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人很敏感,所以股市往往領先基本面3~6個月提早做反應,也就是說,股市在反應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例如2008年9月15日雷曼破產,引發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衰退,歐美經濟大約在2009年第二季落底(第三季恢復正成長後才能確認),而事實上歐美股市2009年3月10日就已落底起漲;當2009年3、4月台灣「無薪假」人數攀高峰時,事實上,台股在2008年11月21日已經從3,955點落底起漲。
原來股價就是領先指標之一
因此,想要等待基本面的訊號來給予投資方向,或許方向上是對的,但時間往往會遲來了3~6個月,這也代表了,我們需要更快速能夠反映金融市場的訊號:就是股市表現,而技術分析就是用來分析當前的股市現況、作為未來走勢的判斷工具。對經濟指標來看,「股價指數」也一向被納入「領先指標」的主要成分項目之一。然而,「用現在的股市來預測未來的股市」會不會陷入自我設限的僵局?
您的預測夠「客觀」嗎?
如果說,技術分析是用一個人過去到目前為止的表現,來預期他未來的表現,那麼「國際金融跨市場技術分析」就是找出他周遭的親朋好友、同事以及上司下屬,觀察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訪問周遭人對他的評價,來預測他未來的表現。一般的技術分析是歷史軌跡的分析,學術上稱「時間序列分析」(time-series analysis),國際金融跨市場技術分析則是使用歷史軌跡再加上「橫斷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
2003年我創立了「TMBA國際金融展望」這份刊物,就是國際金融跨市場技術分析的示範,後來經過一屆又一屆的TMBA學弟們改良、發展得更成熟,目前已經同時具備了經濟基本面以及技術面的分析綜效。來自台大、政大以及全台各校MBA的撰稿團隊,針對6個版區、32個全球最主要的指數進行全面剖析,目前業界共有2000多人定期訂閱TMBA的研究報告。透過持續不斷在分析能力上的精進。15屆以來,國際金融展望的撰稿者已產生為數不少金融業的從業人員,部分成員更成為金融圈的中堅分子、投資主管、基金經理人。國際金融展望所帶來之「客觀」的預測能力,絕對功不可沒。
分析預測的極限、投資的聖杯
長期來說,預測準確率如果可以達到八成以上,就是非常厲害的人。因為分析有其極限,就是像「黑天鵝」這種不在原本大家考慮範圍內的因素突然冒出、使得金融市場走勢會超出過去一般正常的範圍。這是不是意味著,黑天鵝事件頻傳的期間,就不要預測、多看少做為宜?
事實上,就我對於市場上幾位很早就找到投資(或交易)的聖杯、實現財務自由的強者來看,預測的準確率不是他們最在乎的關鍵,而是在於預測準確時,該怎麼做?預測失準時,該怎麼做?或者是,有那智慧去判斷什麼時候該出手、什麼時候不該出手。因此,在學習金融分析預測的同時,應該同時學習投資的正確心法和技巧,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投資獲利。
※本文作者為TMBA 共同創辦人、業界資深投資策略師 游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