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投資上,我們老是喜歡追「題材」?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為什麼在投資上,我們老是喜歡追「題材」?

2021 年 1 月 21 日

 
展開

或許很多聽眾,會對銀行或是基金公司推出新產品的流程感到好奇,也因此常常會有人在網路上問說,「某某基金公司推出了一檔新產品,大家覺得怎麼樣?」當基金公司有新產品想進到市場的時候,必須先做好一些投影片或教材,然後先到通路提案,讓通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也知道它的訴求跟優勢之後,才能夠繼續安排後續商品上架以及通路銷售事宜。

商品好賣難賣取決題材吸引力

提案的過程就是,基金公司會跟產品部門以及業務部門先進行商品的匯報,讓相關人士,可能包括我這樣的角色,先看過教案內容,以及他們預計說明的方向。而產品跟業務部門的人通常就會針對,商品容不容易理解,賣相好不好,以及有沒有「題材」來思考上架的可行性。當然這些商品是不是能賣得好,有很大程度取決於實際上市時市場的狀況,市場氣氛樂觀的時候,產品就好賣,相反的氣氛悲觀時產品就難推。但其實從基金公司的提案,到商品審查,到上架銷售,時間落差非常長,快則兩個月,慢的話一季。也因此,如果有剛好產品推出時就搭上市場的熱點、或是「風口(註:風口指投資機會或趨勢)」,那肯定是運氣好,因為其實沒有人可以預測到 90 天以後的市場是如何?為什麼我們要這麼看重「題材」呢?當然是因為當題材有吸引力,投資人的資金就會蜂擁而至,銷售起來就是順水推舟,容易許多。

羊群效應追逐題材

在股票市場上的狀態也差不多,市場資金會追逐特定的「概念股」或是「題材」。舉例來說,先前的「天國一輝」就是防疫生技概念股。這個題材是如何出現的呢?金融心理學上的解釋是「羊群效應」,也就是說投資人放棄自身的判斷能力,跟隨群眾行動以及決策的過程。原本自己也沒有注意到某類型的股票開始出現漲幅,因為報章雜誌開始報導,或是現在更多是在「股市同學會」上有些網友開始討論,累積聲量,討論的人多了起來,就形成一種「題材」或是概念股。而羊群效應是如何擴散的呢?通常會有一隻領頭羊,舉例來說,在天國一輝的案例中,就是以「合一( 4743-TW )」為領頭羊,合一開始發動拉抬,緊接著羊群會在牧羊人的驅趕之下,進場。

考慮領頭羊的籌碼依然是鎖著的狀態,因此會往相同類股去下注,也就帶動了同一個板塊的股票同時上漲。由於大戶在領頭羊買入股票的時間雖然緩慢,但出場時間卻很果斷。羊群進場的期間,領頭羊都已經買入股票完成等著出貨,但散戶在遇到市場波動時離場卻經常遲疑,因此常常會被套牢。相同的題材操作方式也出現在先前的「DR股」族群。

構成題材的要素

構成「題材」的要素,首先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基本面。完全沒有基本面的話就算想做夢也是做不起來的。他必須有一些基本面,但不用是非常完整的,也不用是真的能做到,但必須要有。舉例來說,合一有新藥解盲成功在即,像這樣的基本面是事實,但即便解盲成功,能否上市?上市能否賣錢?都是未知數,但這些都沒關係,可以炒作一波。除了一定程度的基本面,也還需要上市公司、媒體、投信投顧等角色共同的造夢。當然,我不是說這些人大家都談好了,要一起收割散戶。而是因為當行情發動,而上市公司又有部分的基本面支持,公司保持沉默反而給人無限遐想。媒體推波助瀾,加上分析師的研究報告雖然要基於基本面,但股價持續上漲的狀態,會反向逼迫研究員調高股價預期,無形中成了羊群的「吹笛手」。

【推薦閱讀】合一解盲成功的下一步?各國藥品監管機關審核時間

戒不掉題材的原因——八卦、想像、虛構

尤瓦爾・哈拉瑞在他的著作《人類簡史》一書當中,提到了一個我們智人老祖先可以打敗尼安德塔人,最後稱霸世界的原因,聽起來是滿反常識的,這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老祖先,擅長講八卦「講故事」。你現在聽的時候可能目瞪口呆,應該跟我當時剛看到時候反應一樣,但其實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智人因為具備獨特的溝通模式,我們的語言發展成了一種八卦的工具。這是因為智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合作是我們得以生存和繁衍的關鍵。即使到了今天,我們還是覺得在茶水間裡面講八卦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雜誌或新聞上也是充斥了各種八卦。

然而,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並不在於能夠精準傳達關於八卦或河邊有一隻獅子的訊息,而是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訊息。據書上所說,只有智人能夠表達關於從來沒有看過、碰過、甚至沒聽過的事,然後還能講得煞有其事。「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賦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因此我們可以擁有無比巨大的動員力,跨越一個家族,一個村莊,最後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有上億人口的帝國。這裡的秘密很可能就在於虛構的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戒不掉「題材」的原因,因為這個就是故事,資本市場的故事讓我們會願意往同一個方向前進,只是因為有一個想像空間,有一個我們共同相信的事。相同的狀況發生在通路銷售金融商品上,一個新產品能否打造成一個「領頭羊」至關重要,但這個產品不能是一個獨家產品,其他公司必須能夠複製或是推出相類似的產品,才能形成一個「集體想像」。例如利用利率交換將美元債券基金包裝成澳幣計價或是南非幣計價,藉以拉高配息率,所形成的「配息率題材」。疫情期間,宅經濟發威,因此在家工作或是電競等相關族群就可以形成一個 WFH 題材。同樣因為疫情導致去年三月的市場出現大跌,是否能有避險題材?讓投資人在未來再次面對類似的事件,可以不用擔心產生這麼大的跌幅。我在文稿最後放了一張 2020 年下半年核准募集的新基金名單,你可以來看一眼,想想看,未來流行的基金市場「題材」是什麼?

比爾的財經廚房》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