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投資的關鍵理念 : 科學化思維、紀律、風險管理
作者 范騅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Vanex-Wong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范騅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投資的關鍵理念 : 科學化思維、紀律、風險管理

2017 年 7 月 22 日

 
展開

社會與經濟活動的核心:人的行為

投資的關鍵理念:科學化思維、紀律、風險管理-01

有幸獲邀在一家投資者教育機構進行一連三星期的專題分享,主題是次貸危機。我喜歡分享,可以溫故知新,教學相長。作為投資者,不論面對什麼課題,做什麼研究和分析,都離不開人的行為 。昨晚這一點獲得了各位聽眾的認同,深感喜悅。

理工科出身不是喜歡切實的數字嗎?是的,我們可以用經濟和貿易數據、股票成交和技術指標、財務和會計比率來進行投資或投機。

2006-2007 年次貸危機引起了全球股市 5 次大跌,聯準會多年來第一次減息。市場的解讀是利率降低有助資產價格升值,經濟活動增加。一片繁榮之下,全球股市在 2007 年末創下了歷史高位。大眾都沉迷在盲目投機的熱潮當中,XX 股神的稱號不斷被傳媒報導。

當年的市場和最頂尖的經濟學者和分析師都這樣看:GDP 持續成長,資產價格連續多年成長、股票估值合理、圖表走勢在上升軌道中、買盤動力保持強勢。但如果留意大眾的微觀行為,將整個社會的非理性繁榮作為一件事件來分析,我們都一定會開始減持部分倉位,或像 1968 年的巴菲特完全離開市場,甚至像《大賣空 (The Big Short) 》的主角麥可·貝瑞 (Michael Burry) 般開始做空。

從眾是原始人的求生本能,卻是現代人的自焚燃料。人很多時候都是理性的,但在社會和經濟活動當中,短時間的從眾和盲目行為,足以造成巨大危機。

科學化思維、紀律與風險管理

投資的關鍵理念:科學化思維、紀律、風險管理-05

我的上司是期權投機者,從面試那天我就覺得他的思維與眾不同,今天終於有機會獨處,請教他對投機的看法。結果十分驚喜,他的分享與自己價值投資的理念十分相近,故在此紀錄一下:

  • 第一是科學化思維

他說在金融界很多人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靠著小道消息和缺乏邏輯的買賣,妄想致富。雖然在香港證券法灰色地帶中,上市企業有很多操控方法套利,很多人也樂於研究這些金融操作,但長期以來大部分人都沒有完整的思維框架去分析、量化和平衡風險回報。

在他的眼中這種金融活動完全受幕後的人為操縱,存在過多未能科學化分析的風險,我們沒有任何優勢可以在確切的機率下獲得合理的回報。這類股票動不動就大跌 50-90%,我在 FB 的專頁也多次分享了給各位讀者。

我認為科學化思維是求知、求真、求原因。科學不只包括公式、數字、不變的環境和假設、以及重複的結果,也包括了我們應該用科學精神去接收和過濾這個複雜而繁多的訊息,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框架。

  • 第二是紀律

上司說,有小聰明的人往往無法控制自己,在工作或投資上很難有好的成績。當中最容易看的是紀律:如果有人多次上班遲到,藉口連篇,他不止是對自己時間不負責,也反映他對自己的金錢和投資決策不會負責。這種人進行買賣時沒有固定的操作理念和機制,犯錯也不會承認。

更甚者,如果這些人出生在幸福家庭,不愁吃穿,在自律和自省方面就更難進步,因為先天資源優勢給了這些人更多不用負責的空間。最殘酷的是,他們在起跑線就比別人有錢,不代表可以贏,只代表可以輸更多。

在大學時我急需要一筆錢,所以用高風險的指數衍生工具投機,回報甚豐。除了一面倒的市況和運氣以外,我認為高度的紀律極度重要。不能離開座位,每天追蹤香港和美國市場走勢和訊息,只睡三小時。最後我無法維持這種高壓的紀律,為了身心健康放棄投機。但這種紀律帶到了畢業後,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一點一滴地從零開始學習價值投資。除此,我很清楚自己要改善操盤的紀律,不能受情緒影響。

  • 第三是風險管理

上司看見有人用某種投資法在短期內獲得暴利,然後進行股票抵押融資,最後因為股票暴跌而損失慘重。我們都有同一想法:如果一種投資或投機方法,在一輩子中哪怕只有一次的機會令自己一貧如洗,在過程中賺到多少都是廢話。

今年一月我幾乎滿倉。當時跟朋友提及自己很想槓桿,因為想買的股票仍然很便宜。現在回看,股價已經升了一倍,而一月時股價是最低的。

我沒有後悔這個決定:首先,我一月離開工程的工作,拿了一筆分紅,但沒有了可觀的收入。我當時已經用了部分分紅加倉,準備休息好一陣子,去旅行。

如果我進行槓桿後股價下跌,我沒有多餘資金可以回補和維持倉位,將要被迫強行平倉;其次,股價雖然很低,但我無法預知有什麼系統性風險會發生,那怕只是一次,我都會面對巨大損失。

近年香港有些累積了巨大升幅的股票,人們開始相信只升不跌的神話。有人利用抵押槓桿買入這類股票,賺了人生第一個一百萬港元,然後在社群媒體上走紅。也許這位投資者清楚知道自己能輸多少、能贏多少,做好了風險管理,但他的論述將令更多沒有科學化思維和紀律的人,盲目地運用槓桿進行投資。我敢斷言這類長期累積了升幅的股票,終有一天要回歸到企業生意的內在價值,任何超額的預期都不會實現。

投機和投資的第一步,不是要賺多少回報,而是不要輸。萬一失利,應檢討自己的看法,也許須要果斷止損。在金融市場,存活率比回報率重要得多。我上星期已經清空了所有美股倉位,微利,保留了一筆現金。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昨天演講後,一位比我年輕 4 歲的朋友分享: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很多,但令我們暴露於最大的風險之中,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甚麼。

的確,投資與大部分事業不一樣,投資需要多想少做,要經歷多次清析的思維流程和風險回報考量後,才會找到少數的機會。致富,也只須要這少數的操作。

范騅的投資研究筆記》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Vanex-Wong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范騅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