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投資的中庸之道 達到你的需要而不是想要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投資的中庸之道 達到你的需要而不是想要

2017 年 2 月 12 日

 
展開

”你無法總是獲得你想要的一切,但有時卻可以。“—滾石樂團 ( The Rolling Stones )

“很多人問我,你慣用的指數是什麼,我通常會笑著回答: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只要我得到快樂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富,那我何須比較我的投資組合和道瓊指數呢?”— Carl A. Adams

“每天都要反省並思考”如何以較不競爭的方式變得更成功?”—Peter Thiel

任何在投資領域中工作的人都知道績效代表著投資經理人的成功或失敗。投資經理人總是為了追求優於大盤的表現而產生壓力。這就像是結婚夜緊張的新郎,往往事與願違,越追求出色的表現越容易導致驚人的失敗。但新郎有一生的時間能證明他的能力。

除了投資經理人是由績效驅動之外,個別投資者也會在短期有了傑出的績效表現後大舉投入資金,並看到他們的投資組合從大幅成長回歸均值。多數的研究顯示,投資者的報酬率與基金報酬率兩者之間有著驚人的差距。

如果追求優異表現會造成不明智的投資行為、選出糟糕的基金和離譜的交易費用,為什麼仍有這麼多人每天依舊盲目的追求打敗市場指數?身為一名管理他人資金的經理人,我察覺到我也是這種想法的受害者,對績效略低於標普 500  (有計入股息的報酬) 感到厭惡。因此過去的5年來我對此經常感到十分煎熬。

報酬是相對性的

在最近一次 Nintai Charitable Trust 的董事會後,我為我過去幾年來的績效向董事會致歉。一個董事會成員說:“報酬率是會波動的,我只關心基金可以履行它現有和未來的義務。我一點也不關心標普 500 的報酬率是多少。“

我想這個問題在投資領域當中被嚴重地低估了,Nintai Charitable Trust 的需求和一名 72 歲、僅仰賴投資收入和社會福利金維生的孤苦無依的老年人完全不同。試著將指數 (例如標普 500 ) 或者混合其他的指數來與你的績效衡量,實際上並不能夠充分反映績效的好壞。

在一段時間當中,有時候投資者的目標和設定的目標是大不相同的。我想先聲明的是,這篇文章並不是縱容績效不彰。以我自己身為一名投資經理人的角度,我的本能驅使我像多數人一樣想在競爭當中獲利,但我說過,競爭後得到的報酬率應該放在適切的角度衡量。

身為一名投資者,當你建立投資組合前應該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能夠按照自己的目標生活嗎?

如果你不能夠達到你自己的投資目標,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一點都不重要。例如,退休人士可能想要擁有一個股票佔 60% 和債券佔 40% 的資產組合,並每年從$120 萬美元的投資組合當中獲得 $36,000 的利息和股利收入。如果因為她收到的收入只有 $29,000 美元而付不出貸款,將她的投資組合獲利和一般市場作比較,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相反地,如果是一個 35 歲的律師,他的投資組合資本成長率將決定未來退休時的財務狀況,所以報酬率變得很重要。如果他的投資組合在 10 年期間的報酬率遠低於市場,那麼他的情緒會受到波動。把上述退休人士的報酬率與標普 500 指數做比較,就如同把律師的報酬率和巴克萊(Barclays PLC, BCS-US) (Barclay) 的美國總體債券指數做比較一樣,都沒有太多的意義。

你在晚上睡得安穩嗎?

永久性的資本損失是最令投資人感到沮喪的一件事。在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傾向在錯誤的時間點賣出股票。那些能夠在市場下跌時賺到錢的投資者有項共通點,就是他們能夠在晚上睡得安穩。如果你無法在沒有網路或能夠確認你的投資組合的情況下安心旅遊一年,你就不算是投資在你真正的需求上。大家不應該每天晚上聽 Jim Cramer 的節目並每天執行交易,一個妥善配置的資產組合應該能夠為投資者帶來信心,讓投資者能夠專注在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上。

你花多少時間在你的投資組合上?

身為一個專業的資金經理人,我花很多時間閱讀和學習一個新企業或產業,但我必須承認我只花了一點點時間在思考現在的投資組合 (閱讀公司的文件和研究競爭情形除外) ,如果我在投資組合當中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就算持有 10 至 20 年的時間,我也會感到安心。對於很多成功的投資者來說,一年大約花一個小時重新評估投資組合就已經足夠了,如果個別投資者一星期花 30 小時在交易股票和畫出孟加拉的奶油產量[1] (據說這能夠預測標普 500 的變動) ,或坐在電視前摒息以待 Cramer Lightning Round 的時間到來,那麼你可能花太多時間在思考你的投資組合了。

結論

John Wooden 曾經說過,“不要用你所取得的成就衡量自己,而是依照自己的能力來衡量取得的成就。”投資也是一樣。投資者應該根據他們的需求而不是想要的標準來衡量績效。投資者經常會因為想要達到某種績效而促使他們買進“六週內保證成長三倍”的公司股票,或者買進“利率比聯準會高4倍且沒有風險”的基金。雖然這都是我們想要達到的報酬率,但它不像是我們能夠得到的報酬。正如 Thiel所說,有的時候競爭越少,在長期越能夠成功。

[1] 個別投資者相信,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工具。他們認為,孟加拉奶油的產量變化幅度乘以2,將得出未來一年標普 500 確切變動的百分比。也就是,奶油產量增加 5% 將導致標普 500 走揚 10% 。在市場下跌時他們也認為同樣的數據是有效的。這裡有更詳細的說明。(編譯/Rose)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GuruFocu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GuruFocu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