剛出現虧損時,他們基於避免損失及保護獲利可能會急於出售資產,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保護獲利,而不是堅持長期投資策略。
損失厭惡可能使投資者在面對潛在損失時感到過度的焦慮和不安,這種情緒反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投資決策。他們可能會在市場波動時過度反應,頻繁地買賣資產、過度交易,試圖避免損失。
過度交易不僅可能增加交易成本,還可能導致投資者錯過長期的投資回報。此外,頻繁的交易也可能導致投資者做出衝動的決策、累積過高交易的成本,而不是基於實際的投資策略或價值判斷。
過度交易還可能導致投資者過度關注短期的市場波動,而忽視長期的投資目標和策略。這種過度關注短期波動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過於悲觀,而在市場上漲時過於樂觀,進而做出不理智的交易決策。
持有虧損項目
投資者可能因為不願承認損失,而長期持有虧損的投資項目,因為不認賠,就不會感受到虧損的痛苦。他們希望價格會反彈,以便能夠回本。這種行為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損失,因為他們沒有及時面對現實。
當投資人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去做交易時,很容易會產生超額的虧損,累積的資本下跌程度太高時,要再賺回來的機率也就會越低。
情緒影響也會是長期持有虧損項目的壞處,因為持股一直是未實現虧損的狀態,會讓交易者在做投資決策時的情緒狀態較低落,根據前文提到的「展望理論」,這種情緒低落的狀態更有可能會讓投資人與交易者冒更大的風險,產生交易的負面心理循環!
即使有更好的機會出現。負面的交易心理狀態,會導致他們錯過、拒絕其他可能帶來更高回報的機會。
損失厭惡例子
以購買 A 公司的股票為例,當投資者在股價高點時購入後,股價下跌,此時投資者可能會產生損失厭惡的情緒。他們可能會選擇繼續持有股票,希望價格能夠反彈,即使市場資訊顯示公司的業績可能繼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損失厭惡會讓投資者陷入一種「僵持」的狀態,不願意認賠出售股票,進而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
另一種情況,如果 A 公司的股票價格在投資者購入後上漲,然後稍微下跌,即使整體來看仍然是獲利的狀態,且公司的營運狀況也優於產業平均,由於損失厭惡的心理,投資者可能會對這個小幅度的下跌有過度的反應,感到不安並急忙出售股票,可能會導致投資者錯失後續大幅度上漲的機會。
這兩個例子都顯示了損失厭惡如何影響投資者的決策,並可能導致他們做出並不理智的選擇。因此,學習理解並克服損失厭惡,對於投資者的交易決策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擺脫損失厭惡?
認識自己在交易中的情緒
意識到自己在面對損失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如恐懼、焦慮或恐慌。了解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並學會適應它們及自我調適,而不是被它們所控制。
你可以回顧過去的投資經驗或是自己的生命經驗,了解自己在面對損失時的反應和結果。這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交易行為模式與思考脈絡,並學會從過去的錯誤中獲取教訓與建立情緒調整的因應方式。
建立良好的投資策略
制定一個明確的投資策略,並遵循它。這樣可以幫助投資人保持冷靜,依循交易訊號、指標等,不受情緒的影響,並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系統性的方法可以提供結構和指引,使你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和潛在的損失,降低情緒對於交易決策的干擾,以避免損失厭惡的產生。
設定停損與資金管理
在進行交易時,設定一個合理的停損價位,以限制潛在的損失。這樣可以幫助你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增加控制桿,不做出衝動的決策,並避免進一步的損失,也能夠限制住對於損失的恐懼。
進行交易時,也需確保對風險有清晰的認識,並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適當的預算和資金分配。這樣可以幫助你在投資組合中分散風險,減少單一交易所帶來的潛在損失,降低損失所帶來的不舒服感受。
損失厭惡結論
了解損失厭惡有助於投資者認識並管理因市場波動而產生的過度反應。當市場劇烈波動時,投資者可能會受到恐慌的影響,做出如賣出股票或停止投資等衝動決策,這可能使他們失去長期投資的回報。
認識損失厭惡的存在可以提醒投資者保持冷靜,避免情緒驅使的投資決策。瞭解損失厭惡也有助於投資者在風險和回報之間找到平衡。
由於對損失的敏感度高於對同等利益的敏感度,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選擇低風險投資,這可能使他們錯過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因此,認識損失厭惡可以幫助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更明智的投資選擇及理解自己的交易心理狀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